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闖 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第四中學
隨著英語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英語課程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只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此,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學生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英語課堂的針對性,打造具有特色化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
“高效教學”主要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來說,以活動為載體,學生參與為形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否取得了進步,是否得到了發(fā)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性指標。而針對教學是否具有效益這一概念進行衡量時,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態(tài)度認真與否,而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學到了知識?學生學得好不好?在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中,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言知識,強化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習慣、學習興趣,并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更好地落實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具體來說,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英語教學理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1.突出學生的主體。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設計時,應堅持新課程改革下的“生本教育理念”,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實際情況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2.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轉變傳統(tǒng)“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結合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目標,采取有利于學生參與知識構建的教學形式,這樣才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3.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多姿多彩的教學形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平臺,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高效地開展學習;4.開發(fā)課程資源。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時,不能局限在英語教材中,而是圍繞教學內容,豐富和拓展教學資料,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最終拓展學生的視野,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便是學生自主學習動因薄弱,具體體現(xiàn)為不愿開口講英語、不愿意參加英語口語交際活動;完成課堂訓練、寫作訓練、回答教師問題時對教材、教師指導的依賴程度較高;對待英語學習持應付態(tài)度,不能積極思考英語問題、探尋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大部分初中生學習英語依靠的是外部動因,即教師對其的強制性要求、家長對其的期望、學校及教師所提出的英語學習標準等,其內部動因,如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高度認知。英語學習興趣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英語基礎水平、所處語言環(huán)境、生活條件等,導致學生難以通過英語學習完成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任務,無法以現(xiàn)有知識參與課堂活動,難以感受到英語語言魅力及對自身當下學習與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價值。由此可見,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低,與學生自主學習動因薄弱息息相關。
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最常見的教學流程是:教師講解詞匯、句式、句法等語言基礎知識—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文本,圈畫出語言知識點并跟隨教師講解做筆記—教師出示課堂習題,學生思考并解答習題。此種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看似將閱讀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實際上學生始終隨著教師思路理解語言知識、分析語言基本規(guī)律與語言場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未經(jīng)歷過英語知識的自主建構、語言思維的激發(fā)、語言交流場景的聯(lián)想想象及語言運用的自主組織。且在此種教學流程下,課堂結構十分單一,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雖然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開展了閱讀、思考、討論等教學活動,但脫離當代初中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自我意識覺醒的心理與年齡特點,制約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內化吸收、遷移應用,不利于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激趣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保證學習效率的前提就是調動學生求知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自發(fā)地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優(yōu)化調整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此,教師要提高教學趣味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變固定的教學思維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嚴于律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認識人生價值觀,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相關內容時,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描述自己上學的方式;然后將小組提及到的交通方式用畫圖的方式描述出來;最后,小組代表看圖說話,對照圖畫內容口語表達小組成員上學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提高英語學習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活學生表達的愿望,同時也能營造和諧生動的討論氛圍,無形中給學生鼓勵,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勇氣,起到了鍛煉英語表達能力的目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備課”。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高效備課時,必須要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關注:一方面,對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進行認真的研讀,并據(jù)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具體來說,初中英語教師在備課之前,應對現(xiàn)行的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等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并在此基礎上圍繞英語核心素養(yǎng),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由于學習習慣、英語基礎和實踐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唯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學生學習方法的不足和知識的薄弱點,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方案。
顯然,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已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要求,初中英語教師應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自由、寬松的學習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首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無疑是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探索欲望,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對“Travelling”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授課時,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歡出去旅行,教師可以整理一些自己旅行的照片,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向學生征集他們曾經(jīng)去過的旅游景區(q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講述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以及當?shù)氐娜宋娘L俗、地域特征及感受等,豐富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強化自身的學習效果。其次,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根據(jù)一定的原則,將班上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在3-6人,保證各學習小組符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合作討論與探究,通過互幫互助、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改進的不二途徑,也順應了新課程發(fā)展的需求,以往成績論英雄的評價與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不相符?;诖耍趯崿F(xiàn)高效教學評價時,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1)實施多元評價。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教師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一言堂”評價模式,將學生這一主體納入教學評價中,促使學生在生生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的模式下,提升英語教學評價的效果;(2)分層評價,喚醒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水平、潛力等,對其進行縱向評價,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針對性的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明確努力的方向等,最終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3)靈活評價。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還應善于捕捉教學評價的契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其展開激勵,不斷激發(fā)學生自信心。
總之,在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師必須達到的任務目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探索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要不斷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教學經(jīng)驗,優(yōu)化教學方式,調整教學策略,打造溫馨、生動、和諧、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