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朋 蔣玉紅 劉志堅
[摘 要]為做好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教育部統(tǒng)一部署,國內高職院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工作,規(guī)??涨?,前所未有。通過對樣本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查,探討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在此基礎上從高職院校任課教師、高職院校輔導員及高職院校自身三個層面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工作提出了完善建議。包括:任課教師要做好線上教學組織與設計、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自覺養(yǎng)成終身學習良好習慣;輔導員要積極發(fā)揮學生遠程管理作用;高職院校要統(tǒng)籌推進線上教學工作、積極推動“互聯(lián)網+”時代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關鍵詞]疫情防控背景;高職院校;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9-0155-03
Abstract: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campus,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deploy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have carried out online teaching i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in sampl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onlin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onlin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counselors and the colleges themselves. Including: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onli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onsciously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lifelong learning; Counselors 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remot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romote online teaching as a whole,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and strive to build a contingent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Key Word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ckgrou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Teaching
一、引言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停課不停學工作,鼓勵教師線上教學,學生線上學習。據中國教育在線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全國共有1454所普通高校的95萬余名教師開展了線上教學工作,共開設了94.2萬門在線課程,高達11.8億人次學生參加了在線課程學習。因此,如何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保障教學內容不縮水,教學質量不下滑,并以此為契機,探討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教學的真正融合,是每所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現(xiàn)實課題。
二、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問卷調查
(一)調查概況
通過選取江西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為樣本,對高職院校線上教學進行了調查。根據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江西省教育廳《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職業(yè)院校開展線上課程教學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江西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自2月24日起啟動了線上教學工作,由于大三學生現(xiàn)階段為畢業(yè)實習,此次調查主要面向該校大一、大二學生(含高職社會擴招學生),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共收回有效問卷2002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線上教學開展需要一定的實施條件
線上教學對網絡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調查發(fā)現(xiàn),有75.02%的學生表示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有過短暫掉線或卡頓的情況,有7.64%的學生表示線上教學期間網絡比較卡,這部分學生主要來自于偏遠鄉(xiāng)村,學生智能手機通訊網絡不佳,家中無線網絡信號也不夠穩(wěn)定。
線上教學需要較多網絡流量支持。單純依賴手機流量進行線上學習,易超出手機包月流量套餐,將會給其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
此外,線上教學所處外部環(huán)境也很重要。教師在開展線上直播教學期間,存在學生忘記設置手機等移動設備靜音的情況,導致外部雜音充斥課堂,課堂環(huán)境嘈雜,嚴重影響線上教學。
2.線上教學師生課堂互動較困難
調查發(fā)現(xiàn),有71.43%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課堂較沉悶,互動較少,教師授課速度過快,線上教學課堂整體氣氛欠佳。主要原因在于: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思考或布置任務,多是自問自答或自行完成,而學生多借助線上教學平臺留言功能與教師進行交流,雖然有一定互動,但與線下現(xiàn)場教學相比較,線上教學要實現(xiàn)有序的師生實時語言交流或肢體語言信息交互傳遞較困難,學生課堂表現(xiàn)或學習反饋不能及時被教師所掌握,不利于教師實時進行教學調整。
3.線上教學使用平臺較多,給學生增加了額外負擔
調查發(fā)現(xiàn),有68.68%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使用平臺不宜過多,希望每個專業(yè)班級控制在3個以內。主要原因在于:樣本高職院校允許教師根據個人偏好使用不同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如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騰訊課堂、QQ直播、釘釘、企業(yè)微信等。不同課程、不同教師使用的平臺不同,各個平臺所對應的操作步驟和操作流程也不同,這為高職學生線上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和障礙,特別是對于高職社會擴招學生而言,普遍年齡較大,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對較弱,不能熟練下載并使用各種線上教學平臺。此外,學生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線上教學平臺軟件下載過多,會造成手機等移動設備運行緩慢,可能會影響學生線上學習的順暢性。
調查發(fā)現(xiàn),有30.27%的學生有過線上教學過程中掛機行為,有48.20%的學生有過線上
教學過程中玩手機行為。主要原因在于:①部分學生學習動機功利化,以至于學習標準不高,得過且過,不追求自身是否能夠真正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課程知識與技能,僅關心所學課程在考試中能否通過。②部分學生學習自制力相對較差,授課教師對學生線上學習實時監(jiān)督又較困難。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打卡或簽到表示到課,但實際上存在學生人不在線上課堂,手機等移動設備卻一直保持在線學習狀態(tài),即掛機虛假學習的情況,還存在學生在線學習期間刷手機短視頻、玩手機游戲等情況。③部分教師線上教學內容枯燥,線上教學組織不當、上課缺乏激情,學生對授課內容不感興趣,師生無法引起學習共鳴。
三、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建議
(一)任課教師層面
1.高職院校教師要做好線上教學組織與設計。一是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線上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要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不能只盯著教材,要做有心人,要向行業(yè)專家學習、向技術能手學習、向生活實踐學習、向時事新聞學習,把現(xiàn)實中鮮活的事件、經驗和做法引入到授課中。教學內容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又要嵌入思政元素,用好線上教學這一網絡陣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教學內容應著力體現(xiàn)專業(yè)性、時效性、職業(yè)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要讓學生有獲得感。二是采用多種提倡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PBL教學法、CDIO教學法,不能只是教師一味灌輸,要做好課堂引導和課堂管控,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從要學生學、學生被動學,向學生要學、學生主動學轉變。三是豐富線上教學場景。對于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不應只是簡單的將課件授課給搬到屏幕,要將線上教學陣地搬到學校實驗室或實訓場所,教師一邊講解操作要點,一邊示范演示。對于難以實現(xiàn)的場景教學,還可通過結合VR技術開展線上教學。當然這離不開學校的支持,例如學校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學校提供直播或錄播設施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平臺。四是加強師生課堂互動。通過在課堂中植入學生在線搶答、學生在線案例分享、在線測試、教師隨機點名、點贊、彈幕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不但能實時監(jiān)測學生學習效果,還能調動學生線上學習積極性。
2.高職院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ヂ?lián)網技術賦能教學,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已成為高職教育新趨勢,高職院校教師要主動學習騰訊課堂、企業(yè)微信、釘釘、超星學習通等線上教學平臺操作流程、操作步驟,要主動掌握Camtasia Studio、Office等應用軟件操作要點,要善于整合利用互聯(lián)網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并創(chuàng)造性應用于線上教學。
3.高職院校教師要自覺養(yǎng)成終身學習良好習慣。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每一位高職院校教師都應該要有強烈的知識危機感,如果不堅持學習,在較短時間內就將面臨知識和技能結構老化、知識和技能被替代的尷尬境地。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這一群體接收新鮮事物能力相對較強,可以作為新事物學習的第一梯隊,要主動學習職業(yè)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要主動了解行業(yè)和專業(yè)領域前沿知識和技能,做好示范引領,其他年齡層次教師可以作為第二梯隊,虛心求教,不甘落后。
(二)輔導員層面
高職院校輔導員要積極發(fā)揮學生遠程管理作用。一是通過定期召開線上學習主題班會和線上學習交流會等方式,給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家線上學習和在校線下學習一個樣,在家線上學習并不是意味著學生就可以放任自流,也不是讓學生自愿學習,學生必須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作息時間,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二是通過電話家訪和召開線上家長會,與學生家長一同協(xié)助學生做好自我管理,幫助學生克服線上學習焦慮、學習厭倦等情緒,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jié)。三是幫助學生做好線上學習規(guī)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學生一道制定個性化、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適時進行提醒和引導,督促學生按照學習計劃嚴格執(zhí)行和落實,進一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四是配合學校和任課教師做好學生線上學習信息反饋,以便學校和任課教師不斷對線上教學工作進行改進。
(三)高職院校層面
1.統(tǒng)籌推進線上教學工作。一是選取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操作相對簡單、用戶體驗相對較好的線上教學平臺向任課教師推薦使用,并分別做好教師端和學生端的使用培訓,線上教學平臺應盡量相對集中,但也要避免過于集中某一平臺導致線上教學期間發(fā)生擁堵甚至平臺癱瘓現(xiàn)象。二是對主要依賴于手機流量開展線上學習的家庭貧困學生發(fā)放流量補助,可以是現(xiàn)金補助,也可以是贈送通訊運營商流量包。三是積極做好學生線上學習意見收集,廣泛征詢學生線上學習狀態(tài)、感受、意見等信息,及時采取相應應對措施。四是加強線上教學督導和質量反饋,對線上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診改。五是開展最美學習筆記線上評選、最美學生作業(yè)、作品線上展示等活動,并將評選、展示結果與線上學習出勤、線上學習課堂表現(xiàn)等一同納入學生課程考核依據,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
2.積極推動“互聯(lián)網+”時代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慕課為代表的云課堂風靡云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應僅限于線下,更應注重線上線下的相互融合。因此,打造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應是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高職院校所要面臨的重要現(xiàn)實課題。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數字校園、智慧校園不應僅僅是體現(xiàn)在計算機機房、多媒體教室的數量上,也不是增加校園寬帶帶寬、提高校園寬帶網速、實現(xiàn)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就可以建成了,真正的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更加強調通過導入互聯(lián)網、大數據等先進理念對高職院校傳統(tǒng)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不斷優(yōu)化、改造,以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全程再造,更好地符合新時代高職人才培養(yǎng)需要。
3.高職院校要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相比線下教學而言,線上教學偶發(fā)性因素更多,傳播更快,影響范圍更廣,這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要始終堅持強化政治引領,提高政治站位,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把好教師師德關,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具體可以通過成立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考評工作小組,完善教師考核相關規(guī)章制度、強化責任落實,注重師德師風學習研討、注重樹立教師先進典型,積極開展師生關愛活動,在校園內大力營造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良好教風。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推動學習型組織建設,讓教師把學習變?yōu)橐环N職業(yè)習慣,有學有習,習重于學,將學習成效轉化為人才培養(yǎng)助推器。一方面通過深化產教融合,高職院校與企業(yè)構建利益共同體,為教師訪企搭建良好平臺,鼓勵教師深入行業(yè)、深入企業(yè)掛職鍛煉、頂崗實習提升自身雙師素質;一方面引導教師與時俱進,打破教育教學慣性思維和傳統(tǒng)意識,主動接受、吸收前沿職業(yè)教育理念和職業(yè)教育技術,并融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智能手機與“互聯(lián)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王竹立,李小玉,林津.遠程教育雜志.2015(4).
[2]“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荊全忠,邢鵬.教育探索.2015(9).
[3]“慕課”發(fā)展與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J].鐘秉林,方芳.中國高等教育.2015(21).
[4]打造混合式教學新生態(tài)[N].吳楠.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4-03(001).
[5]疫情之下線上教學與教研的路徑優(yōu)化[N].姜先亮.江蘇教育報.2020-04-03(005).
[6]準確把握在線教學的變與不變[N].丁義浩.臺州日報.2020-04-08(005).
[7]多平臺搭配,打造優(yōu)質在線課[J].王林艷,許國賀,陳俊英,李俊杰,馬晶軍.大學化學.2020(5).
(責任編輯:顧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