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成敏
摘 要:在語文中,閱讀教學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條件,還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于此,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比較重視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根據(jù)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些參考性建議,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進步。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在新課改深入的背景下,語文教學面臨著較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也需要不斷完善,提高教學質(zhì)量。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閱讀教學逐漸偏離了其教學價值,變得方法化、模式化。當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幫助學生體會閱讀樂趣,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語文。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動力,只有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而缺乏興趣的學習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抗拒學習。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閱讀教學也是側重于字、詞、句的講解,而缺乏對文本的深入研讀、情感分析。久而久之,則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興致不高,只知道機械地做題,無法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所在。
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在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探索,獨立思考。在傳統(tǒng)課堂中,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只能被迫接受,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只會依靠教師,無法進行獨立思考解決,極其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3.過度重視成績,模式化教學嚴重
受應試教育影響,成績一直被作為教師和家長衡量學生的標準。而教師只是為了成績進行教學,學生也只是為了考試而進行閱讀學習。由此,閱讀教學逐漸偏離了其初衷,不再是為了實現(xiàn)其育人價值。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強制要求學生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背會。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使學生跨過思考時間進行高效學習,學生也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由此,閱讀教學變成了模式化教學。
二、針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立足于生活積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不斷積累。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應該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把課本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例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教師應把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快速找到熟悉感,進而加深理解。首先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日記的形式敘述一件與父親之間發(fā)生的事。其次,在此基礎上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特別是父親為“我”買橘子這一細節(jié),讓學生切身體會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濃厚情感。最后,再引導學生移情到自己身上,體會父親對自己的愛,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2.“少教多學”,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少教”即針對性、啟發(fā)性、引導性地教,而“多學”則是由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深入學習。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少教多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勇于提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獨特意義的人,他們各自的思維和想法都存在不同。對此,教師應表示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干涉,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準確把握,引導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致力于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3.“高質(zhì)量”練習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以應對考試。然而,這一做法把原本用來陶冶情操、培養(yǎng)興趣的閱讀變成了麻木做題,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內(nèi)容。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應對其進行“高質(zhì)量”練習。第一,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文章,充分考慮到課文內(nèi)容與閱讀教學的銜接問題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目的,而且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層面進行適當拓展,豐富學生文化儲存。第二,閱讀難度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選擇閱讀文章時,教師要學會識別閱讀難度是否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在對閱讀習題進行批改時,教師要把握好評判標準,而不是盲目地相信“標準答案”,在了解學生認知水平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玉輝.新課改下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思考[J].神州,2017(14):138.
[2]索志偉.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