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葆中
近年來,我們就選課走班教學中教師教學評價、班級成績評價等問題,進行了大膽的評價方法改革,總結、歸納、實施了“標準分增值評價法”,為探索“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的高中課程建設實踐中管理制度與實踐機制”下教師教學成績評價、班級成績評價進行了有益嘗試。
一、常規(guī)教學評價的回顧
常規(guī)教學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教師需要按照常規(guī)教學要求,認真完成備課、上課、輔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研究班級學生,并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而評價教學效果一般是通過考試來進行,對考試成績的分析是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來講,平均分是評價班級也就是教師教學成績的最重要工具。在選課走班之前,我們都是利用平均分來考核的,其積極意義在于通過平均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進而提升成績。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各個平行班級的學生水平是一致的。也就是在分班的時候,采取的是對全年級學生的總分從高到低排隊,隨后“S”型排列進行分班,所分班級成績幾乎是相等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檢測,通過平均分這個工具就能夠發(fā)現教學上的問題。
現在的情況是:實施走班教學后,如何對每一個班級進行評價成為問題。一個年級18個班,出現了15種組合方式,各個班級之間所開設的科目不同。盡管數語外三科必選,但各個班級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對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六個學科選擇修習3門課程作為基礎的,因此各個班級之間的基礎不同,年級很難像以往那樣對每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核評價。
二、“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及其理論依據
(一)什么是“標準分增值評價法”
我們知道:兩組數據比較的前提條件就是兩組數據的平均分相同并且兩組數據的標準差相同。只有當兩組數據的平均分與標準差都相同時,兩組數據才能夠比較,而標準分恰恰實現了這一點。一次期中或期末考試,學生需要考查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我們采取標準分考核,這些科目的平均分都是0分,標準差都是1,從而實現了同一個學生或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學科進行比較。但是,我們的班級是選課走班,班級基礎不同,如何考查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呢?通過實踐與研究,我們總結出了“標準分增值評價法”。
“標準分增值評價法”是指同一個年級的18個班,在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之后,依據個人興趣進行選課走班,這樣我們將新形成的班級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作為基底,并且轉化成標準分Z1,這樣新的班級在下次考試中所得到的分數轉化成標準分Z2,用Z2?Z1的差值即增值,作為本班級本學科成績,也就是任教本班級本學科教師的教學成績。
(二)“標準分增值評價法”的理論依據
1.教學評估理論。教學評估考核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通過有目的的教學評估查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逐一研究、分析、解決,它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學評估工作的嚴謹性,需要在一定的科學原則指導下進行,通過針對不同的對象和實際內容,選擇恰當、科學的方法。
2.增值理論。教學增值是指學生在學校學習成長的正效果,是學校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它是以學生學業(yè)增加的價值為評估標準,進而評估教師教學效果和學校的工作業(yè)績。增值理論比較有效地解決了因學生起點的基礎水平不同所帶來的評價不公等問題。
三、“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考試進行的,評價的關注點就是分數。這種評價方式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為分數而考試。這種模式稱之為應試教育。而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特長、全面發(fā)展的勞動者。因此,學校需要深化課程改革,研究教學管理,有針對性地研究學生學業(yè)的增值情況,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實施素質教育
(二)是推進教學評價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需要
“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基于一定的校內統(tǒng)一考試或班級統(tǒng)一測試基礎之上,既可以進行一個班級(或學生)前后兩次標準分的縱向比較,又可以進行同類班級(或學生)間的標準分橫向比較,是一種縱橫二維的量度指標。而平均分等其他教育質量指標都只是一種橫向的一維比較指標?!皹藴史衷鲋翟u價法”突破了現行學科教學質量評價中等級制、百分制評價偏重教學結果(即總結性評價)的一般視角和做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關注班級學科教學增量大小的變化,從增值角度出發(fā),強調學生發(fā)展和教學進步的全面性、過程性和差異性,主張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學生,衡量原有基礎不同的班級教師教學工作的績效,比較有效地解決了因學生起跑線不同帶來的評價不公等問題。這種方法確立了一種新的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觀和學科教學質量評價觀,構建了反映學生個體和群體學業(yè)成長的增值性學業(yè)成就評價模型,提出了一套較為合理的學生學業(yè)成就個體和群體內差異評價法。
(三)是提升教學質量、加快效能建設的需要
“標準分增值評價法”讓我們構建了一種較為科學的學生個體學業(yè)成就評價和群體學業(yè)成就評價的模型和方法,確立了新的教學質量觀和學生評價觀,切實幫助學生和教師科學地分析學科學習和學科教學的行為、過程和結果,從評價學的角度為學校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學發(fā)展提供可借鑒的決策參考。
四、“標準分增值評價法”的應用
(一)“標準分增值評價法”解決了選課走班中因基礎不同而帶來的教學評價問題。這種增值性評價能使學生科學地看出自己的進步程度,也能使每位教師清楚地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
(二)在期中或期末考試后,通過“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可以對全年級乃至全校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排位,每位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校所有學科、所有教師中的教學成績位置。
(三)在期中或期末考試后,通過“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可以對每一位備課組教師標準分差值進行匯總并取得平均成績,這樣得到全校備課組的教學效果,以全校備課組的教學效果進行排位,每個備課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校備課組中的教學成績位置。
五、“標準分增值評價法”應用的效果
“標準分增值評價法”的觀察點和注意點不再像以往評價那樣只是關注各個班級絕對分數的高低,它的觀察點和注意點是增值增量,是與第一次分班時標準分數成績比較的增值增量,因此,它淡化了成績的起點和終點,重點考查的是增量,是學生的進步程度,是教師真正的教學效果。
(一)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
以往進行成績比較的時候,往往關注班級絕對分數的高低,盡管分班時用“S”型分班方式,但是起點也不能做到絕對公平,特別是有插班生存在的時候,插進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和插進一個成績差的學生對班級平均成績有很大影響,而采用“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就避免了這樣的問題,這種方法是看增量、看進步程度,它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
(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以往進行成績比較時候,往往關注個人絕對分數的高低,我們知道,人是有差異區(qū)別的,有的學生基礎好、腦子快、方法靈活,在班級、年級甚至不怎么努力,成績也在上游,因而造成部分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雖然在本班、本年級成績優(yōu)秀,但沒有更高的眼界和更高的追求;而采用“標準分增值評價法”,重點是看進步程度,即使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如果進步幅度不大,也不能成為優(yōu)秀學生。這種增值評價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
以往的評價方法主要看絕對分數的高低,教師接班時遇上一個成績好的班級,那么這個班級平均成績就會比較高;而遇上一個成績差的班級,那么這個班級平均成績就會比較低。這種時候,沒有考慮教師的努力程度,因而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會受到很大影響。“標準分增值評價法”徹底改變了這種現狀,主要看增量、看進步程度,因而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