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蕾
朗讀是一種語言藝術,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語言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讀,不是簡單地識文斷字,而是要有技巧、有感情地讀,將讀和思結合起來,實現(xiàn)讀有所思,讀有所感,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和文字產(chǎn)生共鳴,從情感熏陶中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教育形勢的變化,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讀,它在小學高年級的階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小學高年級朗讀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朗讀成了機械性的教學,具體體現(xiàn)在為讀而讀。教師讓一個學生朗讀的時候,其他學生只能聽著,教師在朗讀之前對學生的朗讀方式?jīng)]有提出具體要求,朗讀的時候也未及時指導,讀之后也未對學生的朗讀做出體的評價和反饋,學生讀的目的不明確,方式也有問題,未能實現(xiàn)聲情并茂。這種朗讀方式缺乏目的性,朗讀效果也不好。缺乏技巧指導 部分教師認識不足導致朗讀教學重視度不高,在指導方法上存在“短板”不僅機械而且生硬,只是在課上強調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這種指導方式無異于“隔靴搔癢”,學生的理解不到位。
二、小學高年級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
(1)要在預習上下功夫。授課前,先讓學生默讀。這時,應由學生自由讀,多讀幾遍,要求做到三讀:一讀得正確,結合查字典,清掃閱讀障礙;二讀得通順,做到讀得字字響亮;三讀得流利,做到瑯瑯上口,了了于心。檢查預習時,教師在指明朗讀后,不能馬上提問學生“他哪里讀錯了?哪里讀得不好?有沒有讀出感情?”等只找缺點的話,因為這種提問只會令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參與朗讀的積極性。相反,教師如能提出“他的朗讀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之類的先找優(yōu)點與進步,再尋差距的問題,不但能給學生鼓勵,強化成功的心理體驗,還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
(2)要在范讀上下功夫。范朗讀可讓學生在聽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觀察老師朗讀課文時的表情及形體動作,這就多了一個“看”的訓練。這樣一來,多種感覺器官協(xié)調工作,更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調動朗讀的積極性。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讀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例如,在上《將相和》一課時,當指導朗讀時要求學生放下課本,“看”老師讀??梢越o書中每一個角色的語言在聲音上化了妝,讀得深情并茂:秦王的霸氣,趙王的優(yōu)柔寡斷,廉頗的不服氣與藺相如的顧全大局。老師在朗讀的同時伴之傳神的面部表情和得體的形體動作,把課文中幾個角色的語言和神態(tài)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看老師范讀時,他們的表情隨著老師的表情變化而變化,眸子里閃著渴望學習的強烈愿望。看老師范讀后,學生的朗讀勁頭十足,朗讀特別動情,特別有味,不僅語氣、語調,就連老師的表情也“仿”到家了,一顰一笑,一招一式,全都模仿得像模像樣。可見,示范是多么重要,看老師有聲有色地范讀的指導作用是多么巨大!
(3)要在精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如我們在教學“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古詩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綠”字的巧妙之處,可以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如用“度”、“吹”、“拂””等詞替換“綠”朗讀,讓學生在比較朗讀中體會作者遣詞的精煉及活用,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課文中總有一些類型比較特別的句子,如感嘆句、反問句、祈使句等,可對這些句子改變句型進行比較朗讀。如《將相和》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會怕廉將軍嗎?”可以先請同學們換個說法,把句子變成陳述句讀一讀,再讀一讀原句,感覺一下他們之間的區(qū)別,這樣既使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這些句子的特點,又助于他們領悟到作者驕傲自豪的情感。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小學生正處在語言發(fā)展階段,不易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更難完整、清楚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上纫龑W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復熟讀的基礎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回答問題的形式用文中的語句引導回答。這時,學生回答問題表達得確切,說得流利、暢通,這樣既幫助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做到朗讀與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機結合,讀說相得益彰。
(5)協(xié)調朗讀教學和知識講授之間的關系。要想將小學高年級的朗讀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就要將朗讀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從課程的導入到講解,再到課程總結都要滲透朗讀方法教學。要協(xié)調好朗讀教學和知識講授的時間比例。課堂上要保證朗讀訓練時間,要保證講授知識和學生練習的時間,目前沒有科學的分配比例,需要教師根據(jù)自行掌握。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白鷺》,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教師就要在課程上壓縮知識講授的時間,讓學生以朗讀為主,教師可以加入一些相似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散文的魅力。
(6)注意朗讀教學的評價方式。學生朗讀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給予學生正確引導。評價可以從學生朗讀時候的語調、語音和表達方式等多個方面 進行評價,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語音語調,每一句話的重音等。如,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輪船遇險時哈爾威船長的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大家有序逃生和人們驚恐萬狀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要求在朗讀時候學生能夠讀出不同的感覺,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脑u價和指導,學生才能把握好文中的思想內(nèi)涵。
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