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樞
“名賢生日祭”指的是在已故名賢生日,文人對其加以崇祀,如懸掛畫像,案陳果食、文物,賦詩為興,設(shè)祀飲福,頗有為前賢做冥壽的意味。做冥壽在今天是較為常見的民俗,如“紀念某某誕辰多少周年”之類。人們往往以為這種活動自古皆然、中外普同。其實不然,在清代以前,只有孔子、釋迦牟尼、關(guān)羽這樣級別的圣賢、神佛才享此殊榮。已故文人在清代以前從未見在其生日期間,人們舉辦類似活動加以紀念的活動。名賢生日祭實際上肇端于清代并擴展延伸。清代名賢生日祭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前人多集中關(guān)注東坡生日會,現(xiàn)已有魏泉(2005)、朱則杰(2014)、張莉(2014)、衣若芬(2016)、焦寶(2016)、孫敏強(2017)、祁高飛(2018)學(xué)者等專文研究,本文將對清代名賢生日祭的現(xiàn)象、淵源及祭主對名賢的篩選等方面做一梳理。
一、 清代名賢生日祭現(xiàn)象
清末民初人楊鐘羲《雪橋詩話余集》卷七云:吳中問梅詩社創(chuàng)始于黃蕘圃。石琢堂韞玉、彭葦間希鄭、尤春樊興詩、張蒔塘吉安預(yù)焉。韓桂舲、吳棣華、董琴涵歸里涇縣,朱蘭坡主講正誼書院,先后入社,潘理齋亦時一至。每歲東坡生日,賦詩獻壽。黃文節(jié)生慶歷乙酉,道光乙酉十三甲子六月十二日,同社集百宋廛,為文節(jié)作生日,案陳宋槧黃集。次年蕘圃卒。他若正月二十日白文公生日,二月二十日蘇文定生日,五月五日周元公生日,五月十一日文信國生日,五月二十八日顧亭林生日,六月二十一日歐陽文忠生日,七月初五日鄭康成生日,七月二十九日王伯厚生日,八月二十日朱竹垞生日,八月二十八日王漁洋生日,九月十五日朱子生日,九月三十日王文成生日,十月十七日陸放翁生日,十一月十一日司馬溫公生日,士大夫多有設(shè)祀飲福者,亦承平之韻事也。
楊鐘羲在文中提到了蘇軾、黃庭堅、白居易、蘇轍、周敦頤、文天祥、顧炎武、歐陽修、鄭玄、王應(yīng)麟、朱彝尊、王士禎、朱熹、王陽明、陸游、司馬光生日當天,士大夫為他們舉行的祭祀活動。由于這些祭祀活動多伴隨詩文唱和,前述崇祀活動在清人詩文集中都能找到確鑿的記載。在此略示數(shù)例:蘇軾生日:林則徐《云左山房詩鈔》卷八《戊申臘月十九日,滇中節(jié)署招同人作坡公生日》。
黃庭堅生日:林壽圖《黃鵠山人詩初鈔》卷九《黃文節(jié)公生日,招滌甫、子貞、伯韓、炯甫、繡山、潤臣、少鶴集寄園別墅,奉詩龕像,分韻作》。白居易生日:張文虎《舒藝室詩存》卷六《香山生日,李佛生太守、傳芾、春陔、子密、叔起、季梅、恭甫、端甫,同集飛霞閣,次季梅韻》。蘇轍生日:沈?qū)W淵《桂留山房詩集》卷十二《二月二十八日為蘇文定公生辰,李蘭屏比部、蘭卿太守招同葉小庚、陸萊臧兩司馬,高雨農(nóng)舍人,翁惠農(nóng)明府集小雪浪齋拜〈風(fēng)雨對床圖〉,時蘭屏、蘭卿即將入都,而小庚以明日先發(fā),分賦各體七古》。
顧炎武生日:張祥河《小重山房詩詞全集·福祿鴛鴦集》之《顧亭林生日致祭慈仁寺,有懷祁春浦相國》。
歐陽修生日:方浚頤《二知軒詩續(xù)鈔》卷十三《六月二十一日歐陽公生日同人祀于平山堂》。
鄭玄生日:郝懿行《曬書堂詩鈔》卷上《嘉慶甲戌七月五日,同人于萬柳堂集為北海鄭公生日設(shè)祭,賦詩紀之,兼呈同集諸子》。
王士禎生日:朱方增《求聞過齋詩集》卷二《王文簡公生日,同人祀于桃花庵,即用秋柳四首韻》。
陸游生日:李慈銘《越縵堂詩續(xù)集》卷二《丙子六月十二日寓齋作山谷生日,祀以瓜果、梅糕,同彥清、弢夫、仲彝、子縝、云門諸君作》。
楊鐘羲以舉例說明的方式列舉了一些重要的名賢生日祭,其中漢人1名,唐人1名,宋人10名,明人1名,由明入清者3人。事實上,楊氏所列只占名賢生日祭主的較少比例,清以前名賢如杜甫、秦觀、陳師道、范成大、范純?nèi)省⑿翖壖?、李東陽、楊繼盛、海瑞、杜浚、黃宗羲等人的生日,清以后如黎美周、吳偉業(yè)、王夫之、陳鵬年、史貽直、阮元、沈德潛、曾國藩等人的生日,在其人逝世后也有文人崇祀活動。在此亦略示數(shù)例如下:
黃宗羲、陳師道生日:楊?!豆诨谔迷娾n》卷五《八月初八日黃黎州生日,初十日陳無己生日,十二日補祝弼臣,為主人到者稷坰、硯劬父子、予及大兒輅》。楊繼盛生日:劉嗣綰《尚堂集》卷四十七《五月十七日為椒山先生生日,壽笙月日相同,其年亦己亥也,適購椒山所書楹帖,是日懸之座隅,中設(shè)倪鴻寶山水畫幅……》。
李東陽生日:《靜匡詩稿·續(xù)稿》卷一《六月九日為李西涯先生生日。法時帆祭酒招同鮑雅堂郎中、謝薌泉侍御、趙味辛舍人、張船山檢討、周西麋明經(jīng),集詩龕作禮,分韻得“意”字》。
黎美周生日:張維屏《松心詩集·草堂集》卷五《七月初五黎忠愍公生日,李子黼學(xué)博招同蘇枕琴封翁、王蘭汀大使(家齊)、何一山、張小槎、倪云癯三上舍集寄園拜像賦詩》。陳鵬年生日: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卷十二《十二月十三日,陳恪勤公生日,黎樾喬侍御、劉佩泉舍人、袁漱六編修招同曾滁生閣學(xué)、黃琴隖吏部……展拜于湘潭邑館……征同人詩敬賦》。
而以上諸賢的生日祭,尤以蘇軾、歐陽修、陸游、顧炎武、白居易、鄭玄、王夫之在清代影響較大,民國時還有繼續(xù)舉行者。名賢生日詩在清人詩集中紛見疊出,民國年間,常熟孫雄還專門輯錄了一部《名賢生日詩》共十卷流傳至今。清末,福建候官人楊浚甚至為49位名賢的生日都做了生日詩,見諸其《冠悔堂詩鈔》中。
名賢生日祭中,影響最大的,當推東坡生日祭,其在地域上甚至遠播朝鮮、日本,其在時間上發(fā)端最早,流傳最久。其他的大部分則多偶爾為之,未能長久持續(xù)。但名賢生日祭漸漸成為一個傳統(tǒng),人們有意識地選擇在名賢生日時加以祭祀,如民國十五年以后,在明人楊一清生日的臘月初六,趙蕃、袁嘉谷等人每年為其舉行的公祭活動。當今的絕大部分名人紀念活動也多選擇在其誕辰日舉行。名賢生日祭在儀式上亦漸漸形成傳統(tǒng),如在浙江紹興,清末李慈銘《越縵堂文集》卷五《答沈曉湖書》就說:“逢宣圣生日,以俎豆祭于聽事;鄭君、朱子生日,亦祭于聽事,去俎豆;六一、東坡、渭南生日,以四豆果醴祭于右寢;又吾鄉(xiāng)有王、劉之會,祀陽明、蕺山,此亦可行之,生日以八豆及果醴祭于塾。修鄉(xiāng)先生之敬,以代流俗?!奔榔芬呀?jīng)有了一套規(guī)范。
二、 清代“名賢生日祭”濫觴于壽蘇會
北宋文豪蘇東坡在明代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推崇,明代文人就曾在東坡生辰偶加紀念,如張大復(fù)(約1554—1630)曾在《梅花草堂集》卷十五《丙寅嘉平月十九日,重裝東坡先生畫像》記載其在東坡生日重裝了東坡畫像以示紀念。鄭鄤(1594—1639)亦曾以東坡生日為題作詩,詩前有序云:“十二月十九日東坡先生生日也,且丙子為先生生年,此中忽忽如坡所云,稍為獄吏侵者,至丙子王正三日,乃作此詩。”(《峚陽草堂詩集》卷十五)但這只是文人出于仰慕東坡而在書齋舉行中的個人行為。
到了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商丘人宋犖(1634—1713)在東坡生日首次舉行集體崇祀活動。宋犖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歷黃州通判,江西、江蘇巡撫,官至吏部尚書。宋犖視蘇東坡為異代知音,其《漫堂說詩》云:“七言古詩,上下千百年,定當推少陵為第一……后來學(xué)杜者,昌黎、子瞻、魯直、放翁、裕之各自成家,而余于子瞻彌覺神契?!笨滴跞辏?664),宋犖任黃州通判時,曾重修蘇軾洗墨池,并效仿蘇軾游赤壁、訪寒溪、賞玩西山名勝,流連吟詠山水間。宋犖推崇東坡,甚至自號“西陂”。在任江寧巡撫之時,他設(shè)法搜尋古本《施顧注坡詩》,并組織對古本重新編注?!妒╊欁⑵略姟肥悄纤问┰⑹┧薷缸蛹邦欖献鞯囊徊繓|坡詩箋注,以其精審、詳實成為宋人注蘇詩的名作??滴跞吣辏?698)宋犖得此書,用作新刊《施顧注蘇詩》的底本。宋犖將此書交由邵長蘅、李必恒訂補芟正,又增補宋刊施顧注坡本未收的東坡遺詩四百余首,又交馮景(1652—1715)補注,而后翻刻,隨即刊印行世,成為通行至今的《施顧注蘇詩》。書成之后正值康熙三十九年(1700)臘月十九日蘇軾誕辰,率眾人祭拜蘇軾。其《漫堂年譜》卷三云:“十二月,因刊補《施注蘇詩》竟,于十九日坡公生日,懸公笠屐圖于小滄浪,率諸生致祭,賦詩紀事?!鄙坶L蘅《東坡先生生日唱和詩序》詳細記錄了此次壽蘇之會:
商丘公注蘇詩成,以庚辰十二月十九先生生日,懸笠屐小像,設(shè)肴醴,率諸生殤先生于小滄浪之深凈軒,再拜為先生壽,告成事也?!谙壬扔歇毱?,幼即貌先生像,侍己其側(cè)。迨筮仕,風(fēng)節(jié)文采,大略追蹤。夜夢屢見,晝思微范。孟稱尚友,諒如是耳?!瘸珵槠哐愿柙娪浧鋭伲瑫r和者如干人,裒然盈卷軸,慕而為之者猶未已也?!瓥|坡生日倡和于今遂成故事,此序如初寫蘭亭,后有作者皆不能及。(《國朝文錄·邵青門文錄》卷三)此次活動宋犖還囑咐馮景作《祀東坡先生生日文》(《解舂集詩文鈔》卷十一《雜著》)并焚于幾。宋犖于臘月十九日設(shè)祭,為東坡拜像賦詩,約聚同仁,吟詩撰文,是一次集體性的“名賢生日祭”,本次活動共有十人參加。但也僅限于這次,未見文獻記載宋犖此后還有類似活動。
此后,據(jù)張莉考索,雍正三年(1725),吳楷在江蘇揚州邀許江門、徐社山、楊孝穉、姚慕園、程雪門等懸像、陳蔬果為東坡壽。乾隆三十一年(1768),釋方珍招杭世駿等人于寒香館設(shè)祭壽蘇。零星的東坡生日祭影響都不大。
東坡生日祭得以重新發(fā)展壯大當在乾隆中后期,并首推翁方綱和畢沅兩位朝廷大員之功。
“翰林雅有嗜蘇癖”(王友亮詩),翁方綱(1733—1818)可謂蘇軾的忠實粉絲。翁方綱字正三、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他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xué)政,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其一生收藏了豐富的蘇軾墨跡、碑帖、書畫,畫像、文集刊本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曾在廣東購得蘇東坡《天際烏云帖》,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二月十七日,在琉璃廠購得宋槧《施顧注蘇詩》殘本,并命其書齋曰“寶蘇”,于十九日同人小集為東坡壽。此后幾年未有壽蘇之會。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十九日,因次日羅聘出都,他召集張塤、程晉芳等人在蘇齋雅集為羅聘餞行,并“援近人預(yù)祝之例”為東坡壽。此后的“為東坡壽”成為每年十二月十九日的經(jīng)常性節(jié)目。
曾在陜西任職的畢沅(1730—1797)也舉斯會,這估計是受翁方綱的影響,因為畢沅壽蘇會中的一個參與者洪亮吉在1779年參加過翁方綱的壽蘇會。畢沅一生鐘情于收藏,曾得陳洪綬所畫東坡之像。畢沅在歷代詩人中尤為推崇蘇軾,加上陜西鳳翔曾是蘇軾任職地。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來,畢沅舉行了東坡的崇祀活動,并有意使其成為一個傳統(tǒng)。其在此次同人所作的壽蘇詩匯輯成《蘇文忠公壽宴詩》,畢沅序稱其此舉是為了“使后之祀公者有所述也”(《洪亮吉集》)。門人凌廷堪《校禮堂詩集》卷六稱:“秋帆中丞每歲十二月十九日置酒高會,為東坡作生日,丁未冬以病不果,于戊申正月補為之。”據(jù)朱則杰《畢沅“蘇文忠公生日設(shè)祀”集會唱和考論》考證:“從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開始,到嘉慶二年丁巳(1797)七月畢沅謝世的前一年嘉慶元年丙辰(1796)為止,這個設(shè)祀活動總共應(yīng)該有十五次。先后參加過集會唱和的詩人,包括已知的程敦、張九鉞在內(nèi)而去除莊逵吉,至少在三十八人以上。”
愛屋及烏,因?qū)μK東坡的崇祀,生日祭的祭主漸漸推而廣之。乾隆四十九年(1784),翁方綱第一次對黃庭堅舉行生日崇祀活動。此后,翁方綱友人、門生等除了每年為東坡壽外,還擴展到了其他名賢。如曾燠之祭祀歐陽修,秦瀛之祀秦觀,法式善之祀李東陽,阮元之祀白居易等等。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名賢生日祭擴展到了更大的范圍,成為清代文人一項重要的雅集活動。
概而言之,宋犖、畢沅、翁方綱對壽蘇會的形成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宋犖有開創(chuàng)之功,畢沅則擴大了影響。翁方綱則是后來壽蘇會的直接源頭,因為后來主持多是翁方綱的門人或朋友。
前人在論述壽蘇會原因主要在于清代詩歌的宗宋詩風(fēng)所致。筆者認為,與其說是宗宋詩風(fēng)導(dǎo)致了清人對東坡的崇祀,不如說是壽蘇導(dǎo)致了宗宋詩風(fēng),因為對蘇軾的推崇并非完全出于對其詩歌的推崇,而是對其為人的推崇。
三、 “名賢生日祭”之名賢篩選
(一) 確知名賢生日是“名賢生日祭”的必要條件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名賢代不乏人,以人格魅力而言,司馬遷、董仲舒、諸葛亮、陶淵明、韓愈等完全有資格被后人崇祀。但我們在梳理清人崇祀的名賢看,事實上絕對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少,但也僅占古代名賢數(shù)量的很少一部分,且更多集中在宋以后人。
從前人崇祀的名賢看,的確是宋代以后人居多。但這也許是因為宋以前的大多數(shù)名賢,清人未知其生日所致。正如侯旭東在《秦漢六朝的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一文所說:“1911年以前,官方戶籍登記上并不需要記錄生日,各人生日信息如果要記憶的話,實際是在家庭(家族)的范圍內(nèi)流傳,屬于私人空間?!薄翱v觀先秦至隋唐的文獻,相對于漫長時代中曾經(jīng)生活過的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而言,明確記載了生日的人物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庇捎诜鸾淘谀媳背呐d盛,受佛誕日的啟發(fā),人們開始重視生日,唐代出現(xiàn)了帝王的生日慶典,如皇帝的生日千秋節(jié)成為重要節(jié)日。特別是宋元以后,人們開始重視生日。“檢視正史、墓志與出土簡牘,對死者的生日記憶要到宋元以后才開始普遍化,家譜中登錄的先祖也是晚到元末出生者才開始大量記錄生日。此前僅見零星記載,且以皇家為多,應(yīng)與存在嚴密的檔案制度有關(guān)。反而是‘卒日,自先秦以來一向受到重視”。因此,宋以前人的生日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無法確知。偶爾有一些宋以前的名賢生日被確知,也是因為一些難得的記載。如白居易的生日能被知曉,是因為有了一篇自撰墓志銘《醉吟先生墓志銘》的直接記錄。而大量的名賢生日至今都無法確知,生日祭也就無從舉辦了。
名賢生日祭主要集中于乾隆中后期,而乾嘉考據(jù)學(xué)在此后越來越精細,對于前賢的生卒,學(xué)者已不滿于精確到年份,更竭力考證其確定的月日。上述所列之名賢事實上只占古代名賢的較少部分。事實上,有些名賢生日祭未能舉行的原因正在于生辰之失考。例如韓愈之祭,周春《耄余詩話》卷九云:“學(xué)正少仙朱君重修尊經(jīng)閣,三月而落成,移奉昌黎韓公像于中層,因詢及韓公生年月日。余偶為之考曰:公生于大歷三年戊申,見李漢所撰集序,此年之可考者也。公《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使?jié)候早,當在十一月中旬也,日則不可確指矣?!缬?lián)P祀六一、杭祀東坡、越祀放翁之例,必以生日,不得其真?!逼淞D考證具體的生辰而不得,因此擬以十一月中旬設(shè)祀,未能精確到日,后來生日之祭便難以形成一個傳統(tǒng)。
而反觀其他名賢的生辰祭的成功舉辦,考證出具體的生日一個先決條件。如萬柳堂鄭玄生日祭的舉辦,得益于主持者胡培翚的考證,其《研六室文鈔》卷八《漢北海鄭公祀于萬柳堂記》云:
培翚春闈報罷,將出都門,墨莊宗兄邀宿齋中度夏。閑暇無事,遂搜取各書,與《后漢書》本傳參考,補其缺略,成《鄭公傳考證》一卷。于《太平廣記》中得《別傳》云:“康成永建二年七月戊寅生?!蹦f以《順帝紀》是年七月書“甲戌朔”推之,知戊寅為七月五日。余因謂墨莊曰:“昔臧榮緒以庚子陳經(jīng),遂有生日之祝,近人多為歐陽、二蘇作生日,若鄭公之有功圣經(jīng),詎出歐、蘇下?今國家表章絕學(xué),改革前典,既已復(fù)祀鄭公兩廡,吾儕于其生日,私致芹藻之敬,不亦可乎?”墨莊曰:“然!”遂作啟,相與征同志十余人,祀之于萬柳堂。
他如顧炎武的顧祠會祭,都是有了前人年譜這類生平的考證成果在先,朱琦在《怡志堂文初編》卷六《昆山顧亭林先生祠記書后》就稱:“吾友張石洲始為先生年譜?!?/p>
蘇東坡重視生日,在其文集中已有提及,并提及了蘇轍(字子由)的生日,眉山蘇氏在文學(xué)史上一貫以“三蘇”稱之,清人不祭其父蘇洵,并非貶蘇洵而揚其子,應(yīng)是因蘇洵生日失考,而蘇軾、蘇轍的生日在東坡詩集中有確切記載的緣故。歐陽修生日在其《文忠集》中也有明確記載。黃庭堅的生日在宋代的黃所撰《山谷先生年譜》就有記載,這些書在清代均屬于常見讀物。
(二) 生日祭主持者對名賢的選擇
當然,在確知名賢的生日情況下,主持者并非對所有名賢加以崇祀。祭主的確立與主持者的所在地、主持者對名賢的認可度密切相關(guān)。
1. 主持者偏好當?shù)孛t。鄉(xiāng)賢并不僅僅指出生于此地的名賢,也可指任職于此地的名賢。鄉(xiāng)賢文化是中國一種悠久傳統(tǒng)的文化,早在唐代,劉知幾就認為郡書“矜其鄉(xiāng)賢,美其邦族”。到了明代,方志中的人物志開始出現(xiàn)“鄉(xiāng)賢”類,地方亦開始建造鄉(xiāng)賢祠。到了清代,鄉(xiāng)賢文化日趨興盛。清代方志中大量出現(xiàn)鄉(xiāng)賢類人物志,鄉(xiāng)賢祠的建立數(shù)量更是趕超前代。清代名賢生日祭的舉辦地多為名賢的出生地與任職地,如陜西之崇祀蘇軾,紹興、瑞安崇祀陸游,南京、杭州崇祀白居易,湖南崇祀王夫之、陳鵬年,揚州之崇祀歐陽修等。
2. 主持者對當?shù)孛t的進一步篩選。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確知生日的名賢,主持者也并非對所有名賢做生日祭。除了上文所談壽蘇會源于偶然獲得蘇軾文物外,還與其他因素有關(guān)。如主持者與名賢的生日同時或者相近。阮元主政杭州時主持的“白香山生日會”即因阮元恰與白居易生日同為正月二十日。此后,文人再舉行白居易生日會時,往往稱為“白阮生日會”。他如歐陽修的生日祭,為當時主政揚州的曾燠主持。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六《曾賓谷轉(zhuǎn)運寄六月二十一日集平山堂拜歐陽文忠生日詩至》一句云“青山獨拜一先生”,該詩原注:“近世蘇公生日,人多祭祀之,歐公獨闕,君創(chuàng)為此舉。”曾燠主持歐陽修生日祭也與兩人生日相近有關(guān)。歐陽修生日為六月二十一日,而曾燠生于六月二十三日。對白居易、歐陽修等名賢的追慕,加上生日日期上的偶合,使他們往往以“白傅后身”“六一后身”自視,主持風(fēng)雅。孫星衍就曾將曾燠與歐陽修相提并論,其《邗上題襟集選序》曰:“揚州為東南都會之地,海內(nèi)人士經(jīng)過斯土,必就一代主持風(fēng)雅如歐陽文忠,為人倫之鑒。賓谷前輩都轉(zhuǎn)駐節(jié)兩淮,開翹材之館,既收羅尤異者置之幕府,又于四方挾冊之士,別自其高才?!卑言垡暈闅W陽修再世。生日祭的參與者也盡力找到與名賢的共同點,如清末海寧硤石常常舉辦白香山生日祭,當?shù)匚娜耸Y學(xué)堅稱朱昌燕似白居易,白居易口吃,自號“囁嚅翁”,而朱昌燕亦口吃。朱昌燕還頗為得意。朱昌燕也力圖在蔣學(xué)堅身上尋找白居易的身影,說蔣學(xué)堅“生平無他好,惟好觴詠,醉而吟,吟而醉。蓋無一不與樂天同,惟先生有子而樂天無子,樂天有官而先生無官,為小異耳”。樂天自稱醉吟先生,而蔣學(xué)堅干脆自號“醉吟”。
3. 主持者的特殊用意。借著名賢生日祭的風(fēng)氣,個別文人發(fā)起的名賢生日祭則蘊含著特殊用意,乾隆年間著名蒙古族詩人法式善發(fā)起的李東陽生日祭即屬此例。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生日為六月九日。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為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wèi)籍。李東陽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正德改元,武宗昏聵,劉瑾等宦官竊取朝政,殘虐天下。劉健等一批氣節(jié)之士憤然去官,李東陽被強留,以首輔輔政。后世譽之者謂李東陽為臥薪嘗膽,貶之者謂之隨波逐流。但對李東陽,法式善卻極力推崇,多次舉辦西涯生日會。如嘉慶三年(1798)六月九日,法式善招四十同人于西涯舊址為李東陽生日祭,并作詩《六月九日招同人集西涯舊址》(《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七),據(jù)楊勇軍《法式善尊崇李東陽考》一文考證,法式善崇祀李東陽,是有“替福長安洗刷冤屈”的政治用意。富察氏一家從傅恒到福長安,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法式善與富察氏一家關(guān)系親密,并受恩于富察氏一家。福長安是傅恒父子當中唯一卒于乾隆帝之后的人,就在嘉慶帝親政后五日,福長安就以黨附和珅之罪名被從戶部尚書任內(nèi)革職,被判斬監(jiān)候,并押往和珅監(jiān)所,跪視其自盡。后雖未勾決,仍派往裕陵當差,后又發(fā)往盛京為披甲。而福長安與李東陽有兩個共同點,兩人均擔任朝廷要職,且“李東陽在武宗朝劉瑾擅權(quán)之時與其和平共處,終被世人譏刺,認為他明哲保身、貪戀祿位;而福長安在乾隆后期和珅專權(quán)之時,與和珅朋比為黨,終被嘉慶帝依法懲辦、下獄問罪”。法式善不敢直接為福長安辯冤,他通過“西涯生日會”等李東陽的崇祀活動隱晦地表達其用意。楊文論之甚詳,讀者可參閱之。
余論
清代名賢生日祭的盛行與清代幕府的興盛也有一定聯(lián)系。清代幕府尤為興盛,如朱筠、畢沅、翁方綱、阮元、謝啟昆、盧見曾、曾燠、林則徐等為代表的幕府聚攏了一大批幕友。清代幕府主賓在公務(wù)閑暇之時,往往舉辦一些風(fēng)雅之會,游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文藝品鑒。清代名賢生日祭的主持者多為各級大小幕府的主人,幕主正是通過“名賢生日祭”這樣一種雅集,標舉偶像,一方面豐富了幕友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通過聚攏文人,抬高了自己的文壇地位。
[本文系浙江省哲社規(guī)劃課題(19NDJC171YB)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xué)院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