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衛(wèi),吳霞暖,馮 琳
圖書出版流程中印前清樣質檢是圖書下廠前的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印前清樣的質量對圖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消除文件不規(guī)范性成為最后關鍵一環(huán),審核印前下廠文件的質量可加強整個圖書出版流程質量的可靠性,因此強化下廠文件的質量,提高圖書印刷質量備受關注。
目前,用于印刷的電子文件主要以PDF 格式來呈現,書稿在完成最終核紅工作之后將不再進行校對環(huán)節(jié),現階段校對人員基本上不參與封面內容的校對工作,排版人員與設計公司在得到編輯確認之后的封面、正文等文件直接提交印制,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差錯和問題,在文件審核質檢中經常會發(fā)現一些問題,可大致分類為內容問題、制作問題、輸出PDF 文件問題三種類型。
1)信息不一致[1]。封面、扉頁、版權頁(以下簡稱封扉權)信息不一致,表現為封扉權書名、叢書名、副書名、英文書名、作者名、著作方式等不一致。例如:封一書名中包含版本信息,類似“第二版”,封一、封底有標識,但在書脊、版權頁CIP在版編目數據中未見,亦或是封一與書脊是“第二版”,扉頁、版權頁和頁眉是“第2 版”;封扉權出現多位作者時,作者前后排序不一致,多位作者名字文字錯誤或部分缺失等;封面為“‘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而扉頁和版權頁是“‘十三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封面有基金標志,但扉頁卻沒有。排版人員與封面設計公司在修改文件封扉權內容時,未認真核對全書可能出現書名的具體位置(如書眉、文前、后記等)統(tǒng)一進行更改。
2)版權頁問題。版權頁格式與內容有誤,叢書在版編目張冠李戴,引進版圖書版權記錄與CIP在版編目位置顛倒或與內容簡介位置顛倒,翻譯版圖書缺少圖字號,再版圖書版次記錄條目不完整,CIP 在版編目數據中時間與版本記錄不一致,版權頁定價與封面定價不一致,印制信息不準(未按照實際標記插頁、版權頁印張與實際印張有出入等)。
3)文前與內文編排問題。頁碼排序有誤,主要表現為文前、內文中缺少部分背白頁面或背白頁位置有誤,或者存在多個PDF 文件,尤其是在篇章頁之前的背白頁缺失,在進行合并拼版時易出現奇偶頁錯亂;目錄頁碼與內文標題實際位置不統(tǒng)一等;內文中部分圖片、文字缺失或出現亂字符等。
1)文字多色黑[3]。多色黑是指在填充黑色時,青色C、洋紅M、黃Y、黑K 均填充有顏色,而不是只使用K=100 來填充,使用四種顏色油墨疊加混合印刷黑色,印刷機難免存在套印誤差出現套印不準的情況,因此印刷單黑色正文,文字僅需要使用K=100 來填充色值,其他三個色值均為0。
2)文字的疊印填充與描邊。該問題主要出現于封面文件中,黑色文字與底色疊壓時未選擇疊印填充導致印刷無法套準,出現留白;白色或淺色文字與底色疊壓時選擇了疊印填充RIP 之后輸出的PDF 文件相關文字丟失,疊印描邊出現問題的原理同前述。
3)內文頁碼正背套不準,多個文件制作時頁眉、版心位置存在誤差,會對后續(xù)的拼版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4)圖片文字字號過小或線條過細,無法印刷或模糊。
1)文字丟失或亂碼。輸出PDF 設置未將文檔使用字體添加到總是嵌入導致印前拼版RIP 輸出解釋為字體缺失或亂碼,內文中造字在PDF 文件中未正常顯示,呈現出亂字符或是文字缺失。
2)圖像分辨率低或缺失。輸出PDF 設置圖像分辨率過低導致印刷模糊不清,或因內存不足導致圖像導出丟失。
3)文件色彩問題。單色印刷提交彩色文件,四色印刷提交圖像為RGB 色彩模式或文件有專色等問題。
4)文件尺寸問題。排版與設計在編校環(huán)節(jié)為了打印或效果圖輸出不含出血尺寸的PDF,或者多個制作文件輸出設置不一致,需要檢查規(guī)范下廠印刷文件的尺寸問題。
以科學出版社為例,每年新書與重印印刷圖書品種數以萬計,專門設立數字內容管理制作部,針對核紅后的清樣文件,設置了專職技術編輯崗位進行相關文件審核工作。這一崗位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出版知識,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編校經驗。技術編輯不單要審核新書與重印書的印刷文件,更要審核與之相關的排版與設計源文件及數據加工素材,保證印刷與數據加工的質量。由于日常的審核任務量大且時間緊迫,為把技術編輯從常規(guī)文件審核工作中解放出來,近年來部門逐漸調整工作方法,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目的是提升圖書印前文件質量并提高技術編輯的工作效率。
Acrobat 軟件是現階段較為常用的印前軟件,該軟件雖然具備印前檢查功能,對單個PDF 文件預檢最簡單直接,而對于多個PDF 的管理及檢測,必須借助第三方軟件來協(xié)同進行PDF 文件檢查工作,并從中發(fā)現問題??茖W出版社文件收繳客戶端工具,不僅可以收繳管理多種格式文件,而且內嵌“文件檢測”功能,將常規(guī)文件審核項目在文件上傳前進行預檢,提示多種格式文件是否存在問題。預檢項目包括但不限于頁面尺寸、圖像壓縮、字體未嵌入、色彩等關鍵審核信息,一方面提示提交文件的排版和設計人員文件的潛在問題,另一方面可使技術編輯從技術檢查的常規(guī)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文件審核重點放在圖書內容質量上。
目前出版社各生產環(huán)節(jié)在遇到潛在問題時多數情況都是以線下方式進行溝通和傳遞,對過程的記錄、流轉以及問題留存等方面的管理較為粗放,各部門質檢環(huán)節(jié)基本采用的是表格登記與圖片描述結合的方式進行問題管理。成本、效率以及資料存檔等方面都存在提升空間,尚未形成社層面的生產問題管理運作規(guī)范。問題記錄工具主要解決圖書印刷前,出版各環(huán)節(jié)人員對生產加工階段(編輯加工、排版、校對、付印樣質檢、數據制作及印制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問題圖片記錄及管理的使用需求,是一款輔助用戶進行問題圖片收集、分類、記錄、存儲、分發(fā)、統(tǒng)計和管理的服務型工具。以問題記錄為主,通過使用該工具,印前生產環(huán)節(jié)所有人都可以輕松的使用手機端完成拍攝問題照片、標記問題類型、屬性選擇、詳細描述并上傳存儲至系統(tǒng)資源庫中,并可在PC 端進行編輯、刪減、下載等管理。
版權頁工具是基于XML 技術實現版權頁內容的結構化和碎片化,并實現與圖書結構化排版的無縫對接,不僅可以在線編輯和預覽,而且內容及樣式均以XML 進行規(guī)范,易于與第三方系統(tǒng)集成,還可以對編輯及修改痕跡進行留存。圖書版權頁是出錯比較集中的地方之一,為了提升版權頁的排版效率和排版質量,使用在線版權頁編輯及數據管理工具,不僅可以實現版權頁的統(tǒng)一、規(guī)范、標準,還可以提升按需印刷和重印圖書的生產效率。版權頁工具提高了版權頁排版業(yè)務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實現內容與版式分離、保證數據的安全和可回溯性,構建了完整數字出版業(yè)務鏈條。
目前圖書下印廠前的編校環(huán)節(jié)都未檢查文件的規(guī)范性,對下廠文件設立審核質檢工作環(huán)節(jié)是非常有必要的,減少文件在制作與傳輸過程中反復出現以上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圖書質量保障措施,為圖書質量的控制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出版人員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和提供一流產品與服務的意識,把握常見的圖書質量差錯出現規(guī)律,掌握和積累更多處理問題的技能經驗,處理問題要有針對性。在日常應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建立增強質檢能力的學習機制,對審核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2],進行經驗溝通交流思想,增強個人和團隊處理問題的能力。伴隨我國出版業(y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聞出版領域對出版物質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圖書質量是出版單位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不僅要提高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溝通處理問題的效率,在解決潛在問題的同時,還要做好規(guī)范過程記錄和后續(xù)問題整理,從事具體工作的人員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運用到實際工作過程中,提高圖書文件質檢審核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完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