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烈萍
內容摘要:融合性STEM教育是在真實的STEM情境中使用STEM實踐來有目的地聯結不同的學科,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范式。本文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談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位、實踐、反思。從以下四方面結合教學實例展開論述:1.教學目標預設關注發(fā)展學生STEM素養(yǎng);2.基于學科聯系與學生經驗拓展教學內容;3.教學過程注重開展學科融合實踐活動;4.教學評價相機有效使用表現性評價。
關鍵詞:學科教學 STEM教育 學科融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
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英語首字母的縮寫。融合性STEM教育是從兩個或多個STEM領域汲取內容,在真實的STEM情境中使用STEM實踐來有目的地聯結不同的學科,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范式,跨學科是融合性STEM教育的關鍵特征。在一線教學實踐中,除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怎樣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開展融合性STEM教育呢?下面結合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談談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一.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位
STEM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同,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由此可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特征為:①語文知識的綜合,如,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②語文能力的綜合,如組織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在創(chuàng)作、辦報、策劃、演講、制作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③語文實踐過程的綜合,讓學生在讀書、寫作、調查、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寫研究報告等多種學習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④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開放、多元的,提倡與數學、美術、音樂、電腦、科學等課程相結合,開展跨學科學習,同時教師積極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梢?,融合性STEM教育理念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方法,拓展了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二.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
1.教學目標預設關注發(fā)展學生STEM素養(yǎng)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教學成功與否的核心和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和具體要求,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現狀為基礎,科學合理地預設學科教學目標。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語境下,為了更好地把STEM教育融合到學科教學中去,教師要在學科教學目標中預設融合性STEM教育目標。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既要關注語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目標,又要關注真實問題解決能力目標,關注STEM多學科知識融合目標,以及質疑能力、合作能力及自我認知能力目標。
“難忘小學生活”的活動建議明確指出:在回憶的基礎上,用多種形式,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永久珍藏?;赟TEM教育理念,本案例教學目標預設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緯度目標。具體確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閱讀材料”,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老師、同學的感激,懂得成長既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2)技能目標:開拓信息資源,向網絡、采訪、調查等生活渠道延伸閱讀。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共同尋找“成長的足跡”,搜集材料;通過ppt制作“班級成長紀念冊”、寫臨別贈言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概括、表達的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2.基于學科聯系與學生經驗拓展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載體。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內容豐富的知識性素材內容,也包括一些活動設計、方法應用、實踐操作技能等經驗性活動主題。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拓展教學內容可以從相關學科聯系、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學生生活經驗等維度加以思考,拓展或補充與語文實踐相關的多學科問題、真實世界問題和個人感興趣的問題。例“難忘小學生活”安排“回憶往事”和“依依惜別”兩個活動模塊,依靠“填寫時間軸、分享難忘回憶、制作成長紀念冊、舉辦畢業(yè)聯歡會、寫信”五個任務活動來支撐,任務活動內容用閱讀材料予以提示,閱讀材料主要采用選文方式,選文與任務活動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其中“整理信息資料”和“學寫策劃書”中包含著對學習方法的梳理和篩選、對應用文體的認識和實踐,還包含著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結合?;顒又?,聽說讀寫書、唱念做打繪,都是語言實踐;構思樹狀時間線索圖,搜集音頻、視頻、照片、文字資料,利用PPT“制作成長紀念冊”和“舉辦畢業(yè)聯歡會”都是以語言學習為背景,融合數學、音樂、美術、繪畫、舞蹈等學科為一體,在真實的情境下,創(chuàng)造性體驗學習。
3.教學過程注重開展學科融合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的有機統(tǒng)一,是師生共同按照預設的目標實現建構、生成和展開的過程,也是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過程?!半y忘小學生活”在教材中采取的是“兩模塊”“五活動”結構模式。綜合性學習是超越語文教材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開發(fā)其他小課程,以補充、豐富任務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例如,制作“班級成長紀念冊”,以往都是以年級組為單位,老師搜集資料,廣告公司制作的紙質紀念冊,畢業(yè)典禮時人手發(fā)一本。由于版面的限制,加上缺少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學生往往看過后就束之高閣。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部編版教材的單元安排促使我打破以往的常態(tài),打破學科界限,跨學科,跨領域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班級成長紀念冊ppt。學生回憶搜集六年來感人的瞬間:照片、文字、視頻、發(fā)表的文章、獲獎的小制作、集體活動;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人人動手設計個人成長紀念冊ppt,可以以時間順序,也可以分板塊進行,可以插入音頻,也可以插入視頻,圖文并茂,配樂抒情;班干部分工合作,整合資料,在個人成長紀念冊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班級紀念冊,在制作的過程中插圖的選擇、配樂的篩選、音視頻的插入……一個個擺在面前的實際問題,需要群策群力,請教老師、家長,查閱資料,最后齊心協力完成了班級成長紀念冊ppt。師生在活動經歷中動腦動手,多學科交互融合,提高了語言運用與建構的水平,強化了小學畢業(yè)儀式感,同時發(fā)展了學生的STEM素養(yǎng)。
4.教學評價相機有效使用表現性評價
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伴隨學習性的教學評價,對教學過程及結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和說明,以發(fā)揮評價改進教學的反饋作用。那么,在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如何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在具體課堂教學評價中,除了關注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之外,還應該設計一些解決真實問題的表現性任務,評價學生綜合運用STEM學科知識與方法創(chuàng)造性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與合作態(tài)度。主要著眼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還有搜集整理材料、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
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有新意的思路和表達以及有特點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三.STEM+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反思
基于STEM理念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變的是方法,不變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相對于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評價等一些教學要素,教師的STEM教育意識和教學能力則更為重要。在學科教學中開展STEM教育,需要教師個體對于STEM教育的興趣、自覺和努力,不斷潛心專研,同時學校也要給老師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走出去,請進來”在相互聽課、學習、研討中,共同思考現實世界跨學科問題的學習和教學問題。
總之,在教育理念下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究,老師和學生要從理論走向課堂實踐,在具體的學科教育中讓STEM教育落地生根。只有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方式逐漸轉變,才能更好地踐行STEM教育理念,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何善亮.在學科教學中開展STEM教育的有效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20(7):1.
[3]李榮芬.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課程化實施教學構想[J].語文建設,2020(4):65.
[4]馮翠典,倪以琳.融合性STEM教育的涵義、特征及概念框架[J].臺州學院學報,2019(10):56.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