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強
(江西省豐城市劍光第三小學,江西豐城 331100)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因人而異,但是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即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好的吸收。教師迎合學生的天性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文章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抓住學生的內(nèi)心,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由于小學生富有極強的想象力與好奇心,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要采用有趣且新穎的方式,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感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擺脫枯燥無味的、傳統(tǒng)的一味灌輸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樂在其中,享受對新知識的學習,對“數(shù)學的探險”充滿無限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學對“秒”的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著手進行導入。教師可拿出一個鐘表,在將要整點的時刻與學生一起倒數(shù)至整點。倒數(shù)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還記得在過年時,與父母一起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迎新年時的倒數(shù)十秒鐘;是否知道我們常說的“秒”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觀看星光大道的時候,常說的倒數(shù)五個數(shù),這“倒數(shù)五個數(shù)”又是什么意思。由此,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常出現(xiàn)的“秒”的好奇心,抓住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心,進而再對其進行知識講解。教師還可以利用一段關于“秒”的小動畫來導入,讓學生觀看小動畫視頻,動畫中的主人公可以是學生喜歡觀看的動畫片中的人物,讓學生更加感興趣。觀看動畫結束后,學生進行自主提問,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動畫進行解答,從而引出要學習的數(shù)學內(nèi)容。教師也可以通過猜字謎的方式來導入,出一道答案為“秒”的字謎,讓學生進行猜測。在學生猜出答案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入所要學習的關于“秒”的內(nèi)容。此種有趣且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游戲,均可成為一種課堂導入的方式。
情境帶入在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將所學內(nèi)容帶入一定的情境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好的了解,也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擺脫枯燥無味的只有灌輸而無樂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1]。將所學內(nèi)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來進行,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是快樂的,而非乏味的,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的簡易,而并非與“上青天”媲美的困難。
例如,在對“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闖關的模式來學習,如可以設計一個“營救公主”的闖關主題。一共有四個關卡:第一關為“勇闖森林”,習題難易程度為易,在過森林的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困難即為需要學生算的關于秒的練習題。渡過各種難關,即可到達下一關,離成功營救公主又近了一步。若學生一次全部答對,并未出現(xiàn)失誤,教師則可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在下關的時候可以有一次求助機會;若學生答錯了,也會有一定的懲罰。第二關為“勇闖沙漠”,習題難易程度為中。第三關可以是“勇闖雪山”,習題難易程度為較難。第二關和第三關的獎懲制度,可以在第一關的基礎上做出一些改變。第四關為“尋找密語”,與前三關的形式大相徑庭,若要成功解救公主,學生就必須打開鎖著公主的牢籠,這就需要所有學生共同努力來完成一個任務。這就考驗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最后一關,學生便可以成功營救公主。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在學生成功營救公主之后,可以送予學生,說這是公主為感謝對她的營救而準備的禮物,使所描述的情境更加有代入感。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學生喜愛的闖關方式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解。因為小學生有著對童話美好的想象,這種情境模式的學習方法,更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的樂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氛圍輕松活躍。
經(jīng)過課堂導入與情境帶入以后,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剛剛的內(nèi)容,將所要講授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灌輸。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會感到很簡單,教師也不會覺得對知識的教授很困難。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課堂的氣氛,不可使課堂枯燥無味,否則學生會轉移注意力。教師應給予學生自由提問與討論的時間,并對學生的不懂之處進行二次講解。
例如,在講授關于“秒”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對知識從易至難進行講解,從一分鐘等于六十秒的簡易程度,逐漸過渡到一小時等于多少秒的困難程度。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導入一些練習,讓學生當場學習當場練習,以加深其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搶答,為學生進行加分,課程結束之后,對分數(shù)高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莫剟睿寣W生積極進行搶答。教師也要設計一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的游戲。如傳統(tǒng)的青蛙過河游戲,青蛙需要踩踏的荷葉上有關于所講知識的習題,學生需要答對,青蛙才可踏上荷葉向河對岸更近一步。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又可以調(diào)節(jié)氣氛,使課堂不那么枯燥無味。游戲過后是學生的提問時間,教師應詢問學生是否還有地方不懂,進行二次講解。例如,在關于“秒”的學習中,有學生對秒的認識有困難,教師應根據(jù)不懂的學生的人數(shù),考慮進行二次講解還是單獨輔導,不可丟掉每一位學生。
在對基礎的知識進行講解之后,教師可以開始拓展一些其他的關于所學知識的內(nèi)容。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上,課堂的拓展會更加輕松,會更能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課堂拓展的意義,與學生學習奧數(shù)的意義大為相似,都是對學生進行提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更上一層樓。
例如,在對四年級的設方程解應用題的講解中,在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便可以進行拓展,拓展到有兩個未知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對課程進行拓展時,教師應告知學生對此項內(nèi)容僅限了解,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深究,其他學生則對基礎知識掌握便可,不可對學生進行強求。若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學習,便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吃力,進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在解一些較為困難的應用題時,對一元二次方程掌握得較好的學生便可以運用此拓展知識來對問題進行解答,會將難度高的題化為難度低的題。這在考試中也可適用,學生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而且答題正確率也會升高。而且對于初中數(shù)學學習來講,這種方法也有著很大的好處,學生對這項內(nèi)容會覺得很熟悉,從而掌握得更加牢固。
總而言之,數(shù)學往往被學生貼上“困難”的標簽,若要改變學生的觀念,教師應從小抓起,撕掉小學數(shù)學的困難標簽,將之換為樂趣、輕松探索的標簽。因此,教師就要為數(shù)學課堂增加一些樂趣,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妙,從而吸引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注意力。相對于苦的糖來說,小朋友更喜歡吃甜的糖,道理相同,知識是一顆“苦味”的糖,但若讓這顆糖更加好吃,我們無法改變糖的成分,但我們可以在這顆糖的外表下一些功夫,為其涂上一層糖衣,讓學生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其美味,還可以細細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