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彬
摘要:初中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不僅是物理、化學、生物三門理科科目進行簡單的疊加,而且需要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引導,使不同科目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目的。“思維課堂”的有效利用更是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的有效方式,筆者根據(jù)實例,對初中科學思維課堂的問題導學設計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科學;思維課堂;導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18
“思維課堂”的廣泛利用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鍛煉,以求其能夠使自己的思維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達到由相應的知識單元構建形象化的知識框架的目的?!八季S課堂”對于初中科學來說非常適用,往往學生不理解以及容易遺漏的小知識點也可以通過“思維課堂”有效利用使學生形成思維導圖,從而更好地對初中科學進行高效學習。
一、引入實際現(xiàn)象,靈活掌握相關知識
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大千世界中每時每刻都有著許許多多有趣的現(xiàn)象,有些實踐、探究能力較強的學生會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了解現(xiàn)象的基本原理,但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卻還是蒙在鼓里,而教師就可以通過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相關的提問,再利用“思維課堂”進行生活與知識相結合的手段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生活中現(xiàn)象所提的問題一定要因地制宜,最好是所有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這樣才能兼顧到各個類型的學生,使所有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這一課中,在生活中聲音對于學生來說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的一種物質,聲音的特殊性質就為教師的講解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難度。因此,在進行講解之前教師可以采取對不同的學生提出: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月球可以聽到聲音嗎?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對于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在問題的背后可以利用教學設備的方式,如應用音叉進行實驗,音叉可以將聲音變得更加具體化,教師先用小錘子敲擊音叉使音叉發(fā)出聲音,然后通過讓每位學生對音叉進行觀察、觸摸等方式使學生對于聲音的感受更加直觀,從而立體化的構建聲音的概念,而后讓每位學生根據(jù)音叉發(fā)聲的特點對音叉進行詳細的觀察和討論,最后再匯聚大家的討論結果就可以得出是因為音叉出現(xiàn)了震動,所以才會有聲音產(chǎn)生的結論。通過此種“思維課堂”模式的學習使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講解的程度容易了許多,還能開拓學生的自主思維,獨自體會聲音的奧秘。
二、利用先進實驗設備,具體應用課堂內(nèi)容
根據(jù)相關的調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由教師講述、視頻演示、動手實驗等方式的科學課堂中,最受學生歡迎同時也是教學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通過實驗設備進行相關課程的講解。對于“思維課堂”的發(fā)展來說,通過實驗設備進行講解的方式也十分重要,通過實驗設備的實際操作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夠加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使課程不只處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科學八年級《電壓的測量》一課中,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電壓,所以經(jīng)常會有學生對于電壓的理解處于朦朧的階段,這種行為是很常見的。對于教師來說利用先進的實驗設備——電壓表很有必要,教師可以在對實驗設備進行檢查后為學生演示電壓表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項,而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對電壓進行測量。當電壓這種新的物理量以真實的數(shù)字形式出現(xiàn)在電壓表的儀表盤上時,相信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感到十分欣喜。而對于電壓的性質來說還可以利用類比法,用噴水槍為實驗設備,將電壓和水壓進行橫向對比用直觀的水壓來類比電壓使得學生對于電壓的理解更加直觀,也更容易接受電壓。通過電壓表和噴水槍兩種實驗設備相結合可以對電壓的特征和大小進行描述,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電壓這一物理量,從而為以后的科學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創(chuàng)第二課堂,使課堂充滿生機
當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這就導致了很少有初中生能夠有機會親近自然。而科學這門學科應屬于自然科學,如果能將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多讓學生參與實踐親近自然,那么學生對于科學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思維課堂”也要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而不是一味地教授刻板的知識,因此課外實踐對于初中科學的教學起著很大作用。
例如,在初中九年級《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采取帶領學生去附近公園進行參觀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教學。在公園中池塘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到達公園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分成分解者、消費者、生產(chǎn)者的三類,而分組后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在的小組進行相關的收集。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對所有學生收集到的東西進行匯總,如果學生尋找的東西出現(xiàn)不同種類之間混淆的情況,那么則可以說明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可以通過互換小組的方式將混淆的學生進行位置的調換,這樣可以使得此類學生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知識得到很大程度的鞏固,在今后相關學習的過程中牢記此類知識點。通過采取第二課堂的教育方式很好地使課堂換發(fā)生機,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于科學這種自然類學科的學習,也會很好的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得到適當?shù)姆潘桑员阌谝院蟾玫膶W習科學。
總之,科學所能得出的結論往往具有理性化的意義,而對結論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則往往是感性的,教師通過“思維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生樹立起“先進行有效的探究而后才能達到標準結論”的思想,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更上一層樓,還可以對學生今后的開創(chuàng)性思維發(fā)展有很大的益處。因此,在初中階段的科學課程學習中應用“思維課堂”的方式進行導學,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先進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朱麗萍.從實驗驗證到理性思維——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視角[J].中文信息,2020(2):207.
[2]富強.生活化思維發(fā)展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J].名師在線,2020(11):18-19.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樂成第三中學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