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摘要】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言語技能和提高言語實際運用能力。對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特征與原則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體驗性學習的課堂學習的實踐途徑,其過程主要包括“切入激發(fā)、體驗生成、反饋內化、實踐遷移”四個階段,同時,對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在學習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高中英語? ?體驗性學習? ?研究?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41-02
一、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從英語的特性和英語課的特點出發(fā),提出了“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言語技能,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要特別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大力強調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參與性。同時,目前我省的高中英語教材,課程內容注重生活化,如朋友、旅游、災難、偉人、體育、IT、動物、音樂、節(jié)日、飲食、幽默、身體言語、農民等話題與學生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為有助于學生能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在較真實的語境中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言語技能和提高言語實際運用能力。
我們教師常常陷入“如根據(jù)高中英語課程設計和高考進度來嚴謹安排學習,可能學生乏味、學習也低效,課程要求的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課程內容的生活化都不能體現(xiàn);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從較低水平最近距離來完成課程內容,又可能學習進度跟不上,最后草草收尾,學生言語運用能力又在低水平徘徊”的兩難境地。
為此,本人在學習實踐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采用師生和諧對話、學習體驗開放、評價多元多維的體驗性英語學習方式,力求改變學生英語學習“霸教弱學”的不良現(xiàn)狀,在開放活化的體驗中切實提高高中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言語技能。
二、體驗性學習的特征與原則
“體驗”德文原作“Erlebenis”。德國哲學解釋學美學家加達默爾說:“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xù)存在意義的特征,那么這種東西就屬于體驗。” 在體驗理論看來,人類的情感、技能和智慧都是體驗的結晶,因為情感是體驗的沖動,技能就是體驗的內化,智慧就是體驗的發(fā)現(xiàn)與遷移。
從言語學習的角度來說,體驗理論認為“言語學習的本質也是一種體驗,體驗即意義”。學生只有在言語學習的體驗中,才能與教師、課程內容、社會生活產生情感的交流和溝通,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言語技能。這種體驗論方法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英語學習本質上也就是一種體驗學習,英語學習不可以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學習體驗,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教師和課程內容、社會生活之間通過體驗進行言語交際的過程。 英語課堂的學習應當著力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己獨特的體驗中豐富自我,提高自我的言語技能,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能動的自主學習,深化主體性教育,從而得到言語的自我建構和自我實現(xiàn)。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有以下四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體驗性學習突出學生主體的生命體驗,也就是說,是主體的需要、價值取向、認知結構、情感結構等完整的“自我”去經歷、感受、領悟,英語課堂的言語體驗融合著學生“自我”的觀點和趣味。
2.動態(tài)性原則。規(guī)板積淀、過往陳舊的的只是經驗。學習的體驗性強調動態(tài)開放、即時活化、多元多維,體驗有著:熱身準備、體驗生成、反饋內化、實踐遷移,“螺旋上升,不斷深入”的動態(tài)活化的過程。
3.內在性原則。體驗性學習是外部言語世界與自我心靈狀態(tài)同一與共鳴,是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與情感實際體驗,浸潤式發(fā)現(xiàn)言語世界更深刻更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建構性原則。體驗性學習應必然生發(fā)言語與學生生命主體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主體獲得“具有恒久意義的生命塑造”,從而養(yǎng)成真實的言語交際能力,并實踐于生活之中。
三、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的實踐途徑
根據(jù)言語審美體驗序列,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的可分為切入激發(fā)、體驗生成、反饋內化、實踐遷移四個階段。
(一)切入激發(fā)階段
“較好的環(huán)境更容易產生高峰體驗?!斌w驗性學習中學生主動參與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激發(fā)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相通的自我情緒體驗。因此,體驗性學習要注意對學習情境的營造,教師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應引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熱身到課堂所設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進入角色,向與課文相應的情感轉移,誘發(fā)“預備情感”和“接受心境”。在學習實踐中,筆者常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美讀入境。利用美讀的抑揚頓挫感受課文的情感起伏,情動而入境。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這一課的學習,筆者請一個學生激情朗誦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說I have a dream段落來引文。演說激情洋溢、令人振撼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對黑人在美國不平等的社會地位、種族歧視以及他們?yōu)闋幦∑降茸杂啥鞯亩窢幍乃伎肌?/p>
2.圖畫醒目。圖式體驗訴諸學生的審美感受,具有畫面感、生活感,富有情感沖擊力。高一教材中關于健康飲食的話題中,信息容量較大,有不少食物的名稱與營養(yǎng)的內容,學生如根據(jù)超市攤位、舌尖美食、異域風物的圖片,去學習食物與營養(yǎng)方面的相關詞匯,形象生動、易于掌握。在Book3 Unit5 Canada — The True North”一課中的Reading 部分,讓學生在加拿大地圖上劃出他們的旅游路線,并以此來教授方位詞及位置關系,使學生一目了然,能更清楚直觀地了解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huán)境、人口資源、文化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樂激情。音樂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感知言語的體驗學習。Book2 Uint5 Music 一課學習時,引導學生主動查找搜索他們喜愛的音樂、歌手、樂隊等的相關信息,利用影像材料,展現(xiàn)多種音樂形式,充分激發(f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4.還可以言語渲染,姿勢摹擬。以恰當?shù)氖謩?、逼真的神態(tài),動情的言語激起波瀾。課堂可進行微課本劇、場景模擬、項目活動等。Book4“Unit4 Body language”一課的學習,讓學生來表演動作,其他同學來猜What is he/she trying to tell us?這種情景性體驗的熱身,必然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使他們有可能在最近距離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入下一階段情景體驗。
(二)體驗生成階段
體驗生成階段以學生浸潤式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生成去建構高中英語課文的意義,通過學生對言語的建構活化生成為課程核心內容。在學習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化體驗。文化是言語的底色,跨文化背景的高中英語學習更應重視差異的文化體驗,在學習有關節(jié)目和民俗一課時,學生學習小組來介紹不同民族節(jié)日和民俗的作業(yè)。不同學習小組來解答是哪一國或哪一民族的節(jié)日和民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師生一起了解國內外的節(jié)日民俗、民情。在這樣的文化體驗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生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增強了對原汁原味英語的感性認識,取得了傳統(tǒng)課堂無法比擬的學習效果。
2.活動體驗。體驗性學習可通過角色表演、游戲、競賽等交際活動,滿足學生參與的欲望,調動課堂氣氛,體驗合作互助的快樂?!癟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課的學習用微課本劇表演。讓各學習小組選出一位女生扮演“Women of Achievement”一課中列出的偉大女性,其他學生做小記者對其進行英文采訪,并根據(jù)采訪內容寫一篇簡短英文報道。這樣在交互學習、合作學習中,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大限度的挖掘。
3.情感體驗。情感換位的體驗性學習方法,使學生轉換到體驗的情景中,體驗不同的情感反應,進入情感共鳴,變“局外人”為“局中人”,從而深入地感知和理解言語?!癆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一課的學習,學生用英文及體態(tài)語微生活演示考試后取得優(yōu)異成績、考砸了、老師改錯題等不同生活情景下喜、怒、哀、樂的不同表達方式,置身于真實的生活情感體驗,撥動了學生求知的情感心弦,收到令學生也令教師快慰的學習效果。
4.社會體驗。美國教育家華爾特.B.克勒斯涅克提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對英語課程而言,電視,網(wǎng)絡,廣告、食品包裝等生活的角角落落處處可見英語,體驗性學習也應根植于學生生活的沃土中。布置學生為自己最愛的物品做簡單的口頭英文廣告,師生一月二次的英文日,讓學生為我校50周年校慶寫英文邀請函,做英文學校簡介;給我校舉辦的抗疫獻愛心活動寫英文報道等精彩有趣的大課堂學習觀,開放這些社會化活水進入體驗性高中英語學習課堂,生成并多元了高中英語學習的課程內容。
(三)反饋內化階段
反饋內化是體驗性學習生態(tài)化的關鍵階段。教師反思課堂設計,過程性評價反饋,提供延展個別活動或創(chuàng)設新的針對性活動,強化語境體驗,力求言語習得;學生通過筆記整理、同伴反饋和參與項目活動等形式,交流評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通過學習主體反思同化與順應生成,將親歷的事物知識感知、情境人物的情感言語體驗內化為自身言語表達、行為價值。在這階段教師可以組識討論、辯論、故事接龍、為畫面配音、情景對話、情景作文等體驗活動,促進體驗主體形成或調整學習策略,強化習得內化定勢,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和體驗。
(四)實踐遷移階段
學習遷移是此學習對彼學習的正向影響,是一種言語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tài)度對另一種言語情境的正向遷移。在體驗性英語學習中,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鼓勵學生參加英文演講賽、制作中英文班級或個人網(wǎng)頁、把他們寫作推薦給英語報刊、做英語課堂小老師、給卓別林的無聲電影做對白配音等,使學生在一種體驗性學習模式的循環(huán)習得完一個單元的內容之后,既能習得本單元的詞匯句式、主題內容,又能在新的語境中熟練運用習得言語。
四、高中英語體驗性學習的反思與小結
體驗性英語學習方式要求師生和諧對話、學習體驗開放、評價多元多維,因而以下幾個問題應加以重視:
(一)切莫流于形式而疏于言語運用
體驗性學習的情景創(chuàng)設是言語交際言語習得的平臺,流于形式熱鬧而疏于言語運用的偽體驗性學習有違設計的初衷?!癟he Olympic Games”一課的學習前,教師搜尋了諸多的奧運競技材料,精心制作了PPT課件,圖片華美絢麗,形式多樣動感,視覺效果極佳。但反思這堂課,學生有熱情卻疏于言語交際,有聽說卻匱于言語生成,不過是認識了幾個體育競技項目的稱呼,偽體驗性的學習難以達到原設計預期的課堂學習效應。
(二)注意恰如其分的師生互動
教師是英語課堂學生的監(jiān)控者、設計者,也是對話者與協(xié)助者?!胺湃巫杂伞苯^不是主體參與,反而使學生無所適從,也不能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有效操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驗性學習的課堂容量。師生恰到好處的和諧對話,與學生在言語習得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協(xié)助糾正,及時采用更換形式、內容或難度加強體驗的手段,也關系到體驗性學習的課堂質量。
(三)體驗性學習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
教師應根據(jù)學習內容,自身與學生的實際,整合適當?shù)膶W習資源,設計合理的體驗性學習程序,同時注意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高中英語的閱讀和寫作也是體驗言語、鍛煉交際、內化習得的體驗性學得,教師應盡量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活動情景化,言語文本的互動對話,微課本劇劇本創(chuàng)作,學校電臺播音,英語義賣,英語辯論會發(fā)布會,QQ空間、博客論壇、英語微信群交流等,多緯度的英語環(huán)境也有助于體驗性學得。
美國學者羅勃特·W·布萊爾指出,“只有學習外語的人沉浸在豐富的強化的持續(xù)不斷的外語環(huán)境中,而且有辦法理解言語的內容,并去接受這些言語,那才會達到最有效的外語學習效果”。體驗性學習四階段的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學習實踐中獲得較好的效果,對課堂環(huán)境的良好構建,對言語文化的真實感受以及學習策略的自我掌握上都取得積極的效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加達默爾[德].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1999,28.
[3]王承緒譯.杜威[美].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152.
[4]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9.
[5]陳云清等譯.華爾特.B.克勒斯涅克[美].學習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22.
[6]許毅譯.Robert.W.Blair[美].外語學習新方法[M].北京:北京言語學院出版社,19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