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律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其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還不夠成熟,在這一時期,不僅要注重對其科學文化知識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還要加強德育教學,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筆者就對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伴隨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德育教學受到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德育教學尚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要確保德育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就必須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針對性、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德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我國很多小學在德育教學方面都存在思想觀念較為落后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喊口號、做表面功夫,在德育活動的組織上缺乏新意,墨守成規(guī),也沒有提前進行組織規(guī)劃,這就致使整個德育過程流于表面,教育成效并不顯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較低,參與度較差。
(二)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偏低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小學都是直接將德育教學工作交給文化課教師負責的,沒有設置專門的德育教師崗位,這些文化課教師普遍并未受過專門化、系統(tǒng)化的培訓,所具備的德育知識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德育教學的需求,這就對德育教學成果的提升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與此同時,由于教師專業(yè)能力偏低、實踐經驗缺乏,在實際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往往很難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即使能發(fā)現問題,采取的解決方式也缺乏合理性,這就極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可能對其學習信心造成嚴重打擊,這對其今后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學方法較為陳舊
從筆者的觀察和調研結果來說,我國大多數小學所采用的德育教學方法都比較陳舊,小學不同年級的德育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與教學手段基本沒有任何差別,只關注教學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實質性內容,很多德育教師都是采用的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這一傳統(tǒng)教學形式所能取得的教學成效顯然并不高,整堂課下來,學生所能記住的知識也比較少。另外,由于文化課教師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與德育教學的要求相去甚遠,在教學方法上也只能生搬硬套,這就致使德育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二、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德育教學本身就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與綜合性,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提高德育教學成效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必須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其主觀意識,關注其課堂體驗,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德育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編制,同時還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改變以往僅僅通過文字和聲音傳遞知識的教學觀念,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融為一體,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的德育教學目標,使德育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
(二)強化德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及其專業(yè)教學水平將對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要實現小學德育教學質量提高的目標,最為首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首先,教師自身必須積極學習和鉆研,通過閱讀一些專業(yè)書籍,并在平常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探索出提升德育教學有效性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其次,學校應積極組織相關培訓活動,讓所有教師都能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幫助教師提高其德育教學專業(yè)水平。此外,學校還可定期選拔一批文明學生、文明班級以及優(yōu)秀德育教師等先進典型,通過榜樣的示范與引導作用,鼓勵廣大學生與教師追求高尚品德,并主動約束自身的行為,在校園內弘揚和踐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三)合理安排德育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首先,學校應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墻、宣傳欄以及校園廣播等宣傳載體,對校園公益、好人好事等進行宣傳,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氛圍。其次,應積極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結合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舞臺劇演出、歌詠比賽、主題演講等不同類型的活動,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活動,弘揚和傳播民族精神以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而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團結他人、奉獻社會等良好情感與品質。
(四)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實際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應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開展節(jié)約用水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用水習慣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建立德育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結紐帶,從而提高學生的領悟力與接受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學對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很多小學在德育教學方面都還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師專業(yè)能力偏低、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對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
參考文獻
[1]熊英.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47):124-125.
[2]陸艷.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05):258.
[3]鄧音.探討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9(2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