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軍麗
摘 要: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體能素質較弱。立足于學生基礎,培養(yǎng)學生體育綜合素質,這是體育教學中教學工作者適應新課改要求理應達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思路,發(fā)揚體育美感體驗的價值理念,能夠增進小學生的行為感知能力。先分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立美教育的積極意義,然后提出當前小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而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立美教育;實施途徑
德、智、體、美、勞,這是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對于教學工作者來說,將這些素質融入教學知識中,促進學生共同轉化,能夠迅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個人快速成長。以立美教育來說,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美感體驗,能夠提升體育學習興趣。同時,通過美的感受以及判斷能力,從而將體育技術轉化為技能,使學生身心得到鍛煉。因此,立美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體育鍛煉的理論指導,能夠幫助教學實踐達到有用效果。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引用立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積極意義
1.小學體育教學中引用立美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基本的學習并不是為了簡單地吸收知識內容。他們缺乏自主意識,更在意的是通過知識學習獲取身心愉悅。這種身心愉悅是通過無意識的美感體驗塑造的。小學生在接受了教學工作者的鼓勵以后,也會莫名的滿足以及開心,這是自然最真實的自身體驗。因此,利用這種體驗,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活力,不斷地吸收學習養(yǎng)料,提高自己的學習強度。在小學體育中,相比于傳統(tǒng)課堂,小學生更愿意投入熱情,這是因為小學生能夠有時間玩耍。但是體育學習絕不僅僅是玩耍,而應該調動學生對于玩耍的興趣,以一種類似于玩樂的形式,融入體育學習。而這一過程,恰恰是立美教育需要達成的目標。學生具備美感體驗,就能夠不斷地注入自身的熱情,并且堅持下去。如果教學工作者按部就班地培育體育知識,那么小學生一開始就不具備興趣。興趣是學生的第一導師。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教學工作者才能將興趣引導為愛好。
2.小學體育教學中引用立美教育的積極意義
立美教育,從廣義上來說,一切使學生感受到審美價值的教育都可以這樣指代。審美情趣以及審美意識也是美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大致有三方面作用,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元素。其一是美感體驗,這是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陽光,感受生活的基礎。學生只有對體育懷揣著熱情,才能不斷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其二是美的鑒賞,這也是體育知識創(chuàng)新的核心。將立美教育運用于體育學習以后,學生能夠將鑒賞美的特征運用于發(fā)現(xiàn)體育能力之中,例如對于長跑的速度以及跳遠的形態(tài)等,都會遵循協(xié)調美感以及運動美感的特征,使自己不僅能夠減少體力消耗,還能夠給人視覺享受。其三則是美德品質。如果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以后,僅僅是當作一門謀取利益的工具,那么哪怕學生掌握再高深的體育技能,也很難具備一定的體育精神。而我們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具有專業(yè)性和綜合素質的體育人才。如果說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是讓學生能夠具備創(chuàng)新技能以外。那么讓學生具備體育精神,則是讓學生不斷傳遞社會價值的關鍵因素?!吧倌陱妱t國強”,體育教學作為鍛煉學生體力的課程,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鍛煉學生堅強不屈的精神,這些都需要立美教育的灌溉。
二、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立美教育的現(xiàn)狀
1.教育意識缺乏,目標體系不夠完善
大部分小學學校的體育工作者并沒有足夠重視立美教育的塑造。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形成的。首先是因為小學教學環(huán)境的演變,在大部分人的傳統(tǒng)思維里,體育作為副科,并不受重視。不僅在教學管理者眼里,對于體育課程并沒有過多的規(guī)劃以外,使其流于形式,課程比例較少;家長也過多地注重應試成績,并沒有重視學生的體育素質,導致學生很難全身心地投入體育學習之中。小學生缺乏自主意識,所以過多地依賴家長和老師。但是教學工作者因為管理的松散,而且沒有給予體育工作者過多的機會研究,所以不能開發(fā)具體的立美教育課程傳授給學生,而家長又過多地壓抑學生,讓學生大量地以學生作業(yè)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很難有機會獲取立美教育內容。其次因為體育工作者的薪資待遇并沒有和其他學科工作者處于統(tǒng)一水平線,又不受家長重視,所以盡管有些體育工作者的體育課程較多,也可以進行立美教育融入,但是卻沒有花時間去關注。另外,體育工作者大多只注重體育理論的傳授,他們本身就文化知識并不過關,也不清楚立美教育的重要性,淺顯地認為體育學習只需要加大體育訓練力度,所以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股腦地讓學生按照同一種標準反復訓練。最后,還有一些教師雖然知道立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沒有過硬的教育技能,只能按照主觀判斷進行知識融入,往往無法達成要求,反而促使小學生對于體育學習更加厭惡。
2.教學實踐不足,教學模式按部就班
小學體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以實操為導向的課堂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就是由教學工作者帶學生進入戶外,然后按照體育課程,按部就班地念出來,然后讓學生分步驟進行訓練。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大部分體育工作者并不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認為體育課程就是戶外運動,讓學生亂跑亂撞,四處都玩耍,這就能完成體育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過于注重讓學生開心,但是反而違背了教育宗旨。另一方面,大部分體育工作者過于注重教學成績,一板一眼地輸出體育技術,卻因為缺乏課堂理論教學的體驗,也沒有對教學模式進行過研究,所以缺乏引導的技能,對于分組訓練以及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都一竅不通。因此,在基本的立美教育中,也往往不得要領。相關教學工作者沒有將立美教育的知識匹配合適的教學方法,只是在戶外運動中讓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同時一股腦地進行灌輸,這種方式無法使學生將立美教育的內容與體育訓練結合,也無法產生興趣,反而覺得無關緊要,繼續(xù)懈怠。還有的學生會因為教師模棱兩可的教育知識,對體育的目標產生模糊不清的想法,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1]。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立美教育的對策
1.轉變教學意識,優(yōu)化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立美教育的重要性牢牢貫徹,能夠真正地以人為本,形成科學化的培育體系。將自身的體育培育價值激發(fā)出來,以師德為標準,以身作則,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引發(fā)學生關注。例如在教授學生踢足球的過程中,針對有些小學生因為體力較弱無法反復踢球的情況,教學工作者應該提前準備坐墊以及凳子,讓學生能夠休息一會。然后,教學工作者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基本要求,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教學工作者可以轉變原有單一的內容,開發(fā)出更具有價值的實踐內容。例如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將美育知識分階段融入[2]。第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美感體驗,可以讓學生在經過體育訓練以后,述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并且引導,從而讓學生確立基本的自信心。教學工作者應該分層教學,看到學生不同的差異化素質,劃分不同的教學區(qū)域,開發(fā)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區(qū)域進行訓練。例如,在長跑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常會有學生摔倒后爬起來繼續(xù)跑的情況出現(xiàn),教師則應當就此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這不僅是對跌倒學生的一種鼓勵,也是為其他學生樹立了一個榜樣,讓他們內心深處受到感動與鼓舞,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自育能力,還對學生堅持不懈、拼搏進取的精神有很大的影響。再比如,跑步隊列隊形的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做到團結一致、有組織紀律以及展示朝氣蓬勃、奮勇待發(fā)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輪流打掃體育場地可以培養(yǎng)他們熱愛集體,甘為集體奉獻,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3]。
2.轉變教學模式,多種教學工具結合
教學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不斷挖掘更多教學實踐新形式。例如通過合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體視頻讓學生觀看奧運體操冠軍的協(xié)調美感以及體育精神等。除此以外,可以利用夏令營以及沙灘等場地,開發(fā)出具有價值的訓練內容。例如讓學生綁著沙袋在沙坑上行走,或者運球在田野上奔跑等,這種有趣的訓練方式能夠讓學生注意,同時,在這種方式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同時,教師可以組織體育競賽,讓不同的學生各展所能,從而克服膽怯心理。同時,可以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故事開發(fā)出繪本或者故事腳本,讓學生在體育課后進行查閱,例如將霍去病的英勇事跡融入其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體能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建立醫(yī)訓一體的信息渠道。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經過引導,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搜尋一些醫(yī)學價值信息,能夠及時地對體育受傷采取措施,從而增強自己的身體健康程度。通過這些方式,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體育學習的有趣以及美感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踐證明,體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團結一致、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堅持不懈、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他人,謙虛禮貌的高尚品德,以及獨立創(chuàng)造性、自信自強、敢于拼搏的頑強意志。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夠讓他們養(yǎng)成主動從事科學鍛煉的習慣,還能提高其心理素質,塑造優(yōu)秀人格。
參考文獻:
[1]譚東平.探索小學體育教學中“立美教育”的實施途徑[J].學周刊,2019(30):147.
[2]侯雋.小學體育教學中“立美教育”的實施途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187-188.
[3]劉芳.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立美教育路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