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嬋
摘 要:名著閱讀是學生開闊視野、獲得情感體驗、提高語文素養(yǎng)、增強語感、學會靈活運用語言的有效途徑。文章以《水滸傳》為例,從課外自讀、課內(nèi)鑒賞、交流質(zhì)疑、課后練習幾部分,試探究中學語文名著教學的有效方法,帶領學生欣賞名著之精妙,提升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中學語文;名著教學;教學方法
名著作為中外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主題的表現(xiàn)方法上都有其過人之處。開展有效的名著教學,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應從課外自讀、課內(nèi)鑒賞、交流質(zhì)疑、課后練習幾部分進行。
一、課外自讀,胸中有墨
(一)教師、學生自讀名著的重要性
名著教學很重要,但因時間、課程安排、名著篇幅過長等因素,名著教學的課程化并沒有體現(xiàn),很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代讀、碎片閱讀、提綱式學習、習題式了解等方法已跟不上考試的步伐,更別說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作家梁曉聲認為,深層的寂寞,唯有閱讀抵抗。多閱讀可解寂寞,可增長知識,提高思辨能力,如果語文教師不讀名著,要開展名著教學,恐怕連“紙上談兵”也很難做到。
(二)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安排
《水滸傳》是九年級上冊必讀的名著,全書100回,以每天3—5回的速度看,大概要20到34天,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開學再讀,各科學習任務比較重,課程較滿,而且讀書的時間也不集中,要想深入探究全書的精華,時間上會顯得比較倉促。所以,八年級結(jié)束后的長暑假正好用來讀此書。
(三)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1. 微信打卡
在假期名著閱讀中,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和QQ,建立一個名著閱讀群,每天各人上報閱讀的進度,分享閱讀心得,共同探究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這種略帶強迫性的集體漸進式閱讀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消除閱讀過程中的懶惰,行動效率會大大提高。
2. 巧用影視作品
名著畢竟離我們的年代久遠,跟學生的生活體驗有些出入,要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我們也可以借助影視作品。一來方便學生對名著內(nèi)容的理解,二來也能加深學生印象,方便記憶。指導學生觀賞與名著相關的影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影片與名著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提高鑒賞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的能力。
3. 實地考察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假期讀名著,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與名著有關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在文字與現(xiàn)實中穿越,感受實地場景與文字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的差距,在了解重現(xiàn)名著內(nèi)容的同時,感受文字的魅力。身臨其境,所獲得的感受大有不同,讀名著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大教育家溫儒敏先生說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最管用最有效的是讀書,是培養(yǎng)讀書興趣,這是關鍵,是“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可能一舉兩得,既能讓學生在考試中考取好成績,又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對名著進入深閱讀。
(四)名著閱讀的方法指導
1. 學會做批注,標出有疑問的、寫得好的、文中關鍵的地方,或是讀到一處有感要發(fā)的,都要一一畫好寫下。
2. 讀完每個章節(jié)做簡單的讀書筆記?!端疂G傳》前四十回寫的是部分英雄的主要事跡,讀完一個人物的故事后,應該做一個簡單的筆記。這樣既能讓學生理清人物接棒式的出場順序,認清好漢間的聯(lián)系,又能感受章回體小說的結(jié)構嚴謹之美。
3. 巧用思維導圖。讀完全書后,利用思維導圖對全書內(nèi)容進行全面的概述。
二、課內(nèi)鑒賞,心里有數(shù)
(一)精讀精彩段落,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感知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比如智取生辰綱,楊志之智在于深知江湖險惡,所以出發(fā)前要梁中書答應隨行之人全都要聽他的,出發(fā)時將整支隊伍喬裝打扮,不時變更出發(fā)時間,專挑大路和人多的地方行走,一路小心謹慎,低調(diào)出行。楊志非不智,可生辰綱還是被奪,是因為吳用善用天時地利人和,強中更有強中手,用楊志之智來襯托突出吳用之智,塑造智多星形象。在精讀中,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名著之精華,也可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二)比較閱讀相似內(nèi)容章節(jié),區(qū)分了解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如比較閱讀林沖、武松、宋江上梁山的經(jīng)過,就能更輕松指導學生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題。又如同是打虎,武松和李逵卻又有不同。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遇到老虎攻擊,用拳頭打死了老虎;李逵殺四虎是因為老虎吃了他的老母,他帶著滿腔的怒火去找老虎報仇。通過對比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武松的藝高人膽大體現(xiàn)在一招一式的打斗中,李逵勇猛起來老虎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同樣的情節(jié)也可以塑造不同角色的不同風格。通過比較引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有利于在閱讀中開發(fā)思路,能對不同的文章進行審察、分析、綜合,透過現(xiàn)象挖出本質(zhì),從而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提高語文素質(zhì)的目的。
(三)跳讀同一人物的不同事跡,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特征
還是以李逵為例,初見面時,讀者心中對他有了初步的定位:直率,不注重禮節(jié)。在賭場鬧事、與張順大打出手,我們看到了他的魯莽?;丶医永夏竵砹荷较砀!⒄婕倮铄拥惹楣?jié),讓我們認識到了他的孝順。打虎、劫法場、攻打遼國和方臘,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勇猛、所向披靡,也為他的濫殺無辜所憤憤不滿。指導學生用跳讀的方式,感受小說用不同的內(nèi)容來展示人物的不同面,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既能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去了解名著所塑造的人物,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總結(jié)、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三、交流質(zhì)疑,開拓創(chuàng)新
在名著教學的過程中,要防止學生只關注緊張的情節(jié)和感興趣的人物,而忽視對其文學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閱讀只停留在表面。要讓學生將自己的獨到發(fā)現(xiàn)在班上交流,對彼此的觀點進行互相更正、深化、補充,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也更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一)寫讀書感受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為林沖叫屈,因高俅憤怒,為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點贊,為好漢們一一離世而嘆息傷神,這些感受都可以轉(zhuǎn)化為文字記錄下來,既可作為自己讀名著的感受,也是自身心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教師也可以以出題形式,讓學生寫出自己在閱讀時的感受。
讀名著是與作者、與經(jīng)典人物交流的一個過程,將自己的讀書感受寫下來,能更好地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寫作水平和語言的表述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選擇論題完成小論文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鍛煉學生的能力,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列出部分論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如有其他更感興趣的論述方向,也可給予大力的支持與合理的指導,學生的觀點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論述中是對名著的深入解讀,是個人思想之花的盛放過程,理應鼓勵。
(三)開動腦筋,大膽設想
1. 用“假如我是? (宋江、武松、魯智深、李逵……)”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要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結(jié)合人物的特點,展開想象,說出人物不同的結(jié)局。
2. 假設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及各108條好漢的結(jié)局又會是怎樣呢?
3. 如果你是大宋皇上,你會怎樣去保護、用好宋江等108條好漢?
這些設想,讓學生參與到名著的再創(chuàng)作中去,有利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增加寫作熱情,增加名著閱讀的興趣。
四、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1. 制作人物卡片
全班分工合作制作108條好漢的人物卡片,卡片上寫明好漢的名字、綽號、經(jīng)歷的事情、最后結(jié)局、人物性格特征等,在課室里形成知識樹,方便學生課間觀看交流,在制作過程中,通過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對全書的內(nèi)容進行了再復習,記憶更深刻。
2. 頭腦王者游戲
所出題目可由全班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每人出一組題,每組5個小題,內(nèi)容可包括對名著內(nèi)容基本的識記,歸納、理解等,其題目形式可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等。對戰(zhàn)時,可以先組內(nèi)成員兩兩對戰(zhàn),抽題目,算出答題的分數(shù)及時間,由此定輸贏,再到小組間PK,最后在班里定出名著閱讀中的頭腦王者,用來增加學生閱讀名著的榮譽感,促進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3. 中考真題的訓練
應付考試不是讀名著的最終目的,但通過對考試題型和解題技巧的訓練,實現(xiàn)短期的讀書目標,也能更好地增加學生讀名著的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把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帶動起來,把素質(zhì)教育、人文教育帶動起來。
通過課外自讀、課內(nèi)鑒賞、交流質(zhì)疑、課后練習幾部分,可以讓中學名著教學更有效地開展,也能讓學生對名著進行真正深入的閱讀、高品質(zhì)的閱讀,方便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傳承文化精華,陶冶情操,增加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