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琳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一致認可的價值判斷標準和目標追求,是對當代中國信仰、信念、意識、精神等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現(xiàn)。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理論主線,有助于二者同生、同向、同行、共成,為大學生廓清思想迷霧,成為合格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主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是一個社會走在前列的那一群人,是引領社會風氣的先行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的認同和自覺踐行至關重要。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課堂教學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條主線統(tǒng)領和串聯(lián)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有助于大學生準確領悟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內涵,并化思想認同為確切行動。
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基礎”課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課育人目標提供價值標準?!盎A”課緒論開篇即提出了本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又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社會一致認可的價值判斷標準和目標追求,是對當代中國社會信仰、信念、意識、思想等上層建筑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現(xiàn),“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引領”[1],這就為“時代新人”培養(yǎng)目標明確了具體價值指向和發(fā)展標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礎”課在具體內容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身的根本指導思想,其中,前者從宏觀、中觀、微觀的角度,分別回答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2] 的重大問題;后者則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道德法治基礎,通過人生觀、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個人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國家的多重關系,從小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美好品質出發(fā),維護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并最終助力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以小我成就大我。可以說,“三個倡導”的內容貫穿于“基礎”課教學的全過程。
“基礎”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實踐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短短24個字高度精煉抽象,要想把精煉層層解讀、抽象化為現(xiàn)實,最終落地生根,生生不息,則需要每一個公民個體共同的努力。這門課程是每一位大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也是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主要的陣地,通過思政課教師的細致分析和理論講授,為學生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凝聚最大共識、幫助解決實際的思想和行為問題,在此過程中,高度凝練、抽象的24字被抽絲剝繭、講深講透、請下神壇,“基礎”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化口號為實踐的主要渠道。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統(tǒng)領“基礎”課教學的必要性
有助于強化“基礎”課的育人功能?!盎A”課作為政治理論課,不僅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也需要邏輯清晰、思想正確、理論透徹,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信服,準確地“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學主線貫穿“基礎”課,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基礎”課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育人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2,有助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更科學的理性認知和深刻的情感認同。在“基礎”課教學全過程中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理論主線,并根據(jù)這一條主線將抽象的理論逐步抽絲剝繭、化整為零,實現(xiàn)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理論的理解、認知和認同。在理性認識提升的同時,將理論與學生生活學習相結合,強化大學生的情感認同。
有助于完善“基礎”課教學策略和實施方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基礎”課的融合有助于豐富“基礎”課的理論背景和框架體系,幫助思政課教師結合學生實際訴求,把高深的理論講深講透,與學生產(chǎn)生雙向、高效、互動的教學效果,拓展思政課教學方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統(tǒng)領“基礎”課教學的實施策略
開展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強國夢想?!案粡?、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建設方向的回答,是“三個倡導”中的最高追求。在具體的“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認為國家發(fā)展離自己的實際生活很遙遠,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小我融入大我,認識到個人的具體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國家富強之間相互促進的密切聯(lián)系,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匯聚起每一位青年的力量。
開展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建設美好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回答,生動闡釋了人們對美好的社會狀態(tài)的愿景。在具體的“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將這些價值追求與西方文化中的相關概念混淆,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辨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具體內涵,做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例如,在第六章法制教育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權利義務觀念,健全法治思維,建設法治社會。
總之,“基礎”課教學中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條主線,要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并將其作為人生發(fā)展的價值準則。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訂版
[2]習近平. 習近平勉勵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專題報道-人民網(wǎng)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0514/c385474-2998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