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斐 王翻紅 方亮
摘 要:本文建立了黃瓜中啶氧菌酯殘留量的檢測方法,黃瓜樣品用乙腈提取,離心、凈化后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檢測,外標法定量。當添加0.02、0.08、0.10 mg·kg-1水平時,回收率在88.2%~101.9%,RSD為1.2%~2.6%(n=5),檢出限為0.010 mg·kg-1。該方法重現(xiàn)性好、靈敏度高、檢測限低,可以滿足農(nóng)藥殘留分析技術(shù)的要求。
關(guān)鍵詞:黃瓜;啶氧菌酯;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icoxystrobin residues in cucumbers was established. The cucumber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centrifuged and purified, and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quantified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When the levels of 0.02, 0.08, 0.10 mg·kg-1 are added, the recovery rate is between 88.2% and 101.9%, the RSD is between 1.2% and 2.6% (n=5),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10 mg·kg-1. The method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technology.
Key words:Cucumber; Picoxystrobi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中圖分類號:S481+.8
啶氧菌酯是內(nèi)吸性殺菌劑,防治對象廣譜,主要用于防治麥類葉面病害如葉枯病、葉銹病、穎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與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相比,啶氧菌酯對小麥葉祜病、網(wǎng)斑病和云紋病有更強的治療效果[1]。在引進我國后,汪曉紅等人進行了啶氧菌酯懸浮劑防治辣椒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的田間小區(qū)藥效試驗,研究表明啶氧菌酯懸浮劑能明顯提高葡萄產(chǎn)量,同時對同期的病害如葡萄白腐病、霜霉病、褐斑病有很好的兼治效果,可有效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zhì),因此建議大力推廣應(yīng)用于高價值的蔬菜、水果等病害防控中[2]。
目前,檢測啶氧菌酯農(nóng)藥殘留量的方法有很多。段麗芳[3]等采用氣相色譜法(ECD)對西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殘留量進行分析,認為該方法重現(xiàn)性好,檢測限低,可以達到農(nóng)藥殘留分析技術(shù)的要求。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檢測辣椒及土壤中的啶氧菌酯殘留量回收率高、方法快速簡便、準確可靠[4]。本方法建立了黃瓜中啶氧菌酯殘留量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檢測方法,旨在為蔬菜中農(nóng)藥殘留水平提供參考,為食品安全提供技術(shù)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1.1.1 實驗儀器
GCMS-2010Plus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島津,配EI源)、分析天平JY5002(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VORTEX-GENIE2渦旋混合器(美國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KQ-500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弗羅里硅土柱(博納艾杰爾1 g/6 mL)、N-1300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
1.1.2 實驗試劑
啶氧菌酯標準使用液:編號:SB05-404-2017,標準值:100.0 μg·mL-1,購于農(nóng)業(yè)部環(huán)境保護科研監(jiān)測所;甲醇,色譜純;乙腈,色譜純;無水硫酸鈉,分析純。
1.2 分析步驟
1.2.1 標準儲備液配制
精密移取啶氧菌酯標液1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既得10.0 ?g·mL-1標準儲備液,于-4 ℃保存。
1.2.2 標準使用液配制
以甲醇為溶劑,將10.0 ?g·mL-1的啶氧菌酯儲備液配制成濃度為0.2、0.4、0.6、0.8、1.0 μg·mL-1、
1.5 μg·mL-1的啶氧菌酯標準使用液。
1.3 儀器條件
色譜柱:DB-5MS(30 m×0.25 mm×0.25 μm)石英毛細管柱;色譜柱溫度程序:柱溫50 ℃,保留2 min,以20 ℃·min-1程序升溫至180 ℃,保留1 min,以5℃·min-1程序升溫至250 ℃;載氣:氦氣,純度≥99.999%,流速:1.2 mL·min-1;進樣口溫度:260 ℃;離子源:EI源;離子源溫度:300 ℃;接口溫度:300 ℃;進樣量:1 μL(見表1)。
1.4 樣品前處理
取黃瓜樣品約500 g,將其切碎后,用搗碎機將樣品加工成漿狀,混勻,備用。稱取15 g混勻的試樣(精確至0.01 g)于50 mL塑料離心管中,加入5 g氯化鈉,渦旋混勻1 min,加入30 mL乙腈,再渦旋
1 min,超聲波提取10 min,以4 000 r·min-1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過填裝有5 g無水硫酸鈉的漏斗,分取20 mL濾液放入雞心瓶中,40 ℃以下旋轉(zhuǎn)濃縮至近干。
取弗羅里硅小柱用5 mL乙腈活化,用4 mL乙腈溶解雞心瓶中殘留物,過弗羅里硅小柱。將雞心瓶收集的洗脫液在40 ℃以下旋轉(zhuǎn)濃縮至近干,用1.0 mL正己烷溶解雞心瓶內(nèi)殘留物,轉(zhuǎn)移至GC進樣瓶中,供GC-MS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繪制
將濃度為0.2、0.4、0.6、0.8、1.0 μg·mL-1和1.5 μg·mL-1的啶氧菌酯標準使用液,按照1.3儀器條件進樣,以進樣濃度對峰面積作圖,繪制啶氧菌酯的標準工作曲線,線性回歸方程為:y=96 283x-1 476.8,式中:y為峰面積,x為標液濃度。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99 5,線性關(guān)系良好,如圖1所示。啶氧菌酯標液色譜圖如圖2所示。
2.2 啶氧菌酯添加回收率和精密度
按啶氧菌酯濃度為0.02、0.08、0.10 mg·kg-1分別向陰性樣品中加入配制好的標準溶液,每個濃度5次平行試驗,進行添加回收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方法測定的回收率在88.2%~101.9%,相對標準偏差為1.2%~2.6%,如表2所示,由測試結(jié)果表明本實驗回收率符合GB/T 27404-2008標準要求。
2.3 方法檢出限
計算檢出限濃度的加標回收樣液信噪比S/N,如果信噪比≥3,則滿足方法檢出限的要求,按啶氧菌酯最終濃度為0.225 μg·mL-1在陰性樣品中加入配制好的標準溶液,按方法步驟進行前處理。計算樣液信噪比S/N,如果信噪比≥3,則滿足方法檢出限的要求,結(jié)果如表3所示,啶氧菌酯在黃瓜中的檢出限為0.010 mg·kg-1。
3 結(jié)論
該試驗建立了黃瓜中啶氧菌酯殘留量的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檢測方法。結(jié)果表明,檢出限以S/N=3計算,啶氧菌酯在黃瓜中的檢出限為0.010 mg·kg-1,當添加0.02、0.08、0.10mg·kg-1水平時,回收率在88.2%~101.9%,RSD為1.2%~2.6%(n=5)。該方法重現(xiàn)性好、靈敏度高、檢測限低,可以滿足農(nóng)藥殘留分析技術(sh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玉雪,孫建昌.啶氧菌酯的研究進展[J].農(nóng)業(yè)災(zāi)害研究,2019,9(4):24-25,78
[2]汪曉紅,潘萬明,陳茜.啶氧菌酯250克/升懸浮劑防治辣椒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田間試驗研究[J].農(nóng)藥科學與管理,2012,33(8):59-62.
[3]段麗芳,簡秋,樸秀英,等.西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殘留分析方法[J].農(nóng)藥科與管理,2012,33(12):38-40.
[4]張愛娟,梁林,翟淑華,等.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檢測辣椒及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殘留[J].農(nóng)藥科學與管理,2016,37(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