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雷 招
(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 湛江 524000)
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相關性血管炎是因中小血管受損所致的全身多系統(tǒng)發(fā)生病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ANCA呈陽性。ANCA相關性血管炎患者的陽性率較高,且滴度與疾病活動程度有相關性,這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甲潑尼龍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進行治療,但總體治療效果不理想、復發(fā)率高,鑒于此,我院提出在激素沖擊基礎上增加血漿置換[1]。
研究對象是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ANCA相關性血管炎患者,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2.13±2.51)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2.11±2.4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兩組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激素沖擊)治療方案:用甲潑尼龍(比利時 PFIZER SA,注冊證號:H20080285,0.5g)行靜脈沖擊治療,第1天劑量為0.5g,第2天和第3天劑量均為0.8g;而后改為48mg甲潑尼龍口服,口服1個月后將劑量降低至10mg,同時給予0.5g環(huán)磷酰胺(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91,0.5g)靜脈滴注,每個月2次。
觀察組(激素沖擊聯(lián)合血漿置換)治療方案:激素沖擊的治療方法同于對照組。血漿置換使用膜式血漿分離器,肝素抗凝,置換液為新鮮冰凍血漿2000~3000ml,血流量為50~60ml。連續(xù)行3d血漿置換,3d后改為隔日1次。
(1)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BVAS(Birminghan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伯明翰血管炎活動評分系統(tǒng))評分,并進行組內、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2)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進行測定,肌酐測定方法為肌氨酸氧化酶法,尿素氮測定方法為脲酶法,并對兩組的肌酐、尿素氮水平進行組間、組內統(tǒng)計學處理;(3)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血清ANCA抗體滴度水平進行測定,并進行組間和組內統(tǒng)計學處理。
治療前兩組的B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VAS評分比較分析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相對較低,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ANCA抗體滴度水平明顯小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小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2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肌酐、尿素氮
表3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ANCA抗體滴度水平
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血清ANCA陽性為主要特征的全身中小動脈受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分型包括顯微鏡下多血管炎、韋格納氏肉芽腫、變應性肉芽腫性炎,第一種分型最為常見[2~3]。血清ANCA以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質成分作為靶抗原自身抗體,是造成ANCA相關性血管炎發(fā)病的最直接原因,同時也可以用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判定。關于ANCA相關性血管炎的臨床治療,以往多采用激素沖擊療法進行治療,然而單純的激素沖擊并不能獲得理想效果,治療后復發(fā)率高[4~5]。
本研究比較了ANCA相關性血管炎治療上單用激素沖擊與激素沖擊聯(lián)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的優(yōu)勢更為突出,體現(xiàn)在BVAS評分降低、肌酐、尿素氮減小、血清ANCA抗體滴度下降,這說明在激素沖擊基礎上增加血漿置換不具備優(yōu)于單用激素沖擊治療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分析其原因,血漿置換能夠在短時間內清除患者的ANCA,通過引出血液后分離血漿和血細胞成分,去除血漿,將細胞成分與所需補充的新鮮冰凍血漿回輸患者體內,能夠達到更好的誘導緩解效果,維持患者的腎功能[6~7]。
綜上所述,采用激素沖擊聯(lián)合血漿置換治療ANCA相關性血管炎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且并發(fā)癥少,治療安全性高,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