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沛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鄭州 450003)
選擇我院口腔科門診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間收治的108例短冠磨牙患者,所有患者牙體均完整,根尖未破壞,無齲壞、裂紋。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樁核嵌體冠組(A組)、髓室固位嵌體冠組(B組)和插銷樁核嵌體冠組(C組)各36例。A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16~51歲,平均年齡(32.7±2.4)歲;B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16~47歲,平均年齡(32.2±2.1)歲;C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14~46歲,平均年齡(32.8±2.2)歲。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在根管治療1周后行嵌體冠修復治療。A組患者行常規(guī)樁核嵌體冠修復,選擇與冠長軸平行的粗大根管,預備至根長的2/3,4mm根尖作為封閉區(qū),輔助固位根管選擇有共同就位道的根管,預備至根管口下1.5mm,洞緣保持斜45°,邊緣線圓緩;B組患者行髓室固位嵌體冠修復,洞深>3mm, 采用磷酸鋅水門汀封閉髓底,形成箱狀洞型,洞緣保持斜45°面,邊線圓緩;C組患者行插銷樁核嵌體冠修復,輔助固位根管保持一定角度,其他操作同A組。所有患者牙冠冠邊緣位于釉牙骨質界下0.5mm,確保預備體圓鈍、光滑、無銳角。然后用3M硅橡膠二次印模法進行常規(guī)取模,然后根據(jù)要求制作常規(guī)樁核嵌體冠、髓室固位嵌體以及插銷樁核嵌體冠,確保冠邊緣質量以及咬合、鄰接關系正常。所有操作由同一位醫(yī)生完成,然后讓患者試戴和粘結,最好清除殘余的粘接劑。
治療后對所有患者進行2年的隨訪。隨訪期間患者無不適癥狀,咬合及咀嚼功能正常,基牙和修復體牢固固定,修復體邊緣密合,X線片提示根尖區(qū)無變化為修復成功;隨訪期間患者咀嚼功能異常,修復體出現(xiàn)松動、脫落、邊緣不密合,有牙齦炎、牙周炎表現(xiàn),X線片結果提示根尖周有病變?yōu)樾迯筒怀晒Α?/p>
根據(jù)Tjan評價標準對微滲漏進行評價,每個樣本取4個點進行評定[4]。0級為無滲漏;1級為染料滲入局限于肩臺外1/2 處;2級為染料滲入肩臺內1/2,但未涉及軸壁;3級為軸壁滲入少量染料,但未及軸壁1/2;4級為染料滲入超過軸壁1/2。
3組患者修復成功率均超過80%, 3組患者修復成功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
3組患者微滲漏分級之間的差異未見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微滲漏情況比較
本研究結果表明:常規(guī)樁核嵌體冠、髓室固位嵌體冠以及插銷樁核嵌體冠修復短冠磨牙的效果較好,不同固位方式對微滲漏的影響無明顯差異,這與肖云鶴[9]的研究結果一致。頸緣密合性是影響嵌體冠微滲漏的主要因素[10],由于3種固位方式均能取得較好的固定作用,因此能夠確保頸緣密合性,從而有效減輕微滲漏程度。
綜上所述,常規(guī)樁核嵌體冠、髓室固位嵌體冠以及插銷樁核嵌體冠均是修復短冠磨牙的有效方式,對微滲漏影響較小,可根據(jù)患者牙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修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