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翠雯
摘 要:家庭是孩子人格教育與社會適應的重要場所,單親家庭比雙親家庭缺乏父母一方的功能與性別楷模,不健全的家庭,更容易出現(xiàn)不“健康”的孩子。文章案例中的小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因為母親的焦慮、控制欲強且情緒時常失控,沉默寡言的小華漸漸暴露出不少問題。文章以此為例分析面對單親家庭成長的問題學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關(guān)鍵詞:小學;單親家庭;班主任工作
一、學生基本資料
小華,男,2007年生,今年就讀小學六年級。父親在其兩歲時離去,他由母親獨力撫養(yǎng)。該生幼年生活在重慶農(nóng)村,后移居廣東,二年級時從佛山一所有名的民辦學校轉(zhuǎn)學至我校。
二、母親情況概述
(一)產(chǎn)后抑郁導致精神失常
丈夫的無故離去,對小華母親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一次談話中,她自述患上了產(chǎn)后抑郁。由于獨力撫養(yǎng)兒子,母親的精神問題日漸明顯。母親曾在凌晨崩潰打罵孩子,導致附近鄰居報警求助。另外,由于該生并非本地生源,所以母親面對孩子小升初的壓力,比以往更加焦慮不安。六年級下學期以來,打罵、禁錮孩子的情況比之前更加頻繁。
(二)強烈的控制欲
母親性格剛烈、強勢,她對小華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孩子是否順從其意愿。若不順從,她會不許小華進門,甚至讓他一整晚睡在家門口。曾經(jīng)因為小華不想吃她做的一個菜,就認為小華與她作對,足足禁錮了小華兩天,不許其到學校上課。哪怕學校領(lǐng)導、班主任到家里了解情況,也是閉門不見。
三、“問題”學生情況概述
表面上,小華不算是一個問題學生,至少他不會違反校規(guī)校紀,對同學也沒有明顯的攻擊性。在同學眼中,就是一個“只喜歡看書,不怎么說話的怪人”。而小華長期在情緒極不穩(wěn)定的母親影響下,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性格的陰暗面逐漸顯現(xiàn)。
(一)特立獨行
小學低年級時,小華做事拖拉磨蹭、丟三落四;至中年級時,性格內(nèi)斂寡言,極不合群。學校舉辦的集體活動,如:義賣、校運會、足球賽、籃球賽……他都是一個人遠遠走開或是躲到書吧看書。班上舉辦的活動,如慶生會、圣誕派對、元宵慶?;顒?、大食會,他也不會準備任何東西,就自己一個人在座位上靜靜看書。
高年級后,他更加與世隔絕。哪怕是每天的大課間,同學們都在自由活動,他也站得遠遠的,低下頭,看也不看。每次集體活動,班上的同學都會穿班服,但是小華就是不穿。六年級重新做班服,小華也說不做,哪怕是班上同學為他多訂一件,他也表示不要。所以,每一次的集體照,他要么拒絕拍照,要么就是唯一不穿班服、最突出的那一個。再加上母親對小華的交友也是諸多干涉,小華可以說根本沒有朋友。
(二)小心眼,具有報復心理
小華不僅不合群,長期的獨來獨往更是讓他變得敏感脆弱,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會不自覺地被放大。他曾經(jīng)在放學后折回教室,在個別女同學的凳子上黏上口香糖。只因為某個女同學曾經(jīng)在小組聽寫中大聲對他說話,又或者是某個女同學的哥哥在兩年前曾罵過他……另外,每一次班級接受學校的檢查,他總會故意違反校規(guī)校紀:不穿校服、戴一條破舊的紅領(lǐng)巾。
(三)觀看不雅視頻、撒謊
進入青春期之后,小華便利用手機觀看、下載不雅視頻。被其母親發(fā)現(xiàn)后,他撒謊說是同學發(fā)給他,并且是大家一起觀看的。經(jīng)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這只是他為了掩飾過錯而撒的謊。
四、成因分析
(一)殘缺的家庭,病態(tài)的溺愛
丈夫的離去,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缺位,兒子小華便成為其母親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和希望。所以,她對小華傾注了所有,包括關(guān)愛、時間、精力、金錢……過度的關(guān)注,慢慢形成溺愛型的教育。溺愛型的教育在單親家庭中是極為普遍的,家長時常會表現(xiàn)為不理智的包容、物質(zhì)上的無度使用。另外,被母親視為“命根子”的小華,在母親一直以來的包辦替代下,沒有主見,做事拖拉磨蹭,生活能力低,學習習慣差。
(二)錯誤的傳統(tǒng)教育觀
傳統(tǒng)教育總是無視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一句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我為你好”其實是對孩子無情地道德綁架。父母的價值觀成為主體,他們只愿意看到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孩子的情感常常被忽略,所以他們會強迫孩子去做所謂“正確”的事情,形成變相的管教——管多于教,教多于愛。
(三)單一的生活環(huán)境,缺乏健康的社交
小華和母親生活在出租屋內(nèi),沒有親戚朋友。母親是做微商的,所以朋友圈很窄,幾乎沒有其他社交。更是因為這個原因,母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彼此相依為命,所以,母親沒有其他可以轉(zhuǎn)移注意力的事情。
而慢慢步入青春期的兒子,性意識開始萌芽,但是缺乏父親在性別教育上的引導或示范,所以他便產(chǎn)生更多的好奇。小華的興趣愛好也很單一,就只有看書。同時也沒有什么朋友,所以會出現(xiàn)用手機偷偷下載觀看不雅視頻的情況。
五、輔導策略
(一)對“問題母親”的疏導
解鈴還須系鈴人,小華母親是其心理問題的源頭。所以,對小華母親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必要的幫助減輕她的焦慮,無疑也是在幫助小華。作為班主任,筆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多與小華母親溝通交流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肯定,以正面管教為主。對于孩子的不足之處,說法婉轉(zhuǎn)一些,并盡可能給予方法建議。2. 經(jīng)常邀請她到校參加學校的活動,讓她在與其他家長的接觸中,多了解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同時也能讓她在這樣的交往中有了情緒的宣泄口。3. 邀請她來參加學校的講座,讓她了解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的知識,減輕她的焦慮。
(二)對“問題兒子”的疏導
1. 利用班集體力量
盡量安排一些熱心、開朗的學生坐小華附近。另外,需要做好這些“鄰居”的思想工作,畢竟小華的特立獨行確實讓很多同學對他敬而遠之,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學會包容與接納。如今“研學后教”的課堂下,有不少小組合作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這些同學能夠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慢慢感染小華。另外,學校、班級舉行集體活動,也讓同學出面,積極邀請他參加。雖然他就算參加了也是一聲不吭地坐在旁邊,但是只要他不抗拒加入其中,他總能受到一絲情緒上的感染。讓小華運動起來也極為重要。運動產(chǎn)生的多巴胺能讓人感受到愉悅,也能減少網(wǎng)絡不良信息對他的侵蝕。所以,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全班同學不是跳繩就是傳球游戲,筆者都會安排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有適當?shù)莫剟罘帧F扔谛〗M的壓力,小華就不得不參與其中了。
2. 正面管教
小華喜歡閱讀,這讓他的習作寫得不錯。因此,筆者順勢“對癥下藥”,利用每個單元的習作講評,肯定小華的習作,或者當作范文在全班朗讀。同時,也會積極鼓勵他投稿到相關(guān)的報刊,增強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班級地位。
3. 心理疏導
因為母親病態(tài)的“愛”,又因為從小缺乏父愛,小華其實比誰都缺愛。男生在情感上的表達更加笨拙,所以他不會把這個渴求表現(xiàn)出來。因此,筆者盡可能有意無意地多與他聊天。與其說聊天,更多時候是筆者在自言自語:“小華,天氣不錯啊,去運動一下?!薄靶∪A,今天你穿這衣服顯得真精神?!薄∪A的表情是冷漠的,但是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那微微顫動并上揚的嘴角。
(三)尋求學校、社會的幫助,形成合力
小華母親的情況很復雜,單靠教師的力量微不足道。因為知道小華母親擔憂他的學習,所以筆者聯(lián)系了學校,讓學校幫忙聯(lián)系大學生上門家教。另外,家訪的時候,約上我校的心理教師一起前往,了解小華母親的情況,并給予指導意見。但是,這也還是不夠。就如一次小華母親禁錮小華在家,學校領(lǐng)導、班主任前往也吃閉門羹的時候,只能尋求社會的幫助。當時聯(lián)系了小華出租屋所屬社區(qū)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有專業(yè)的義工上門了解情況,并幫助勸導小華母親。
六、成效及反思
從開始接班至今,已經(jīng)有兩年多時間了。小華母親的情況還是很反復,一旦情緒失控,就會痛哭流涕。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她有想法的時候,會給我們打電話或者發(fā)微信。另外,也不抗拒我們上門家訪,偶爾也會表達對我們給予幫助的感謝之情。
相對來說,小華的變化比較明顯。因為組建了學習小組,很多集體活動他都必須參加。由一開始的不情不愿到后來欣然接受,偶爾還能從他的臉上看到真誠的笑容,大課間的時間,他時不時也會主動加入別人的活動中,而他的習作也慢慢變得有溫度了。筆者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里寫道: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一個家庭的不幸,作為教育者是不能視而不見的,處理不好,等于為社會埋下一個隱患。除了班主任需要不斷學習之外,也希望有更專業(yè)的機構(gòu)和人士進校園,支援我們的育人工作。只有形成合力,很多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
作為教育者,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我們只能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