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中不僅強調教師需要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提出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性學習,讓學生在教學體驗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適時的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對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探究,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驗性學習
引言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比較高,因此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付之更多的努力。由于語文閱讀教學本就離不開對文本內容的感知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體驗作者的經歷,與作者的情感相碰撞,把握作者的情感體驗,進而產生自身對其獨特的見解,在此基礎上積極表達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不斷完善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素養(yǎng)。所以體驗性學習對學生的閱讀教學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教師應根據(jù)學情不斷探索體驗性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開展策略。
一、體驗性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特征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具有情境性,這是體驗性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征,旨在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實現(xiàn)體驗性學習。教師根據(jù)閱讀文本的具體內容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與文本有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閱讀文本的情景,再加上對閱讀內容的自主想象,為之后的閱讀體驗性學習奠定基礎。其二具有情感性,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情境的刺激下開展更加深入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隨著作者的情感變化而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同時在情感的激發(fā)下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更加濃烈,因此閱讀前的情感準備是必要的,能夠為體驗性學習提供動力。其三具有過程性,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加深對文章理解的過程,在持續(xù)反復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的中心,深刻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此外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xiàn)對自身閱讀技巧的優(yōu)化,準確把握不同閱讀內容中的感情基調以及閱讀節(jié)奏,完善閱讀能力,在實踐性的閱讀中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體驗性學習的策略
(一)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所閱讀的文本內容大都是作者對生活實際的真實寫照,是作者在對生活的體驗中而進行的創(chuàng)作,生活是一切知識形成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觀察生活中與所閱讀文本中相類似的事物,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思考自身面對同樣情景時又是怎樣的感受并進行對比,在此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對閱讀文本形成個性化的見解,同時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真實體驗感受,進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在閱讀中更能體驗到趣味性,從而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更多的閱讀技巧,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對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進行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是否在生活中又過迷路的經歷?學生在思考后可能會做出如下回答如“我之前和媽媽去爬山的時候迷過路?!薄拔乙裁赃^路,是去外地旅游的時候找不到去酒店的路?!敝罂梢蕴釂枌W生是怎樣找到正確路線的?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是“問當?shù)厝撕笳业降穆贰薄伴_導航后找到的正確路線”等,教師鼓勵學生與閱讀內容相聯(lián)系,指導學生在迷路時可以借助太陽、路燈、枝葉或雪等自然事物找到正確的路線。在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過程中學生能體驗到相同的感受,進而拉近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提升閱讀積極性。
(二)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的關鍵就在于體驗,而角色扮演式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閱讀實踐體驗,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各項語文能力還處于基礎的發(fā)展階段,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更高,利用角色扮演式的閱讀教學更能調動其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中可以合理借助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其選擇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真實體驗角色的經歷和情感,例如在對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灰雀》一文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列寧和小男孩,更形象化的教學還可以找學生扮演三只灰雀,讓學生們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開展對話,同時教師還需根據(jù)文章提出相關的問題“小男孩為什么要捉灰雀?之后有問什么把灰雀放了?”“列寧知道小男孩抓了灰雀嗎?”學生通過對扮演角色的體驗感知回答教師的問題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從而可以更好的完成文章的閱讀。
(三)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
情境性是體驗性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體驗性學習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閱讀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體驗性的教學氛圍,在活躍的閱讀課堂教學氛圍中更易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琥珀》的閱讀教學為例,小學生對琥珀程度可能較為淺顯,有的學生甚至都不知道琥珀是什么東西,教師就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并制作成相應的課件,在課上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展示,講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在大腦中產生樹脂滴落場景以及琥珀中來不及反應的生物形態(tài)的想象,進而形成對琥珀的準確認知,在情境體驗感知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的想象力,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有力支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性學習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為滿足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將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真實體驗感受,采用角色扮演式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深層把握閱讀文本的情感,借助多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閱讀文本中角色的性格、情感以及經歷,體驗文本中的內涵,加強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尚榮.重視閱讀體驗,提升閱讀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20(08):31-32.
[2]? 魏雄行.基于語文閱讀教學中整體感知的探究[J].教育革新,2020(03):27.
[3]? 王春艷.“體驗式——探究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再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