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甲
基金項目:本文所屬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課題“信息化時代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模式的變革研究”(課題編號:1910421)。
摘 要: 職業(yè)院校計算機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意避開傳統(tǒng)計算機課程教學方式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注重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培養(yǎng)機會。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加實踐教學比例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還可開設了網(wǎng)上評價系統(tǒng),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教師的更多指導。
關鍵詞: 職業(yè)院校;計算機教學;信息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3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0.200
引言:尤其對于計算機課程來說,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得到培養(yǎng),還可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讓學生的計算機學科素養(yǎng)得到夯實。與此同時,教師在落實教學活動時,還要配合新型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結合更多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方法,全力支持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計劃落實工作。
1 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有的問題
1.1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
計算機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不同,因此,計算機操作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教師不對這個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就可能導致部分家住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技術時,由于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出現(xiàn)學習信心不足、動力不足的情況。
1.2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
教師開展計算機教學工作時,常采用多媒體教輔設備配合PPT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式雖然較為常見,但是,同樣存在缺陷。問題就是此種方法較為刻板、單一,同時,雖然豐富的圖片或視頻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記憶,但是學生仍屬于被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甚至學生可能會因為親身參與實踐的機會過少而出現(xiàn)厭學心態(tài)。所以,教師必須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多采用計算機實際操作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2 職業(yè)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教學效率提高路徑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為了讓職業(yè)院校計算機專業(y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的實踐教學效率得以提升,教師必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難度能夠得到有效降低,并加深對此部分學習內容的印象。尤其是進入到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考慮,為學生提供出一個良好的計算技術學習與實踐操作環(huán)境,保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可以自由發(fā)揮。與此同時,在課上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不注意聽講并私下交流,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此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微信交流平臺”,并指導學生在此平臺上進行個人賬號注冊,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直接通過手機登錄的方式獲取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的問題,并及時進行回答或信息反饋。同時,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此平臺上進行簽到,以便教師精確掌握每個學生此課程學習進度,保證后期對應的學習評價更為客觀公正。這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任務負擔,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防止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因無法對自身行為進行良好監(jiān)管,而致使課程活動開展進程受到阻礙。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開展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計算機課程內容掌握得更為全面,還可間接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力。
2.2 增加學生展示自我機會
為了讓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還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讓學生對自身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放飛想象力,給自己的設計作品增添更多設計創(chuàng)意。教師在落實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計算機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任務布置,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此同時,也可間接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教師應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客觀評價并給予相應鼓勵,保證學生能夠對此課程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信心并愿意主動進行深入性的學習與了解。尤其對于計算機學科來說,此科目的內容更新變化頻率較高,所以,教師必須對計算機技術的動態(tài)發(fā)展進行全面的信息掌握,并在課程教學課件中,注意及時更新相關理念以及定義,并充分結合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水平更高,同時具備較強的問題解決意識。
2.3 開設網(wǎng)上評價系統(tǒng),促進師生互動
由于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進度以及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必須對此項工作的落實進行重視,同樣可以在此環(huán)節(jié)進行信息技術的融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借助相關手機應用或視頻網(wǎng)站進行教學視頻的上傳,學生就可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利用課下碎片時間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與鞏固。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評論區(qū)進行留言,向教師反饋自己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存在哪些疑問或是有哪些點沒有理解,這些操作還可以讓教學質量得到改善。積極的學生反饋有助于教師對即將落實的教學方案進行科學對照,并保證修改的部分更有針對性,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于學校對學生開設的實踐課程比重不夠大,因此,學生必須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實踐練習,保證所學的知識點能夠被充分消化。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保證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向教師進行求助,教師也可以直接在線上落實輔導活動,從根本上保證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布置一些實踐活動時,就可以直接要求學生將任務完成的過程采用視頻方式拍攝下來并發(fā)送到教師的郵件中或是中職院校的教學的評價系統(tǒng)中,由教師進行查閱或點評,并直接將評價結果歸納到學生的期末測評成績中,整個過程經(jīng)過的步驟較少。因此,操作簡便,減輕了教師與學生的任務負擔。
結語:教師落實信息化教學內容時,必須在信息化課堂中明確教學目標,并注重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操作水平,保證教學工作高水平開展。與此同時,還要與時俱進的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革新,秉承更多信息化教學理念,讓學生的計算機課程學習實用性更強,更能迎合當前社會對專業(yè)計算機技術人才在技術操作方面提出的要求。從職業(yè)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角度上看,配合使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效率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總結自身在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通過收集來的學生反饋,對教學課程計劃、方法進行針對性調整與革新。
參考文獻
[1] 田鑫瑤.論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J].中外企業(yè)家,2019(31):135.
[2] 張瑋.職業(yè)院校公共計算機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探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06):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