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姍 李福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191)
減弱詞(diminisher)為弱化詞(downtoner)的一語義次類,通常位于動詞和形容詞前起修飾作用,表示不及某一標準或僅較少程度地滿足某一特征(Quirk et al.,1985:597),例如英語中的slightly和a little:
(1)This slightly weakens the Justice Department’s political support in the Microsoft case.
(2)We were all a little nervous.
例句中slightly weakens和a little nervous分別表示“削減”和“難受”的程度較輕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說話者對其所講內(nèi)容真實性的確信程度(Kennedy,2003)。
減弱詞是表示相對低量級的程度副詞(Paradis,1997:13)。程度副詞一直以來是學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如Stoffel,1901;Bolinger,1972;Quirk et al.,1985;Partington,1993;Paradis,1997;Kennedy & McNally,2005;King,2016等)。雖然弱化詞與表達超過某一程度的強化詞(amplifier)同為程度副詞下的語義次類,后者卻得到了更多關注。學者們從詞語搭配(Altenberg,1991;Biber et al.,1999;Simon-Vandenbergen,2008)、近義詞比較(Kennedy,2003;Desagulier,2014)、歷時演變(Mustanoja,1960;Paradis,2000;Lorenz,2002)、性別使用的社會變異特征(Tagliamonte,2012;郭鴻杰、管新潮,2016)、語用策略(Blum-Kulka et al.,1989)等方面對強化詞進行了廣泛探討,且研究方法呈現(xiàn)多樣化(Ito & Tagliamonte,2003;邵斌等,2017)。
相對于成員數(shù)量較多且使用頻率較多的強化詞,弱化詞迄今獲得的關注度較低,大多數(shù)研究僅在分析強化詞時簡略提及弱化詞。例如,Mustanoja(1960)指出相較于強化詞,弱化詞的使用頻率較低;Tagliamonte(2012)亦以其數(shù)量較少為由避開探討,轉(zhuǎn)向分析強化詞。本研究認為,若要揭示程度副詞家族的特性,僅關注強化詞未免有失偏頗,弱化詞,尤其是使用頻率較低的減弱詞不能成為研究忽視的對象。只有對其范圍內(nèi)的成員進行詳細的辨析,才能對程度副詞家族得出全面客觀的認識。
因此,本研究將聚焦當前學界關注較少的程度副詞家族的另一小類,即減弱詞?;诖笮驼Z料庫COCA,運用詞項特征分布模式(Divjak & Gries,2006;Liu & Espino,2012)詳細考察該類近義詞的異同。文章結構安排如下:第2節(jié)回顧減弱詞的已有研究;第3節(jié)介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語料處理過程;第4節(jié)闡述研究結果;第5節(jié)總結全文,包括研究結果、創(chuàng)新之處及未來研究方向。
學界對程度副詞的分類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Bolinger(1972)根據(jù)量級的變化,將程度副詞劃分為四類,自上而下依次為booster、compromiser、diminisher和minimizer,其分別位于量級軸的上方,中間,下部和底部。Paradis(1997:66-75)將程度副詞分為極量詞(maximizer)、增量詞(booster)、調(diào)節(jié)詞(moderator)、近似詞(approximator)以及減弱詞(diminisher)等五類。Quirk at al.(1985:590-595)表示弱化詞(downtoner)對動詞或謂詞表達力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并根據(jù)其對分級動詞的削弱力度進一步分為四小類:1)近似詞(approximator),表示接近某一程度,如almost;2)折衷詞(compromiser),表示僅在某一標準之下一點,如 kind of; 3)減弱詞(diminisher),表示描述的程度較低,如 merely; 4)極小詞(minimizer),是極大詞的反義詞,包括barely等,含否定意義。盡管各位學者劃分及歸類類別不一樣,使用的術語各異,但其所指基本相同,即,就減弱詞而言,核心語義表達了在其所修飾詞量軸的下方,同時設定了一個最底端的0度邊界值,且位于邊界值上方一點。
現(xiàn)有研究對減弱詞可修飾詞的性質(zhì)和語義等進行了探討,然而,大多數(shù)描述較為概括,分類尚且較粗,不夠細致深入。例如,Quirk et al.(1985:596)根據(jù)減弱詞修飾動詞的情況,將其分為兩類,即,由mildly、partially、partly、slightly、somewhat等組成的一類“表達(EXPRESSION)”減弱詞,和由only、merely、simply等表明“態(tài)度(ATTITUDE)”的減弱詞。前者強調(diào)動作的部分力度,如We know them slightly.而后者表明力度是有限的,如,“I was only joking.”。Paradis(1997)探討了a little、slightly、a bit和somewhat 4個減弱詞可修飾的形容詞,指出程度副詞的性質(zhì)要求其修飾的形容詞為可分級形容詞(gradable adjectives)。其中,a little和a bit在諸多情況下可互換,搭配偏好的差異不明顯。同時,二者既可與等級形容詞(scale adjectives)搭配,如修飾long和high,也可與極限形容詞(extreme adjectives),如exhausting,共現(xiàn)。相較而言,slightly和somewhat均更傾向于搭配非此即彼的限域形容詞(limit adjectives),如different等,后者的使用頻率最低,但兩者無特殊搭配偏好。總體而言,減弱詞傾向于出現(xiàn)在表消極意義的語境中,而a bit也可與中性形容詞搭配,表示有點超過正常標準。由此可見,Paradis(1997)根據(jù)形容詞的特性大致得出了弱化詞搭配的形容詞類型及語義韻傾向。語義韻主要用于研究“人們對某事物的一種主觀評價色彩,表達個人的喜歡或厭惡”(Sinclair,1996:87)。而究竟各減弱詞更偏好與何種消極或中性意義的形容詞搭配,先前研究尚未進行詳細描述。同時,一些對副詞其它語義次類的研究表明進行語義標注,進而將近義詞辨別開來的必然性。例如,Partington (2004)通過研究absolutely、utterly、completely、thoroughly等加強極量詞所修飾的形容詞的語義,發(fā)現(xiàn),absolutely傾向于同表最高級和比較級的形容詞,utterly與狀態(tài)變化類,thoroughly與情感類形容詞搭配。Desagulier(2014)通過對折衷詞(moderator)rather、quite、fairly、pretty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各個詞所搭配的形容詞不僅可表達程度量級,亦可以表價值判斷、時間或空間。
其次,就語料樣本而言,先前研究所選樣本比較有限,且分析大多基于內(nèi)省(Bolinger,1972;Quirk et al.,1985等)。Paradis(1997)采用的語料目前為止被視為尚且充分(Desagulier,2014),但正如Paradis(1997:91)在文中亦承認“減弱詞與其搭配的形容詞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出現(xiàn)1次”。這源于其選取的語料為英國口語素材London-Lund Corpus,庫容量僅50萬,語域單一。在減弱詞使用頻率本身就較低的情況下,所得結論有待驗證。
Edmonds & Hirst(2002:107)指出,“如果兩個近義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互換或者具有相同的交際效果,其中一個或者會漸漸退出使用舞臺,或者會發(fā)展出表達新的細微語義”。對一組程度副詞來說,盡管表達相近的語義,它們也存在細微的使用差異(Divjak & Gries,2006)。近義減弱詞的多樣性表明,盡管均表示“低于某一特定標準”這一相同概念,但不同詞所討論事物的范圍各異。因此,對異同進行剖析,進而發(fā)掘近義詞間的凸顯點便十分必要。就減弱詞而言,究竟能進入構式中的VP 或者AP的語義特征和規(guī)律是什么,亟待充分描述和闡釋。
鑒于此,本研究將參照Quirk et al.(1985)列出的9個典型近義減弱詞,即將slightly、somewhat、simply、mildly、merely、partially、partly、a little、a bit為研究對象,探討以下問題:(1)“減弱詞”的語體分布有何異同?(2)“減弱詞”有何句法特征?(3)各減弱詞所搭配修飾的詞呈現(xiàn)何種語義特征?希望研究結果可以明晰近義減弱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本研究所用語料均來源于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簡稱COCA)。該語料庫總庫容約為560萬詞,收集了從1990 年至今,美國人真實生活中的語料,且在五大語體,即口語、小說、雜志、報紙和學術寫作之間呈均衡分布。較大的庫容量和平衡的語體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客觀而詳實的分析。
本文將采用“多層列聯(lián)頻次分析”(Hierarchical Configural Frequency Analysis,簡稱HCFA),“多項顯著共現(xiàn)詞素分析”(Multiple Distinctive Collexeme Analysis,簡稱 MDCA)和“對應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簡稱CA)。
HCFA由Gries(2009)開發(fā),用于對分類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Gries,2009;Wu,2018)。相較于卡方檢驗,HCFA不僅能計算出卡方值,也能計算出列聯(lián)表中的哪些觀測值顯著高于或者低于期望頻數(shù)。若觀測值顯著高于期望值,則被標為T(type);顯著低于,則為A(antiype);兩者無顯著區(qū)別時,則不做任何標注。該方法用于分析9大減弱詞的語域和句法特征。
MDCA是構式搭配分析法(Collostructional Analysis)家族下其中一種概率統(tǒng)計分析方法(Stefanowitsch & Gries,2003),由Stefan Th. Gries 和Anatol Stefanowitsch開發(fā)。該方法通過比較搭配詞素與構式之間的構式搭配強度(strength of attraction),以此反應構式的語義聚類。由于該方法不受語料分布模式和數(shù)值大小的限制,且借助Fisher精確檢驗(Fisher Exact Test)可更為精確地計算出詞匯間的吸引程度,因此常用于近義構式之間的比較。本研究主要通過篩選與各個減弱詞最具有區(qū)別意義的搭配詞,以此顯現(xiàn)近義減弱詞之間的細微差異。
CA由法國統(tǒng)計學家Benzecri提出,該方法通過降低變量的維度作分值分布圖,來揭示同一變量內(nèi)各個類別之間的差異,及不同變量各個類別之間的對應關系。
Bolinger(1972)指出,除非用于對比,減弱詞均為前置修飾語?;凇爱斈骋惶囟ńY構反復出現(xiàn)時,便會以構式形式存儲于人腦中”(Goldberg,2006:12)的構式觀,我們將減弱詞對詞語的修飾抽象為[DIMINISHER+X]構式。程度副詞修飾名詞是其非典型性特征(Bolinger,1972),同時,由于該構式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頻率較低(如,“slightly+N”的最高詞頻為4),本研究將聚焦減弱詞對形容詞和動詞的修飾情形。具體而言,首先,在COCA中檢索9個[DIMINISHER+ADJ/V]構式的語體分布,得出其在口語、小說、雜志、報紙和學術寫作等5大語體中相應頻數(shù)后,進行多層列聯(lián)頻次分析。隨后,隨機抽取數(shù)據(jù)并利用多層列聯(lián)頻次分析探討各構式的句法分布。最后,進行語義辨析。通過多項顯著共現(xiàn)詞素分析得出與各程度副詞有較高搭配強度的形容詞和動詞。將詞項進行語義類型標注,借助利用{MASS}軟件包,通過對應分析將結果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上述操作均在R語言環(huán)境下完成。
通過HCFA 3.2,我們可以得到9個[減弱詞+X]構式在COCA中的語體分布情況,χ2= 51884.91,G2= 57690.66,p<0.001,說明在語體分布中具有顯著差異性。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減弱詞語體分布的HCFA結果
表1按照減弱詞的總頻率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傮w看來,a little的使用頻率遠高于其它8個弱化詞,而mildly的使用頻率最低,遠不及a little的百分之一。細致看來,HCFA的結果顯示,各個減弱詞在不同語體也呈現(xiàn)出多樣的差異性。其中,在口語中,a little是唯一一個呈現(xiàn)顯著分布的,而其在書面語,如學術論文、報紙及雜志等較為正式的語體中,均為非顯著分布,這說明a little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表達。而simply可能是最為正式的表達,首先,simply的使用頻率是除a little外最高的;其次,其在以學術論文為代表的書面語中呈顯著性分布。Tagliamonte(2012)提到弱化詞與模糊限制語均表示對某種情況的不確定性,但相較而言,模糊限制語更常用在口語中,而弱化詞傾向用于較正式的場合。若將a little排除在外,本文的分析與Tagliamonte斷言一致,其余8個減弱詞,雖然在小說,新聞語體中的表現(xiàn)各異,但均在口語中呈非顯著分布,而總體上在書面語中呈顯著性分布的情形。
厘清弱化詞出現(xiàn)的句式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其語義分布和用法特征。首先,對每個弱化詞隨機抽取100個例句,將其所在句式標注為:肯定、比較、否定、疑問、條件、感嘆、祈使等7大類型。隨后通過HCFA 3.2,運算得出χ2= 558.801,G2= 363.231,p<0.001,表明減弱詞在句式分布中有顯著差異性。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減弱詞句法分布的HCAF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減弱詞常用于肯定句中。其中partly出現(xiàn)的典型句式為肯定句,這與其所處的語體有關。由4.1得知,partly在如學術論文等書面文本中具有顯著性,該類要求文本較為正式。因此,partly更多出現(xiàn)在肯定,而非感嘆、祈使等句式中,并具有較強客觀性。slightly和a little更傾向于出現(xiàn)在比較句中,而partially和mildly不傾向于出現(xiàn)于這些句式中。
同時,包括Traugott(1995,2006)在內(nèi)的一些學者(Paradis,1997,2000;Athanasiadou,2007)指出,程度副詞因包含說話者對強度的評估,因此其出現(xiàn)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主觀性。De Smet和Verstraete(2006)指出,在句法層面,聚焦位置的wh-疑問句和否定范圍,常用于強調(diào)和否定內(nèi)容的一些方面。在表達否定傾向時,人們常常使用simply和merely。例如,
(3)His drawings do not simply illustrate Ross’s text but enlarge upon it.
(4)The facilities provided for them have been lamentable, not merely basic but squalid.
在例(3)與(4)中,加入simply 和merely后,逆轉(zhuǎn)了not所否定“闡釋了Ross的文本”和“設備很簡陋”的事實,表達了強調(diào)意義?!凹尤胝f話者的情感,在語言中留下自我的印記”(Lyons,1977),因此,體現(xiàn)了simply和merely相對較強的主觀性。倘若以slightly或somewhat等減弱詞代替merely和simply,則不會逆轉(zhuǎn)其否定意義,亦無法傳遞出相似效果。因此,merely和simply與not連用具有雙重否定之功效。盡管均表減弱傾向,二者所處量級軸的位置應當位于其它減弱詞的下方,且距hardly和barely等極小詞更近。
本小節(jié)采用MDCA,探討減弱詞對動詞和形容詞語義的選擇性。MDCA基于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構式語法的關鍵假設之一,即,語言使用者會注意到特定語言結構出現(xiàn)的頻率,當其輸入不斷增多,就會被抽象為形式-意義配對體,這個配對結構就被稱為“構式”。任何語言結構都可被視為構式,并可不斷形成更大的結構或網(wǎng)絡(Goldberg,2006)。Paradis(1997:48-51)指出,程度副詞的概念由內(nèi)容域和圖式域組合而成。其中,內(nèi)容域表達命題意義,折射出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圖式域為內(nèi)容配置框架,即是否具有“等級性”。程度副詞與其修飾的詞之間存在“相互選擇和制約關系”(Paradis,1997:62),即程度副詞的圖式域決定其所修飾詞的類型;反過來,所修飾詞的內(nèi)容域受程度副詞的影響。這種共選關系意味著不能單看某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而應考察[程度副詞+形容詞]構式中程度副詞和形容詞或動詞的共現(xiàn)情況(Desagulier,2014)。
為探究構式中形容詞和動詞的語義類別,以期辨析各個減弱詞,研究采用多項顯著共現(xiàn)詞素分析法。表3顯示了[減弱詞+ADJ]構式中,搭配強度最高的前10位形容詞。
表3 與減弱詞顯著搭配的前10位形容詞①
我們結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并參考Dixon & Aikhenvald(2004)與Levin(1993)中根據(jù)語義對形容詞和動詞的分類,對[減弱詞+ADJ] 與 [減弱詞+V] 構式中具有顯著性搭配的前15位形容詞和前15位動詞,進行語義標注。最終共得19類,即,度量類(SCALE)、消極心理情感類(PSYCHO-NEG)、積極心理情感類(PSYCHO-P)、認知態(tài)度類(MENTAL)、身體感知類(PHYSICAL)、意愿類(WILLINGNESS)、行為動作類(ACTION)、變化類(CHANGE)、否定類(NEGATION)、非常態(tài)類(ABNORMALITY)、功能屬性類(FUNCTION)、準確有效性類(ACCURACY)、歸因類(CAUSE)、狀態(tài)類(STATE)、物理屬性類(ATTRIBUTE)、產(chǎn)生類(CREATION)、毀壞類(DESTROY)和共存類(CO-EXISTENCE)。
為更好地呈現(xiàn)異同關系,研究采用對應分析法(Correspondence Analysis)。該方法的原理為將數(shù)字轉(zhuǎn)化為歐幾里得空間內(nèi)的點,旨在處理三個方面的關系,即語義類別之間、減弱詞之間,以及減弱詞與語義共現(xiàn)之間的關系。將標有語義標簽的典型搭配詞與減弱詞的共現(xiàn)頻率作為對應分析的輸入值(如下表4所示),隨后在R環(huán)境中,運行得到圖1所示結果。
表4 基于語義分類對應分析的輸入值
圖1 減弱詞對應分析結果
圖1顯示了各減弱詞的語義分工。該方法將減弱詞與所修飾詞共現(xiàn)的頻率轉(zhuǎn)化為空間中點與點之間的遠近,其中,距離越近,表明共現(xiàn)的概率越高。同理,兩個減弱詞之間距離越近,表明其相同的語義搭配越多,彼此之間也越相似。結果顯示,第一維度(橫坐標)可解釋36.2%的總慣量,第二維度(縱坐標)可解釋27.9%的總慣量。兩個維度總和接近總量的64.1%,解釋較為充分。
據(jù)此,根據(jù)語義,9個減弱詞可大致分為4類,即partly和partially,simply和merely,a little和a bit,mildly、somewhat和slightly。細致看來,[partially+X]與[partly+X]構式傾向關注事件的歸因性、破壞性、天氣狀況、存現(xiàn)狀態(tài)等。與其有顯著性搭配的詞中,有形容詞,例如due、responsible和open;動詞,如destroy、cause、explain、tear等。盡管partly和partially有較高相似度,而通過多項顯著共現(xiàn)詞素分析法,將兩者共有的詞素分離出來,進一步比較便可知,partly更強調(diào)事物的原因及天氣特征,而partially則更關注事物的完整性。simply與merely的空間位置非常接近,表明兩者有較高的相似性。具體表現(xiàn)為,兩者修飾的詞均更傾向于描述行為動作,具有典型搭配的詞,包括bend與ask等,或表示意愿能動性,如want與require;或表達否定性,如unacceptable與unable,以及說明事物屬性類的形容詞,如decorative與academic。與slightly、somewhat和mildly顯著共現(xiàn)的詞既可表示客觀事物“變化”,如elevate、change和alter,也有心理狀態(tài)改變類,如mollified;對事物的度量,如long和big,以及表示偏離某一預期普遍標準,表達“奇異性、非典型性”類形容詞,如different、abnormal和unique。在最后一簇中,與a little和a bit顯著共現(xiàn)的詞除常表示物體的物理屬性,如顏色、厚薄、軟硬之外,也有較多反映人物的身心狀態(tài),如造成負面心理感受的動詞,包括frustrate、intimidate和frighten;身體感受的tired和chilly及認知類know和alarmed等。
首先,盡管減弱詞要求其所修飾的形容詞可分級,且為開放類漸變詞(Paradis,1997; Kennedy,2007),然而語料顯示,諸多如true、accurate、wrong等程度量軸是封閉的極性形容詞也可進入構式,如例(5):
(5)It can be somewhat true.
true表示絕對的正確與否,是一個上端封閉但轉(zhuǎn)變?yōu)闈u變形容詞,被減弱詞修飾。在漢語中也有類似現(xiàn)象的存在,表現(xiàn)出一定的跨語言共性,如例(6):
(6)這個觀點可能有點正確。
Paradis對此解釋為“消除界限要比建立界限更容易”(Paradis,1997:59-61)。例(5)中的can表達了說話者一定程度上的推測,與somewhat連用則加強了說話者態(tài)度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說明了說話者潛意識中對精準的要求。
其次,Kennedy & McNally(2005)對very,much等程度副詞修飾的由動詞轉(zhuǎn)化而來的形容詞,例如known、full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指出不僅形容詞有可分級性,動詞和名詞同樣也有。本研究發(fā)現(xiàn),能進入[減弱詞+X]構式中的動詞大多都具備轉(zhuǎn)化為形容詞的條件,如threaten、alarm。同樣,一些無法轉(zhuǎn)化為形容詞的動詞也可出現(xiàn)在構式中,被減弱詞修飾,如“行為動作類”(smile、shrug),及“認知,能愿類”(ignore、want)等,如:
(7)He simply ignored that.
(8)It is not enough to merely tolerate the cold.
此時,減弱詞并非對動詞的等級性進行限制,而是加入了人的評價判斷。即,在語用的要求下,部分減弱詞不局限于對程度的限制,而有更廣的修飾范圍。
同時,減弱詞對其修飾動詞和形容詞的選擇性意味著當具有特定語義的詞出現(xiàn)在構式中的頻率不斷增加時,構式的語義也將不斷固化(Goldberg,2006)。例如,slightly所修飾的詞可表示對事物的度量,如“長短、高低、遲早、輕重”等。雖然該類詞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構式[a little+X]與[a bit+X]中,如higher與a little相關性為pbin②=37.593。然而,顯著性搭配分析結果顯示,slightly對“度量義”類詞有更強吸引力(pbin=276.38)。這啟示我們,相較于傳統(tǒng)單純頻數(shù)檢驗,使用多項顯著搭配分析,更有利于鑒別細微語義差異(Gries,2015)。同時,隨著使用頻率不斷增多,趨勢不斷加強,[slightly+SCALE]有望成為一個有其獨特意義及功能的單位。
此外,使用減弱詞需要考慮其所處的句法環(huán)境及語用表達。由4.1及4.2顯示的結果,可判斷出simply和merely多用于書面語表達,常出現(xiàn)于否定句中。同時,多項顯著搭配結果顯示,simply除有句法否定情況外,也多與自身表達否定意義的形容詞搭配。partially和partly修飾的詞多表歸因性,關系事物的完整性,兩者在學術文本等書面語以及幾乎全部用于肯定句中的情形表明在表達語義時,兩者更多是對客觀事實的陳述,較少涉及個人情感,客觀性更強。表4及圖1的結果顯示,與mildly具有顯著共現(xiàn)的詞多表達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及情感,且由表2可知,mildly最常用出現(xiàn)于小說中。究其原因,可能因為較之其它語體,小說常有較多人物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而a little與a bit,雖然兩者在修飾詞的語義上并無太大區(qū)別,且均不易出現(xiàn)在學術文本中,但前者常用于口語及比較句式中。
本文借助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對9個英語減弱詞出現(xiàn)的語體、句法結構和搭配動詞和形容詞的語義三個維度進行考察,運用多重統(tǒng)計方法,發(fā)現(xiàn)了隱藏于客觀實際用法中近義減弱詞的分布規(guī)律,并將結果可視化,“使信息表達直觀且有效”(邵斌、黃丹青,2016)。研究顯示,雖然9個減弱詞都表示程度的減弱,其相互之間仍存在細微差異:(1)多層列聯(lián)頻次分析揭示了除a little在口語中呈現(xiàn)顯著分布外,其余8個減弱詞均常用于書面語中,且在不同的語體中分布各異。(2)partly在肯定句中占絕對優(yōu)勢,加之其常用于學術文本等書面語中,顯示了相對較強的客觀性。(3)多項顯著搭配法辨析了9個減弱詞細微的語義差異,對應分析將結果進行歸納并以可視化形式展示出來,即,a little和a bit為1類,常與表示人物身心狀態(tài)的詞搭配連用;merely與simply第2類,常與具體行為動作及表示事物功能屬性的詞連用;somewhat,mildly和simply第3類,常與表示度量,偏離普通標準的的詞搭配;以及partially和partly第4類,所修飾詞多表歸因性及對完整度的破壞等。語義、句式及語體三重維度相互制約,共同決定了詞語的使用。本研究為揭示英語減弱詞之間的相似和差異提供了數(shù)據(jù)上的支持,對現(xiàn)有較為粗糙的區(qū)分進行了更為充分的補充,以期對詞典編纂及二語教學有所啟示。然而,共時的差異往往來源于歷時的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歷時演變,分化的動因和機制,有望對共時的表現(xiàn)進行解釋。同時,對語言學習者進行諸如詞匯選擇的問卷調(diào)查等測試減弱詞搭配的使用傾向,進而與語料庫結果進行比較,也有望對現(xiàn)有結論進行補充。
注釋:
① pbin(Coll.Strength)正值表示吸引關系,負值表示排斥關系。若值大于1.30103,則說明對應的p值小于0.05,表示該形容詞與減弱詞的構式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
② 由構式搭配分析法之一共現(xiàn)詞素分析法算出,該法用于得出單個詞項的搭配詞強度。而多項顯著法用于將近義詞間最具有區(qū)別意義的搭配詞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