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軍
摘 要:初中音樂的教學通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高、正確觀念的樹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新課改下,越來越注重音樂教學。特對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確保初中音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3-01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86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音樂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新課程下,音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與個性,而且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激發(fā)。教師要將音樂審美作為核心,并選擇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而使學生從學習音樂逐漸上升到享受音樂。
一、初中音樂有效教學策略選擇的主要依據
(一)依據學生審美情感的提高
音樂教育作為美學教育開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音樂開展教學時,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還要將教學內容中的審美因素挖掘作為依據。音樂中,好的曲目通常是接近生活、表達人們心聲的作品,或是傾訴熾熱情懷的作品,又或者是當前的流行音樂,其通常表現(xiàn)出具有強勁節(jié)奏、現(xiàn)代人情感、日新月異的生活等,這些作品通常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將流行樂壇上的優(yōu)秀歌手以及相關經典歌曲穿插,使古典音樂和現(xiàn)代化音樂有機結合,從而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效果。
(二)依據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高
初中音樂開展有效教學時,其教學策略的選擇需要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并將其作為教學開展的依據,新課標下,通常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寫聽后感,也就是引導學生將自己欣賞音樂及由聽音樂所聯(lián)想的東西進行記錄,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想象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三)依據學生合作意識的提高
新時期的教育主要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情商與智商均得到平衡發(fā)展的人。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通常更注重提升學生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而音樂作為人類良好交流的工具,通常能夠對學生的共處意識、合作精神進行有效培養(yǎng)?;诖?,音樂教師在選擇有效教學策略時,需促進學生的協(xié)作、團結、互相配合,如教師所設置的和音樂有關的題目,教師可引導學生實施分組演練,合作完成,以此使學生的合作精神、群體意識、實踐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1]。
(四)依據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生實現(xiàn)良好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初中音樂開展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并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充分享受到音樂學習的喜悅,并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诖?,音樂教師在選擇有效教學策略時,需注重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并在學生學習取得相應成就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
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一)教學準備
1.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需實現(xiàn)的目標有知識和技能、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方法與過程相結合。音樂教學的設置目標需確保其合理性,將學生的具體狀況作為基礎,與學生在該階段的領悟能力、情感價值觀、欣賞水平等相結合,制定全過程的教學目標。其次,以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充分了解與認識到不同音樂作品的風格與內容。最后,根據學會唱歌,充分掌握歌曲包含的情緒,并了解歌曲旋律的特點[2]。除此之外,還需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
2.選擇合適教學內容。教材不僅是教師備課的工具,還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書。教師不能將教材中的內容全部講解,還需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選擇合適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注意力[3]。同時,想要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教師還需加強引導。在具體備課時,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對于教材中要求過高的內容,學生缺乏學習的基礎時,或者教材中的歌曲較為老舊時,音樂教師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初中音樂開展教學中,教師還需依據學生掌握的相關音樂知識的具體狀況,搜集相應的課外素材,將其應用到音樂教學中,逐漸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學實施
1.有效導入。(1)故事導入。對于初中生而言,其通常更關注具有敘述性的音樂作品,且對音樂作品中任務的情感變化更有興趣。因此,在新課程講解前教師可導入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性較強的故事作為開場,以此使學生盡可能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音樂作品,從而使學生順利的欣賞音樂作品。(2)情境導入。音樂來源于生活,只有賦予生活化的音樂,才能稱作為上乘之作。因此,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需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音樂的魅力進行感悟,并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感悟生活,并領悟生活中富含的哲理。
2.巧妙提問。課堂提問作為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教學方式,其教學的有效性通常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對硬件設備、教具相對缺乏的學校而言,其屬于最切實可行的一種方法。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在教案以及課堂實踐中設置有效問題,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點評,對于學生無法回答或者答錯的問題,教師需加以引導,以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盡量少問“好不好”“對不對”類似的問題,該類問題通常會使學生在潛意識中做出肯定的回答,而影響到學生的主動思考,并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及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4]。另外,在對音樂的新知識點開展教學時,也需引導學生不斷理解與掌握,確保每個問題都能夠充分激活學生腦海中的有關知識,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思考時間。同時,課堂提問還需要注重對教學問題的設計,并在課堂實踐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提問的效果達到最佳。
3.創(chuàng)設音樂活動。音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表演的舞臺,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特長。教師可以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展示活動,學生則依據自身的狀況選擇與音樂相關的表演,如演奏、舞蹈、演唱展示,或者是獨唱、合唱等有關音樂形式。對于部分沒有音樂特長的學生,音樂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將音樂和其他相關學科結合,如將語文與音樂相結合,實施配樂詩朗誦;而對于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嘗試表演相聲,并在相聲中穿插些音樂歌曲,而操作計算機能力較強的學生,則需鼓勵學生制作相應音樂課件,使學生參與到相關活動中。在學期末,英語教師可組織相應的文藝演出,讓每位學生都表演一個自己準備的音樂節(jié)目,最后評價出“最佳合作獎”與“最佳表演獎”等。這些活動的實施,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而且還能夠豐富音樂的表演方式,使學生看到彼此之間的閃光點,從而使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得到有效增強。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將教師作為主體,課堂上教師通常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新課程下,教師則應該作為引導者與參與者,融入學生中,和學生共同開展音樂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縮短學生和教師間的距離,還能使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內容具有深刻的認識。也就是音樂教師和學生共同表演,如對唱、二人合唱等形式,也可以是教師表演節(jié)目,和學生進行交流,共同創(chuàng)編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并使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學生內心世界,最終實現(xiàn)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三)教學評價
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恰當?shù)慕虒W評價,通常對教與學有著重要影響。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具體教學評價中,教師不能只根據學生的一次演唱,就對學生具體學習進行評價,還需要根據學生日常表現(xiàn)、學習情緒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教育評價不僅需關注學生自身的學業(yè)成績,而且還需要充分挖掘與發(fā)現(xiàn)學生不同方面的潛能,并對學生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的需求進行充分了解,從而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并構建自信??傊?,教學評價不只是終結性的評價,還需注重形成性評價。
1.課堂學習的評價。教師可以為教材中的各個單元設計相應的學習評價表,并在課后讓學生自己填寫。評價表中不僅包含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關知識,而且還包含課堂互動欄。所謂的課堂互動,通常指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參加相關教學活動中和同學、教師之間的互動表現(xiàn),并由學生進行如實記錄,在交表之后,教師則在評價欄填寫適當?shù)脑u語。
2.學期評價。學期結束后,教師需指導學生整理完成自己成長的記錄袋,其中通常含有各個方面的內容,具體為:音樂理論,其主要指學期結束之后,對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的相關音樂理論進行考察;家長寄語,其主要指家長對學生本學期課外,尤其是在家中音樂學習的表現(xiàn)評價;音樂活動,其主要指本學期中學生有無參加校級或高層次級別的音樂活動的評價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主要談談自己學習音樂中的收獲以及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音樂教師通過對學生成長的記錄袋進行審閱,給出對應的評價,并明確指出學生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鼓勵學生不斷努力,且在本學期的最后課時通過音樂會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音樂收獲,并給予當面評價,從而使教師與學生實現(xiàn)互相交流,教學效率提升的目的。
綜上所述,想要有效確保初中音樂課教學有效性,教師還需根據教學理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此對初中音樂課的重視度進行有效提高,并通過教學手段與方法的轉變,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與形式,并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此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并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張娟.試析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北方音樂,2019(18):152.
[2]楊博.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分析[J].學周刊,2019(29):87.
[3]張麗.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 創(chuàng)新初中音樂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230.
[4]王巖.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9):113.
[責任編輯 谷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