阿旺成林
摘要:初中時期是學生身心發(fā)育和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在對待事物的時候有其自身的看法和見解,但是又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閱歷,容易沖動和盲目,且很多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意識不強,在很多情況下無法準確的辨別是非對錯,容易產(chǎn)生思想上的偏差和理解上的錯誤,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極端事件、極端心理,對其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走上違法犯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強化其法治觀念,避免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彎路、走錯路。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法制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4-0293-01
受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響,中學生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沖動和盲目,且缺乏對社會的全面認知,缺乏豐富的經(jīng)驗和閱歷,對事件的辨識能力不強,容易出現(xiàn)思想、認知方面的偏差。隨著新媒體的推廣和發(fā)展,網(wǎng)路上充斥著大量參差不齊的信息,不良信息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出現(xiàn)極端、惡劣的思想。如果自身在缺乏法治觀念和意識,很大可能會誘發(fā)違法犯罪事件。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模式、手段和方法,加強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重視對學生的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1當前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校針對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學仍存在缺陷和不足,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1)沒有將理論的教學與實踐有效的結合。這門課程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述一些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會使學生覺得過于“假、大、空”,且課程教學會顯得十分枯燥乏味,甚至甚多理論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過程過于被動,很多情況下也無法理解所學知識到底應該如何運用、在什么情況下運用、能起到怎樣的效果。(2)教學方式單一。部分教師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把握不準確,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多是依賴課堂學習,缺乏實踐教學。(3)滲透教學意識不強。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和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局限于本身課程設置和課堂學習,需要更多的進行滲透教學,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對這方面的理論知識有更全面、深入的把握,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應用,但很多情況下這方面工作落實不到位。
2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的建議
2.1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法律情感和思維。道德和法治的教學其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促使其學法、懂法、用法,用以規(guī)范和約束學生,避免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出錯。將理論與實際有效結合,能使學生對理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借助法律解決事情的思維意識。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生活化的元素、社會熱點事件、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中學生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等融入其中,在教授學生教材上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和實際經(jīng)驗去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以便在合適的情況下,科學運用法律知識幫助解決和處理問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組織、參與普法宣傳等相關的活動和實踐,讓其真正理解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要做到學法、懂法、尊法、守法。
2.2豐富課程教學方法,強化實際教學效果。為有效的提高這門課程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豐富課程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關方面的學習、討論、交流和實踐。例如,采用案例教學,合理的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梳理案件,并回答“案件的起因是什么?XXX的做法對嗎?該案件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有哪些?如果你是XXX,你會怎么處理?”之類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強化學生的情感共鳴;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小劇場角色扮演、模擬法庭等形式,在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感的同時,也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程內(nèi)容。此外,還需要組織和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和生活中理解法律的運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2.3實施學科滲透教學,強化學生法律認知。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課程教學,更多的是要進行滲透教學,通過開展和實施滲透教學,促使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緊密的聯(lián)系,強化學生的法律認知。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準確的把握和分析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點,引導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生活實踐等的過程中認識法律、體驗法律、踐行法律。例如,對本地區(qū)、本校、本班級的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在相關管理活動的開展和實施中將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滲透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提高管理效果、維護秩序和規(guī)范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培養(yǎng)法治意識,幫助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3結語
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健全人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約束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方面作用突出。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yǎng)法治意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需要基于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現(xiàn)狀和實際需要,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學的理念、方式、方法,將理論的教學和學生實踐有效的結合,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譚日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8(19):53-55.
[2]陳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制教育實施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9):55.
[3]何賽美.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J].考試周刊,2020(8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