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世梅
摘 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中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尤其是在美術教育方面。小學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它是由內而外的影響學生,熏陶學生的情操,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個性,制定教學方案,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诖耍疚木腿绾卧谛W美術課程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給一線工作的美術教師提供教學幫助。
關鍵詞: 小學;美術課堂;學生;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1-0264-01
由于教育改革明確要求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小學教育中越來越重視美術教學。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學生們培養(yǎng)成專業(yè)的美術人才,是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審美素養(yǎng)。為了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更好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方面。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1]。
1 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審美觀念
小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是審美觀念,良好的審美觀念可以幫助小學更好的創(chuàng)作美術。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個性化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特色的個性化審美觀念。例如,《色彩ABC》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天然的顏色拼貼圖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體驗制作圖畫的天然顏色,享受制作圖畫的快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審美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教師只需適當引導,對于不恰當?shù)牟糠纸o予糾正與指導即可。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事物不同的見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的審美觀。由于很多學生在課程中因為害羞不敢勇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就無法將自己的審美觀念呈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這些學生鼓勵,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從而讓學生將自己的審美觀充分體現(xiàn)出來。
2 小學美術教學中普遍展現(xiàn)的問題
應試教育與以往傳統(tǒng)意識對小學美術的影響;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只注重于考試科目標培育,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成績的增強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疏忽了美術教學;再加上受到以往教育意識的影響,導致小學美術在教學中不受關注,因此,使得美術的作用不能有效體現(xiàn)出來。
以往教學實踐模式無法增強同學們的美術學習熱枕;小學美術的教學除了受到應試教育與以往教學意識的影響之外,還受到以往教學實踐模式的影響。由于小學美術教師有自己的教學實踐模式,雖然教育在不斷變換,但是其教學實踐模式卻并沒有與時俱進,而教師安于自己的教學現(xiàn)狀。
3 小學美術中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探究的方式
變遷以往教學意識,增強同學們的美術學習熱枕;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說過“探究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边@足以解說了,興趣對探究的主要性。由于一些學校關注語數(shù)英的教學而忽略美術教學,再加上美術教師的以往傳統(tǒng)意識,導致其對美術探究的興趣不高。因此,美術教師應當要順應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變遷以往的教學意識,調動同學們的興趣,把小學生“要我學”的思想變成“我要學”,這樣方能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積極學習。
提倡學生創(chuàng)造,增強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興趣的增強是探究的前提,當小學生開始對美術有興趣之后,其思維便可得到活潑,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增強。由于小學生具有活躍好動、天真爛漫特點,對所有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在美術課中其思想也充滿了童話。而成年人的思想成熟,思維往往受到束縛,無法吃透學生畫中所要表述的情感、內容。在上述的相關狀況下,教師不應該對其作品從事批評,以免對小學生主動踴躍性造成打擊。教師應當要考量到同學們的心性及特點,站在其角度去思索問題,吃透其思維與想法,給予其勉勵與肯定,將有助于增加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信心,促進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其創(chuàng)造力。
如:美術教師在給小學生解釋關于“影子”的知識時,教師可將學生帶到陽光下,讓其察看不同事物不同影子的變化,如教師的、同學的、動物的、樹的影子。當學生察看后,讓其將影子畫下來,由于同學們的思維天馬行空,不一定能畫的很好。此時,教師看到也不應當對其批評,應當對其從事勉勵,以增加其主動性,增強其創(chuàng)造力。
使用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活躍課堂教育;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模式缺乏教學生機,且教學實踐中較為機械化。隨著最最近這些年教育的改革,教學素質的增強,使得美術課逐漸變得開放,從固有的被迫變得積極,這都源于信息化教學逐漸被應用于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跟上時代的腳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中來,使用幻燈片給小學生解釋,以此吸引學生注意,使得課堂氣氛得到活??,以便能聚攏同學們的注意力,將全身心投入到美術的學習中。
舉例:在學習關于《花瓶》的美術知識時,教師能夠在網(wǎng)上搜索一些關于花瓶的圖片與內容,應用幻燈片放映出來。通過幻燈片的放映,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形象化,達到視覺的效果。這樣不僅能發(fā)展同學們的美術知識,擴寬同學們的視野,體現(xiàn)其對美術的學習熱情,活潑課堂氣氛,以增強美術教學程度。
造就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張揚其個性化;小學美術教師應明白,美術的學習并不簡便,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加上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智力與知識程度有清楚的局限性,導致其不能很好的認同美術知識。所以,美術教師在增強同學們的學習熱枕、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張揚其個性化。
在美術課堂教育中,教師應當變遷教學實踐模式,讓學生從本來的被迫地位變成積極地位,這便需要教師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提倡學生將其見解及見解在課堂中表述出來,并將自己的想法以作品出現(xiàn)出來。通過上述的措施,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表示能力與膽量,還張揚了其個性化探究的一面,為其將來的快速發(fā)展確立很好地根基。
總的來講,以往傳統(tǒng)意識、以往教學實踐模式的變換,增強同學們的興趣,可鼓勵了其對美術探究的積極性,還開拓了同學們的智力,使其思維得到發(fā)散,在把控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讓其創(chuàng)造力得到增強;同時還可有效培養(yǎng)同學們的天性化學習,使其特別之美能夠散發(fā)出來,為將來的學習確立很好地根基。
參考文獻
[1] 陳麗.探討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