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增強學生信息意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生 計算機教學 信息意識
當前已是全球信息化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對計算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必然會更為迅猛。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學校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也更加重視。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增強學生信息意識的重要性
2016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上,專家提出中國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六大素養(yǎng),其中自主發(fā)展中的“學會學習”則明確包括了“信息意識”這一基本要點,即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
基于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以生為本,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所有學校都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活動,學生在家參與線上學習,這時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要督促學生樹立良好的信息意識,引導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地獲取、接收并利用信息。良好的信息意識不僅能幫助學生分析并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生活和生存,并在進入社會后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fā)揮積極作用。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增強學生信息意識的策略
(一)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改變學科本位
計算機專業(yè)教師既要教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又要把計算機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或工具,在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又要整合其他學科知識,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教師要大力推進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普遍使用,促進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例如,事先制作好計算機教學課件,提供用戶友好的教學界面,形象直觀的交互環(huán)境,以圖、文、聲并茂的感觀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教學有它自己的特性,要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素材作為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制作作品的信息素材,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或解決問題中增強信息意識。
進行用Word制作生日賀卡教學時若剛好趕上母親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母親節(jié)為主題,提出制作賀卡的設計思路。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網上資料(包括文字和圖片等)的搜尋和下載,反復思考貼近主題的圖片和適合母親節(jié)的文字說明,涉及語言文字組織(語文)、圖片美化(美育)、情感升華(德育)等方面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以信息意識培養(yǎng)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作品設計為主線。通過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Word簡單的圖文混排操作,還讓學生學會結合互聯(lián)網進行探究思考,學會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
(二)構建學習或生活的真實情景
情景是某個時段一個人所處外部環(huán)境特征和其內部心理活動特征的總和,教學情景就是教學活動中的情景。教學情景的主體是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教為輔、學為主,所以主要也是指學習情景。
情景創(chuàng)設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習主體、學習對象及教學中需要解決問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并以此為支撐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情景創(chuàng)設按照呈現(xiàn)方式不同,一般有“文字描述”“模擬場景”“現(xiàn)實場景”“問題提出”等方式。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領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其更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讓其學習的目的性更強。
在用Excel制作自我簡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PPT展示人們在人才市場找工作時的火熱場景,并說明在找工作時能很好地推薦自己的重要性。接著呈現(xiàn)“自我簡介”文字稿,然后演示“自我簡介”的表格形式,文字與表格兩種形式的對比差別明顯,充分表明表格的簡捷、明了。創(chuàng)設這種貼近生活的情景,不但向學生傳遞了找工作的信息,而且也向學生清晰表達了他們應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學生在制作自我簡介表格的操作中,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數(shù)據信息或操作信息,并進行信息的篩選和有效處理,最終完成作品的設計。每位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和特點,設計出美觀且極具個性的作品。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能深刻體會到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重要性和樂趣,增強了自己的信息意識。
(三)設計研究性的學習活動
在研究性的學習中,要研究的問題、課題或項目多來自現(xiàn)實生活,課程的實施大量依賴教材、校園以外的各種教學資源或課外信息,于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每個人得到結果或形式各異,大大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死板狀態(tài),形成了一個動態(tài)、開放、生動、多元的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接收新的學習信息,并在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達成學習目的。
在用DreamWeaver網頁編輯工具規(guī)劃自己的個人網站這一課程中,教師投影演示往屆學生優(yōu)秀的網站作品,教師點評主題、布局、技術及形成網站的做法。這樣以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順利把學生引到利用網站協(xié)助對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協(xié)商討論、確立問題主題、科學規(guī)劃網站,強調教學活動的開放、民主、合作,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強化信息意識。
(四)落實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趯W情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法適合不同的課堂、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最終起到促進學生成長這一共同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主要有任務驅動、問題解決、分層教學、合作探究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或任務作為學習的信息源,使學生逐步進行信息的探索和處理,并達成知識或信息建構的目標,為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以任務驅動法為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直接面臨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成功了一半。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進行知識建構的教學法,教師與學生置身于任務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以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深入完成任務。任務設置一定要難易適中,根據“跳一跳就能夠到蘋果”的理念,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任務貫穿教學始終,根據功能不同,可以分為隨堂任務、平衡任務、挑戰(zhàn)任務、課外任務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將一個個任務化為一個個問題,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查找與課堂有關的信息并形成一條信息鏈,構建成一個學習的信息庫。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組織、引導、調控、咨詢及解答的作用,形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生動局面。
三、小結
總之,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計算機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識的養(yǎng)成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改進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姚遠.淺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如何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J].神州,2013(5).
[2]朱國明.基于信息素養(yǎng)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2016(8).
[3]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臨海市高級職業(y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