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程
【摘? 要】? 隨著我國近年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互聯(lián)網+”技術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已經逐漸進入了各個學校。而“互聯(lián)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其獨特的教學特色、生動的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數學教學內容,建立了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全新數學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摒棄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諸多不足。本文中簡要分析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以及優(yōu)化策略,希望能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互聯(lián)網+”;教學方案
數學這一學科極為重要,數學學科的教學幾乎貫穿了整個教學階段,并且隨著近年來課程改革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地位越來越明顯了。而在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建設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了我國各行各業(yè)追捧的潮流,“互聯(lián)網+”教育也成為了各個學校提倡的主要教學方式?!盎ヂ?lián)網+”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在課堂中將互聯(lián)網應用于知識的整合中,使課堂教學中的文字、圖像、視頻等多項信息通過互聯(lián)網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動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是一種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教學方案。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開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時,由于大部分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約束,沒有積極學習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主要選擇簡單粗暴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沒有對自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步驟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也沒有明確各個教學階段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訓練,最終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僅僅訓練了學生的解題技巧;再者,即使教師對某一種問題進行了講解,但如果換一種提問方式或者改變一些條件,由于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學生依舊無法自主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方程式的解答》時,由于其中涉及到較多需要記憶的公式定理,很多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公式定理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解題作為主要學習目標,沒有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又如,部分教師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減法》時,為了使學生意識到高位與低位之間的退位和進位加減方法,主要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傳播知識,學生則被動地聽講,而且課后作業(yè)也是一起布置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學目的,但是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依舊會將教師的答案作為最終的學習目標,所以無法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在大多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教學方法的延伸。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數學教學時,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死板。對于學生來說,想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首先應當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知識的傳授時,教師需要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保證知識來源于生活,且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中,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但很多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都沒有將實際生活與教學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導致學生認為數學知識過于枯燥無味,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無法提起學習興趣而影響學習質量。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很多學校都展開了素質化教育,拓展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學習,使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了解到不同課程的學習重點。但許多教師認為拓展學習并無實際意義,所以會直接占用拓展學習的時間進行主課的講解,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學習成績,導致教學內容僅僅依靠數學課本,這也是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的主要原因。
二、強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
在進行“互聯(lián)網+”教學時,教師將互聯(lián)網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應用于教學中,是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中的關鍵。由于互聯(lián)網上的教學內容極為豐富,所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大多數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等移動終端,能夠接觸到大量形式豐富且更具直觀感受的素材。
例如在教學《認識面積》一課時,為了比較我國4個省份面積的大小,教師往往會應用多媒體或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展現(xiàn)中國地圖。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請問哪個省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呢?”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后,基本能夠自主獲得答案,在學生表述完自己的答案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簡單的評價,而在評價完成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搜索不同省份面積的數據,滿足學生對答案的渴求。例如,我國四川省的面積為49萬平方千米、湖南省為21萬平方千米、最小的省份江蘇省的面積僅僅為10萬平方千米左右。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范圍也會進一步寬廣。值得注意的是,在對“面積”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僅需要指導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圖像思維觀念。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教材資源進行延伸,例如可以拿出一個正方體提問學生:“立方體的面積又應該是怎樣的呢?”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能夠大致了解面積的特點,而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面積概念通過圖像的方式進行清晰明了的展示,同時通過搜索不同省份的面積,能使學生將圖像資料轉化為數字資料。將網絡資源與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為直觀且深刻的了解,使枯燥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三、開展網絡便捷化、人性化教學的方案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盡可能地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知道問題的解答結果,還需要了解問題的計算步驟和解答方案。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可以積極借用互聯(lián)網資料以及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投影的方式將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再現(xiàn)于課堂上。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一課時,學生在認識了圓柱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匯報自己找到的圓柱體,在找到圓柱體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圓柱體的高在哪里,怎么測量圓柱體的高。這樣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圓柱體的直徑、底面周長、高等其他幾何性質。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指導,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經驗,意識到圓柱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說其實十分重要。在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小作業(yè),例如在回家后繼續(xù)尋找一下家中或生活中的常見圓錐體或圓柱體,分析圓柱體和圓錐體在家中或者在生活中的主要應用于哪些方面。當前,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學生在家中可以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并解答學生對于圓錐或圓柱體的疑惑。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和方式,一旦獲得了足夠的借鑒與支撐,教師的教學活動更為順利,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與發(fā)現(xiàn)知識。
在“互聯(lián)網+”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意識到現(xiàn)代數學課堂的改革方向,并且盡可能地將網絡上的拓展內容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獲得一定的知識延伸。而且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知識和經驗融入其中,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感,增加學生與教師的親近感,啟發(fā)學生在學習時將自己的策略應用于學習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尚桂芬.“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平板電腦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J].寧夏教育,2020(04):35-36.
[2]杜建英.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12):28-29.
[3]吳志興.互聯(lián)網+視域下小學數學課程綜合資源的優(yōu)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