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濤 李仁仁
摘 要:在職業(yè)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態(tài)勢下,雙語課程教學在一些高職院校中成為教學與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式或領域。高職院校高度關注的問題是雙語教學模式如何創(chuàng)新,雙語教學中如何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怎么讓學生在此種模式下真正成為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同時具有國際化視野。本文以高職院校雙語教學實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明確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新思路。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高職院校,目標定位,雙語教學
引 言
作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載體承擔高職教育的職業(yè)院校,不僅僅是規(guī)模的擴張,內涵的提升也是發(fā)展的必然。尤其是在教育國際化驅動下,雙語教學往往被一些高職院校作為教學及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和重要突破口,在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指導和引領下,通過雙語教學,學生一方面在學習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外語應用能力也得到飛速的提升,使學生不僅成為掌握新型技能型人才,同時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這無疑是高職院校豐富其內涵建設的非常有用的途徑。然而在實踐中,雙語教學要行之有效還必須建立在高職院校明確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基礎上。本文分析高職院校當下實施雙語教學的現實狀況,應對和解決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及思路必然是創(chuàng)新雙語教學。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
根據《朗文應用語言學詞典》,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被定義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運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課程教學”。我國語言教育專家俞理明教授指出,目前我國的雙語教學是通過學校課程的教學來增長學習者的外語/第二語言的水平。可以看出,雙語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是在非語言類學科中用外語進行教學是,外語水平在非語言類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得到提升。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對學科教學過程的要求是明確的,教師“通過外語教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學生“使用外語學習教師傳授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學生既完成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并且相當圓滿地完成,同時學生外語水平又很好地得到了提升,學生將來處于跨國工作的環(huán)境中時,學生能夠自由地切換語言進行思維及交流。特別要注意,外語在雙語教學中僅僅是一種工具,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工具而非目的。
二、高職院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自從國家教育部2001年開始倡導雙語教育,雙語教育在國內高校開始摸索與實踐,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實踐,本科在雙語教學上取得較好的成效,在借鑒本科模式的基礎上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開始發(fā)展,因此起步較晚,經驗尚淺,目前高職雙語教學中還存在不少急待分析和關注的焦點問題,表現如下:
1、忽視學情,照搬本科的雙語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實施主要有三種較具代表性的模式:一種是全部學科采用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一般被稱作沉浸式教學,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一是使學生學習了學科知識,同時達到了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第二種是保持型模式,在學生剛入學階段,使用母語教學,再逐步轉向以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學習;第三種是過渡型模式,學生在學習初始階段一些或全部課程使用母語,隨后逐步轉變?yōu)橹皇褂玫诙Z言進行學習。沉浸式的雙語教學模式是目前我國大部分本科院校采取形式,英語是最主要的第二語言。該模式的特點是難度大,主要體現在英語運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近年來的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差,高職院校如果與本科雙語教學模式沒有差別,這樣只會讓學生對學習望而生畏,學生慢慢對學習失去信心,學生對學科專業(yè)知識慢慢地不能理解和掌握,對專業(yè)技能的掌握不到位,這樣最終與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背道而馳。
2、顛倒雙語教學中語言習得和專業(yè)學習的主次地位
由于雙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中起步較晚,積累的相關經驗還相對薄弱。許多高職院校在開展雙語教學時,往往將雙語課理解為是專業(yè)知識的外語化,教師將專業(yè)重點術語和句子翻譯成外語表述,外語的使用比例不應該成為衡量學科一堂雙語課的雙語教學是否合乎要求的核心標準,如果成為了核心標準就將學習外語置于專業(yè)學習之上,這樣的做法上是顛倒了雙語教學中外語習得和專業(yè)知識學習的主次地位,把雙語課堂變成了翻譯課,不僅無助于學生提升外語水平,還會導致學生對專業(yè)課失去興趣,久而久之,雙語課便流于形式了。
3、缺乏規(guī)范的課程體系,缺少適合高職教學的雙語教材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年不斷出現,大批高職院校積極嘗鮮,部分高職院校在沒有正確評估自身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學生素質,專業(yè)特點及職業(yè)崗位需求的情況下,盲目跟風開展雙語教學,可能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雙語課程體系,在雙語課時的安排上也不盡合理。另外,作為教學重要載體的雙語教材,目前也是相當缺乏。許多高職院校的雙語教材是直接使用原版國外的教材或資料,或者是選擇國內學者后期改編的教材,這些教材普遍強調理論知識,缺乏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等內容,不夠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特點及學習需求。由于缺乏合適的教材,使得雙語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4、緊缺高素質的雙語教師,教學方式亦陳舊單調
雙語教學的教師要求其行業(yè)知識及外語水平要兼而有之,教師要能夠用外語熟練講授行業(yè)知識,同時為了避免將雙語課變成單純的翻譯課,教學方式的豐富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營造輕松的外語氛圍,學生在這種輕松的外語氛圍中更加順利地完成課程知識學習。然而現實中,符合條件的教師相對匱乏。一些行業(yè)知識非常豐富的教師外語應用能力往往十分薄弱,外語專業(yè)出身的教師又較缺乏行業(yè)知識,由于教師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外語教學,教學模式較陳舊單調,即主要采取教師講及學生聽為主的方式,缺乏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這種方式的最主要缺陷,讓雙語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雙語教學目標定位
1、更新教學思想,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變革,教師的中心地位必須改變,從教師的中心地位轉為學生的中心地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該理念后迅速普及并成為當下主流的教育理念?!耙詫W生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將“以學生為中心”貫穿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為最終目標;教學內容突出以實踐為導向,專業(yè)學習課程內容突出體現職業(yè)崗位的能力素質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靈活多樣化,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學過程設置成以了解學生需求為起點,課堂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而安排,引導學生的協(xié)作式、探究式學習;在學生評價中一些重要因素或方式必須充分體現,比如形成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教師必須重點要予以關注學生的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切實體現,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的目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達到。
2、“以學生為中心”的雙語教學目標定位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當前高職院校在雙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這是雙語教學中應始終堅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必須確實把握,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取得預期的效果。那么,在確定雙語教學目標時,怎么才能讓“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下去呢?為此,調查研究需要從如下的兩個方面入手開展。(1)研究學生: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是滿足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也是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人才,因此在開展雙語教學時,切忌不能只關注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學科專業(yè)知識及其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要。應充分考慮學生中心地位情況下,協(xié)調好外語學習和學科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比例。(2)研究社會: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面對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新思潮新趨勢的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應體現“以學生為本”,保持“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國際化視野,滿足社會用人需求的新型人才。高職院校應十分關注行業(yè)就業(yè)崗位所受到的社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把握就業(yè)崗位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及時將這些變化反映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課程設置上,使雙語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有依有據,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做到有針對性。
高職院校以學生為中心的雙語教學,不是一項簡單易行,在短期就能見效的活動,它需要高職院校高度重視雙語教學并投入相關優(yōu)質資源,教師遵循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規(guī)律,清晰定位雙語教學目標,準確把握高職學生需培養(yǎng)的各項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逐步推進。
四、雙語教學設計應體現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1、結合學情,創(chuàng)建符合高職學生的雙語教學模式
沉浸式模式成為許多本科院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一道風景線,即學校在學生剛入學時,對其全部學科采用非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一方面方便學生學習了學科知識,而且達到了語言學習的目的。這種雙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也是非常突出的,學生一開始就可以在外語環(huán)境中學習專業(yè)知識,如此有利于雙語思維的形成。然而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在這種模式下他們的學習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反而不利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國內三種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中的過渡式模式給擬開展雙語教學的高職院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參考,創(chuàng)建出的教學模式要仔細考慮本校學生學情,同時要注意將雙語教學模式結合院校自身的實際且相符合,其大致做法如下:學校在學生大一第一學期,對其部分學科保留母語教學,學生首先積極掌握和鞏固專業(yè)基礎課程知識和技能,從第二學期開始對其所有專業(yè)核心課程采用外語教學。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理念在這樣的情形下才真正體現在高職院校教學中。
2、突出專業(yè)知識學習的主目標地位,形成崗位技能為核心的雙語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非常清晰,所要培養(yǎng)的是能夠從事國際商務活動,進行國際交流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是雙語教學主要目標。最有效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及教學方式是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雙語教學時將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體現在課程中,以崗位技能為主線,設計相應的技能模塊來強化學生的實訓練習,突出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為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在進行技能模塊設置時,這些模塊分成語言支撐的技能和非語言支撐的技能,可以進行分別的設計。非語言支撐的技能訓練可在專業(yè)基礎課上予以安排,在母語環(huán)境中學生無論是學習專業(yè)意識還是學習的興趣皆能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和調動,語言支撐的技能需在專業(yè)核心課程上加強訓練,由于學生前期已經掌握了基礎技能,后期在外語環(huán)境中學習專業(yè)技能就更有基礎和信心,教學效果會更好。
3、建成合理的雙語課程體系,選用適合高職學生的雙語教材
雙語課程體系必須是合理規(guī)范的,這是有效開展雙語教學的第一步,教材則是展開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在課程的設置上,如前所述,高職院校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擬定課程體系及方案,立足工學結合,把握當下職業(yè)崗位需求的情況下,進行課程的設置。在教材的選用上,鼓勵在引進國外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根據專業(yè)特色,選用或設計編寫符合高職工學結合特色,且能反映國內外該專業(yè)領域最新知識的校本教材,突出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師生雙方的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實用有趣的教材情形下得到充分的調動,雙語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也才能切實得到提高。
4、加強雙語師資建設,健全培養(yǎng)選拔考核評估機制
雙語教師屬于復合型人才,既要具備扎實的行業(yè)知識,還要能夠用外語熟練傳授專業(yè)知識。雙語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雙語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雙語師資的培養(yǎng)顯得十分緊迫和值得我們關注。學校應根據教學需要,制定系統(tǒng)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專業(yè)現有的專業(yè)課教師參加培訓,以更好地提升教師的雙語素質,提升其雙語授課能力;另一方面,加大選拔力度,從涉外型企業(yè)引進既具備豐富企業(yè)經驗又精通外語的能工巧匠,或從重點院校聘請經驗豐富的客座教授,以補充現有師資的短板。另外,合理的考核機制一定要健全,定期對參與了培訓的教師及新教師進行考核,合格后方能繼續(xù)承擔雙語教學活動。雙語教學的直接受眾是學生,雙語教學效果的好差學生有最直觀的感受,因此在對雙語教師進行評估時,應給以學生充分的評價機會,重視學生對雙語教師雙語課堂的評價意見及建議,校方及雙語教師據此進行相應的改進。高職院校必然積極探索建設多種形式和機制的雙語師資培訓及考核機制,加強雙語師資力量,為提升雙語教學質量提供有利環(huán)境。
5、采取靈活豐富的教學方式,改善雙語教學效果
基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的現實狀態(tài)水平,在學生中心新理念中,雙語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是在校方、教師和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學校應該為本校的雙語教學活動提供各種便利性,尤其是資源上的傾斜,這是保障雙語教學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例如,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可考慮對部分專業(yè)核心課程,采取中外雙方教師共同商討制定課程標準、教學計劃,考核標準及方式的辦法,開展由外教客座式講授+校內教師雙語輔導的教學方式,或者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組織中外學生進行定期的交流,讓學生有機會到國外大學去體驗外語文化氛圍;對于非中外合作辦學的院校,可積極與當地開展雙語教學的兄弟院校進行交流,組織雙方學生圍繞專業(yè)特色開展諸如辯論賽、研討會等項目,將課上的知識延申至課外,學生使用雙語的能力能夠在課外的練習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進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監(jiān)控。完整的教學設計應包含課前,課中及課后全過程的設計。教師一般在課前通過學習信息平臺發(fā)布新知識的預習資料和自學檢測題,以便讓學生提前學習并檢測自學的效果,教師則根據學生測驗情況,把握學生知識技能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有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教學重難點,特別是新課程。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在課中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課后任務的練習幫助學生在課后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學習效果的評價上轉變?yōu)榘瑢W生自評、互評在內的綜合評價機制,而不是傳統(tǒng)的僅僅教師評價,從而形成更合理、客觀和準確的評價結果。優(yōu)質雙語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有了投入以及教學過程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將會大為改觀,由此帶來的教學效果也會較大的提升。
結 語
職業(yè)教育的國際化是大勢所趨,雙語教學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能發(fā)揮積極作用還有賴于我們能否始終把握以學生為中心這條主線來展開教學。雙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就要做到認真研究把握學生的特征,正確定位雙語教學目標必須緊密結合教學方法和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如此,雙語教學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俞理明.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定位及其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國外語教育,2008,(1):22-28.
[2] 孫艷楠.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雙語課程建設及雙語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1):126-127.
[3] 葉盛.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模式研究——以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J].職教論壇 ,2015(17):63-66.
[4] 苗玉鳳,初建瑋,閆興亞. 以學生為中心深化實踐育人改革[J]. 教學研究 2015年02期
作者簡介:吳明濤(1972.03--);男,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企業(yè)管理講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
項目課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民辦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研究
項目編號:2019JGKT-YB0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