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菊花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很多學科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就音樂學科來說,鑒賞教學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這對于學生深入了解音樂,提升個人的品德素質和人文情懷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音樂鑒賞教學并不成熟,仍停留在對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和演唱技巧的教授上,而忽略了對深層次情感的體驗和內涵的理解,以至于學生音樂鑒賞素養(yǎng)的提升受到了限制,所以教師需深入探索優(yōu)化音樂鑒賞教學的方法,以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音樂鑒賞教學;具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72
音樂屬于一門藝術性學科,在初中學科體系中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舒緩身心,讓個人的心靈得到慰藉,因此音樂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求。但就音樂教學內容來說,鑒賞是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辨別能力、注意力、感受能力等要素做支持,所以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尚且不具備較高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決定了在新課改下教師需要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做出突破,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水平。
一、探析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現狀
(一)對音樂鑒賞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
鑒賞在音樂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明顯突出了鑒賞的關鍵,教學一方面播放音頻和視頻讓學生仔細感悟,另一方面則向學生講解關于音樂的理論知識。但目前很多初中生尚不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素養(yǎng),對于音樂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在教學目標上,音樂作為通識課,在專業(yè)性上對學生沒有較高的要求,學習任務相對來說較為輕松,所以學生抱著娛樂的學習心態(tài),若是缺乏強烈的興趣動力,學習中基本沒有積極的參與熱情,便會使音樂鑒賞學習的質量較低[1]。
此外,一些音樂教師在專業(yè)性的指導上存在明顯的問題。個人缺乏較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之認為學生在音樂鑒賞方面缺少足夠的經驗和知識,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因此在教學中更多是引導學生對音樂相關知識做簡單的了解,而沒有指導學生深層領悟音樂的意蘊和魅力。
(二)音樂鑒賞教學中缺少完備的條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音樂鑒賞教學有了很多科技產品的支持。但部分學校在音樂教材和設備上明顯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意境喚起學生的情感,而且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另外,一些教師在音樂素材的選擇上缺乏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和對學生實際需求的探索,基本圍繞陳舊的音樂教材展開鑒賞教學,課堂內容缺少新鮮的元素,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深層追求受到了限制,而且他們的審美觀念在這種情況下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音樂鑒賞需要多種類型的音樂資源支持,包括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而初中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多以流行音樂作為指導主體,使學生的音樂鑒賞空間狹小,無法真正有效地提升個人的音樂鑒賞素養(yǎng)。
二、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音樂意境,喚醒學生濃厚的興趣
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音樂可以讓欣賞主體運用自身的聽覺能力和所積累的音樂鑒賞經驗去體會、領悟它所表現出的美妙旋律。那么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優(yōu)美意境的創(chuàng)設來喚醒學生的音樂興趣,這是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首要條件。
具體實踐中,首先要運用課程導入手段。即通過播放一段音樂作品初步引發(fā)學生的感官注意力,然后設置與之相關的問題,制造懸念,引起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好奇心,使得課堂具備活躍度,學生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
其次,教師要再次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聆聽,去感知音樂中的旋律、節(jié)奏、速度、節(jié)拍以及音色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在聆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調動情感、凝聚注意力,這樣才能從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理解。在學生產生初步的聆聽感受之后,營造輕松、和諧的鑒賞氛圍,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聆聽的感受。以交流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體會不同的鑒賞思維,領略到多種多樣的音樂情感。另外,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展開細致的指導,將一首完整的音樂進行分解鑒賞,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每一階段作者思想的表達方式和韻律的轉變,使學生在體驗音樂元素的基礎上感受作品中思想情感的變化過程,以此去發(fā)現音樂的魅力,形成多角度和多方位的理解[2]。
最后,教師要更多地了解初中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程度、所側重的欣賞領域,進而結合教學目標來拓展音樂鑒賞教學的內容,引入新鮮的元素,使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更加豐富、深刻,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鑒賞音樂的過程。
(二)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獲得共鳴
良好的聽覺能力是鑒賞音樂的基本條件,它涉及音樂音響感受、辨別和記憶能力,在這些基礎上生成的一種內心聽覺能力,它可以讓欣賞的主體產生情感上的體驗,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音樂作品的內涵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在欣賞主體的內心世界中,從而合理、恰當地對一首音樂作品給予評價??梢姡谝魳疯b賞中情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重視學生情感的體驗,以此來引導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共鳴,對音樂作品建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體驗,進而根據情感上的體驗做出專業(yè)性的評價。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把握學生已具備的音樂聽覺。音樂本身屬于聽覺藝術,正確鑒賞音樂離不開音樂聽覺,要想在音樂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則需要學生依靠個人的聽覺來辨別音樂、節(jié)奏等。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聽覺能力,結合課堂中對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表現手法的理解來細致地體會一首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3]。
對于初中生來說,單靠基礎性的音樂知識和單一的聽覺能力來完整、準確地鑒賞音樂并不容易,他們所具有的音樂知識量較少,對于音樂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表面。所以要確保教學中學生能夠提升個人的音樂鑒賞能力,則要充分結合他們的情感訴求和生活經驗。教師要盡可能多地選取與初中生相關的主題音樂,比如成長、友誼等,一方面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樂意進行聆聽,主動去追尋音樂背后的內涵。另一方面則以相接近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將個人生活與音樂連接,從而對鑒賞的作品有更深入的體會。
總而言之,在音樂鑒賞中,聆聽是最初的階段,它是對音樂韻律初步的感受,而更高的音樂鑒賞則是一種良好的情感體驗,是學生深入地去感悟其中的情感內涵,讓自己的情感與之交融,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所以,在初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引導作為教學的關鍵點。
(三)充分運用對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鑒賞技巧
對比教學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屬于一種技巧性的方法,它是通過不同事物的對比讓學生對鑒賞作品有更深刻、全面的解讀。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拓寬音樂視野,讓學生的音樂鑒賞更顯專業(yè)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相同主題的音樂作品,然后相繼進行播放,學生聆聽后可以在旋律上初步做出判斷,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展開綜合性的對比分析。即設定多角度的分析標準,比如創(chuàng)作方向、不同的音樂理論知識、音色等,學生可以按照專業(yè)性的標準進行對比,使鑒賞的過程更加深刻。特別是經典名著的鑒賞,它們很多被后人選擇不同的形式來演繹,從而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音樂風格,教師可以將原創(chuàng)的音樂和后續(xù)改編的引入到課堂中,指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優(yōu)缺點和各自獨特的風格,以此讓學生對音樂建立更全面的認知,形成獨立的鑒賞思維[4]。
(四)靈活轉變教學方法,提高音樂鑒賞教學的深度
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不是在短期內實現的,除了個人對音樂有一定的感悟,還需要有正確、高效的指導方法,掌握科學的音樂鑒賞技巧。但是在單一的教學方法下,無論是音樂鑒賞思維還是鑒賞能力,都會受到限制,所以教師需要調整固化、僵硬的教學方法,發(fā)展靈活性的教學,將多種音樂鑒賞教學模式進行融合,并根據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進行方法調整,確保他們可以在鑒賞中獲得顯著的進步。
首先,要充分運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音樂鑒賞需要調動學生的感受力和領悟力,要全身心體驗,充分運用積累的經驗,所以要創(chuàng)設開放、和諧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樂于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教師要避免急于求成,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性格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一方面指導他們獲取豐富的音樂知識,另一方面則引導他們主動學習音樂鑒賞技巧,以此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
其次,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初中音樂鑒賞教學要對此進行融合,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來提高教學的深度。以最普通的多媒體來說,它可以創(chuàng)設動態(tài)化的情境和語言,更能誘發(fā)學生的音樂聯(lián)想思維。在音樂鑒賞中,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需要同時具備,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悟音樂的內涵。所以教師要充分應用多媒體等信息教學工具,一方面播放相關樂曲,讓學生跟隨旋律的變化感知音樂隱藏的信息,然后運用合適的語言進行描述。另一方面在一些民族樂曲的鑒賞中,可以將樂曲和動態(tài)的畫面結合,讓學生自然而言地走入藝術的境界,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初步的感知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在師生共同的交流中對一首音樂全面評析,深入領會。
三、結語
初中音樂鑒賞教學在短期內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這需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優(yōu)化教學的觀念和方法,提升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視力度。一方面要通過趣味、優(yōu)美意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則要求重視學生音樂情感的引導,使他們在音樂欣賞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借助對比等多種鑒賞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鑒賞,逐步提升個人的鑒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邵玲玲.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的研究[J].赤子,2017(13):204.
[2]李申林.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6(25):237.
[3]高素芬.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的分析[J].當代音樂,2018(1):51.
[4]王敬.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提問策略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8):1.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