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桂
魏爾斯特拉斯說:“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才能的數學家決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數學家.”如果說動點是喧囂的鬧市,那么刻畫它的等量關系就是大隱隱于市的隱者,需要你慧眼尋覓;如果說動點是暴走的臺風,那么刻畫它的等量關系就是臺風中心,需要你風雨兼程的堅守;如果說動點是驚雷暴雨,那么刻畫它的等量關系就是雨后彩虹,帶給你驚魂后的欣喜.刻畫動點的等量關系是動點之靈.下面是筆者在研習2019年無錫市中考17題的收獲.
一、試題呈現
圖1
(2019年無錫市第17題)如圖1所示,在△ABC中,AC∶BC∶AB=5∶12∶13,⊙O在△ABC內自由移動.若⊙O的半徑為1,且圓心O在△ABC內所能到達的區(qū)域的面積為103,則△ABC的周長為.
二、試題分析
根據△ABC的三邊之比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圓心O在△ABC內所能到達的區(qū)域是與△ABC相似的三角形.該三角形的本質特征是它的內切圓的半徑比△ABC的內切圓的半徑小1.
三、解題過程
圖2
解:根據題意,如圖2所示.圓心O在△ABC內所能到達的區(qū)域是△A′B′C′,顯然△ABC∽△A′B′C′,則A′C′∶B′C′∶A′B′=AC∶BC∶AB=5∶12∶13.
令△ABC的內切圓的半徑為R,△A′B′C′的內切圓的半徑為r.
則:R-r=1,
設AC5=BC12=AB13=x,A′C′5=B′C′12=A′B′13=y,
則AC=5x,BC=12x,AB=13x;A′C′=5y,B′C′=12y,A′B′=13y.
因為52+122=132,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由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半徑公式可得:
R=12AC·BC12(AC+BC+AB)=5x×12x5x+12x+13x=2x.
同理可得:r=2y.
由題意得S△A′B′C′=12A′C′·B′C′=12×5y×12y=30y=103.
解得:y=13.
所以r=2y=23,R=2x=1+r=53,
即x=56,AC+BC+AB=30x=30×56=25.
四、解題反思
與2019年無錫市第17題相似的考題頻頻出現在中考試卷上.
圖3
(2019年蘇州市第18題)如圖3所示,一塊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外框的一條直角邊長為8 cm,三角形外邊框線和與其平行的內框線之間的距離均為2 cm,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cm2(結果保留根號).
圖4
(2017年鹽城市第24題)如圖4所示,△ABC是一塊直角三角板,且∠C=90°,∠A=30°.現將圓心為點O的圓形紙片放置在三角板內部.
(1)如圖4①,當圓形紙片與兩直角邊AC、BC都相切時,試用直尺與圓規(guī)作出射線CO(不寫作法與證明,保留作圖痕跡).
(2)如圖4②,將圓形紙片沿著三角板的內部邊緣滾動1周,回到起點位置時停止,若BC=9,圓形紙片的半徑為2,求圓心O運動的路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