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慕菡
摘 要:在“書香校園”建設中,“主題閱讀”是重要的閱讀形式。“主題閱讀”在于圍繞一個主線,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閱讀,促進學生多元化成長。文章從“構建主題,梳理文本”“精讀激趣,品味內(nèi)涵”“橫向泛讀,感悟意義”“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等四個方面,結合具體實例,探索了主題閱讀的具體實施辦法。
關鍵詞:主題閱讀 主題梳理 精讀 泛讀 讀寫結合
基于學校課程建設中育人目標提出的“志趣、活力、智慧”理念,我們把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主題進行一番調(diào)整、擴展、重組與整合后,組織小學生進行主題閱讀教學。以課內(nèi)閱讀為支點,進行同主題的擴展性閱讀,以此深化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構建主題,梳理文本
主題閱讀是基于教材主題內(nèi)容而進行的教學方。篩選并構建主題閱讀不能從整個教材入手,因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不足,還是要從臨近的文本構建做起。比如,一個單元的篇章就比較適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一般一個單元有一個人文主題,所以構建主題閱讀的篇章基本可以從單元中進行梳理??梢韵纫龑W生從單元的主題進行大體解讀,了解單元主題內(nèi)容是什么。之后,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單元內(nèi)容進行次主題梳理,進行次主題梳理較之此前主題梳理來說,要相對具體化。最后把這些次主題加以整合,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整個單元主題的具體內(nèi)容。
如學習六年級語文“中華民風民俗”的主題時,《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表現(xiàn)的是具有京味特色的過年風俗,可以引導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北京人過節(jié)的角度了解中國北方地區(qū)的節(jié)日風俗和節(jié)日文化,于是就確定了這個次主題內(nèi)容?!恫貞颉愤@篇課文表現(xiàn)的是具有少數(shù)民族特征的風俗文化,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被稱為藏族“活化石”的藏戲這種民俗文化,可以讓學生從戲劇的角度了解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異彩紛呈,這就確定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次主題內(nèi)容?!陡骶咛厣拿窬印愤@篇課文說的是居住的民俗,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了解客家土樓和傣族竹樓的特色,從而確定了民居文化的次主題內(nèi)容。《和田的維吾爾人》這篇文章介紹了具有民俗特色的維吾爾族人的能歌善舞和爽朗性格,以及很有趣味的民俗,可以讓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歌舞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次主題內(nèi)容。
了解了這些次主題內(nèi)容后,就可以從這些次主題出發(fā),對主題閱讀進行整合,最后順理成章地了解這個單元的主題,也就是“中華民風民俗”,讓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民俗文化進行理解。
二、精讀激趣,品味內(nèi)涵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是興趣愛好對學習的幫助。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學習上表現(xiàn)為“三分鐘的熱度”。如何引導他們愛上學習呢?可以從興趣愛好入手。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我們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他們對主題閱讀進行精讀,相信他們能夠更深入地體會教材內(nèi)容,從而品味文本的主題內(nèi)涵。精讀文本可以讓小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這也是主題閱讀的基礎。
如學習五年級語文“大海之歌”的主題,可以選取《我愛大?!贰稖婧H粘觥穬善黧w課文作為主要精讀的文章,讓學生通過“激情導趣”“自主閱讀”“品味文本”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入感悟。
教師尤其注意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可以讓他們談談是否見過大海,和大海近距離接觸的感受如何,還可以讓他們把在大海里游玩的場景生動地講述出來。大多數(shù)小學生在放暑假時基本都有旅游的經(jīng)歷,而孩子們又喜歡大海,他們會把自己見到的大海,以及海濱浴場、趕海等有趣的場景和大家分享。趁著小學生的趣味正濃,教師再結合文章內(nèi)容把大海和日出的圖片用多媒體放映出來,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融入文本中。然后再通過初步閱讀,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本描寫了關于大海的哪些內(nèi)容,讓他們了解關于大海更多的知識。接著,再聯(lián)系上下文,領會文本中重點句,從修辭、語言、情感等角度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從而品味出“大海的沉靜、凄涼、恐怖”以及“感受海上日出的壯美”。最后再鼓勵學生試著把學習到的語言表達技巧運用在“快樂讀書屋”中《探索海底世界》《歸航》等文本中,讓學生一邊快樂閱讀,一邊體會文本內(nèi)涵,從不同角度加強對大海的理解。
三、橫向泛讀,感悟意義
泛讀是學生在精讀中學會閱讀的一些方法后,進行學以致用,找到相同主題的文本進行擴展閱讀,從而更好地領會主題的意義。這些文本可以是課內(nèi)的文章,也可以是課外文章。泛讀不但可以提高小學生對閱讀技巧的內(nèi)化和吸收,更多的是擴大閱讀視野,增加寫作素材的積累。不僅如此,這些文本由于主題相似,可以實現(xiàn)文本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同類主題的內(nèi)涵,從而感悟到主題閱讀的意義。
如學習五年級語文“感謝科學”這一主題時,教師選編了四篇科普文本,內(nèi)容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凸顯了“感謝科學”的主題內(nèi)涵。教學中,首先對《激光》《21世紀的能源》《青霉素的發(fā)明》采用精讀的方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科學技術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教材還編寫了“能說會寫”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自己在生活中進行詢問、訪談,搜集與科學技術相關的資料,把感受寫出來。
不僅如此,為了讓學生擴大閱讀視野,我們還開展了“語文七色光”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搜集熱愛科學的名言警句、科普小故事,搜集科技發(fā)展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等。這樣小學生的泛讀就會更有效,而不會流于形式。這樣的泛讀喚醒了小學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搜集資料的能力,增加了寫作素材,感受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力量,更深入體會了“感謝科學”的主題內(nèi)涵。
四、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梢婇喿x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而主題閱讀正是考慮了小學生學習與運用語言的矛盾,它從閱讀理解出發(fā),通過閱讀文本,品味文本的語言,領悟語言的內(nèi)涵;學習別人的表達技巧,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語言的打磨錘煉藝術,遣詞造句藝術等;最后再引導小學生模仿文本的語言進行寫作遷移,思考如何根據(jù)主題來選擇素材,構思文章的結構,如何運用語言等。通過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如學習五年級語文以“城鄉(xiāng)美景”為主題的單元。這個單元選編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表達角度不同,以獨特的視角描寫了三峽、天山牧場、西雙版納以及古詩中的優(yōu)美景色。閱讀這個單元的文本,可以引導小學生學習如何在寫作中描寫美景,學習表達技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從朗讀入手,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他們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體會文本中對城鄉(xiāng)美景的贊嘆,直接感受文本中描繪的城鄉(xiāng)的風景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城鄉(xiāng)的風景美與意境美,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對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想象,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出更具體美妙的景色,體會文本別樣的意境美。最后,教師指導小學生把描寫風景的寫作技巧用于實踐,進行鞏固練習,達到學以致用。比如用小練筆的形式,結合寫作的知識,寫自己熟悉的城市或鄉(xiāng)村風景,可以設置命題作文《我心目中的美景》;或選取校園中的一處景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并結合學過的文章,運用寫作技巧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借用主題閱讀,讓閱讀和寫作相融合,提高了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以“主題”為引領,充分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精讀、泛讀和讀寫結合的方式,增加了小學生的知識積累,擴大了他們的閱讀視野,加深了閱讀的感悟和理解,大大促進了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付小娟《在群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教育革新》2020年第7期。
[2] 陸彩萍《主題閱讀:在聚焦和拓展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人民教育》2020年第9期。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第十二期立項課題《基于多元生長高年級主題“閱讀樹”的實踐研究》(編號:徐教研KT1215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