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康
摘要:“2.0版讀寫教室”開設了“讀寫選修課”,以“項目式”分年段和主題推進。推進策略有:依托策略梳理讀寫活動思路,依據(jù)閱讀主題創(chuàng)設讀寫氛圍,多元輸出跟進讀寫評價,全方位審視進行讀寫反思。
關鍵詞:讀寫教室讀寫活動走讀城市
“2.0版讀寫教室”開設了“讀寫選修課”,以“項目式”推進,分年段和主題進行。三、四年級的“KidsPire項目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激發(fā)學生表達、分享的意愿。本文主要闡釋其中的“走讀城市”項目活動。
辦學初,學校就自主開發(fā)了一至六年級的“甬古文化研學”的實踐拓展課程。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走讀城市”項目活動的讀寫主題指向古建筑。圍繞主題,我們讓學生主要閱讀有關寧波建筑的書籍,并依托教材閱讀策略中的提問策略,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之后的讀寫活動提供支架。為了讓項目活動開展得更深入,我們還以“主題書籍布展”“主題分享箱”“影音播放”“主題文化”等形式,打造濃厚的讀寫氛圍。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輸出,我們采用了“選擇、差異和分享”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同伴、自主選擇研究主題、自主選擇研究形式、自主選擇輸出形式,最終進行班級分享、校級分享。
一、依托策略梳理讀寫活動思路
“讀寫教室”的師生共同閱讀《寧波老建筑》活動,在課程館進行研討?!白x寫教練”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及時記錄。之后,指導學生采用“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閱讀策略,對自己感興趣的古建筑問題進行專項研究,梳理讀寫活動思路。
(一)借助學習單,教學生“會提問”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前,“讀寫教練”提供學習單,鼓勵學生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提問?!白咦x城市”項目活動中,讓學生就“保國寺的建造為什么不用釘子?”發(fā)問。學生初步探究后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之后,梳理了學生的提問,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描述不夠準確,比如,一個學生提出了“新的寺廟用釘子嗎?”的問題,描述比較簡單,讓人莫名其妙;二是問題內(nèi)容比較膚淺,比如,有學生提出了“保國寺的歷史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缺乏研究價值。
針對學生的提問,“讀寫教練”指導他們學習科學地表述問題:在表述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想到了什么時,盡量使用“為什么”“怎么辦”“是不是”“還有什么”等疑問詞規(guī)范提問。學生對“新的寺廟用釘子嗎?”的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我在閱讀《寧波老建筑》時,發(fā)現(xiàn)保國寺建造時沒有用釘子,那其他寺廟是不是也不用釘子呢?”
之后,“讀寫教練”提供了一段有關保國寺內(nèi)部建造結構的資料,展示了相關圖片,讓學生在“保國寺的建造為什么不用釘子?”的基礎上再次發(fā)問,提示學生可以就資料提到的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比如色彩、形狀、質(zhì)地等發(fā)問。有了策略支持,學生的問題描述就越來越科學了,比如:“寺廟的墻壁為什么是紅色的而不是白色的?”“我在觀察圖片的時候發(fā)現(xiàn)寺廟的頂是凹進去的,為什么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天花板一樣是平的呢?”
(二)聚焦核心問題,教學生“會猜想”
大膽猜想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充滿智慧挑戰(zhàn)和精神歷險的過程,是一個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運用想象力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接下來,“讀寫教練”從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篩選了一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且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我在觀察圖片的時候發(fā)現(xiàn)寺廟的頂是凹進去的,為什么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天花板一樣是平的呢?”學生猜想原因之前,“讀寫教練”先告訴他們視頻中寺廟的頂叫作“藻井”,并展示了一段關于“藻井”的資料,讓學生猜一猜“藻井”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作用。學生的猜想如下:可能是寺廟特有的設計,可能是個煙囪,可能是為了通風,可能是為了防火。針對這些猜想,“讀寫教練”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會為學生提供抓手,引導他們自主求證。
(三)提供抓手,教學生“會求證”
我們?yōu)閷W生提供了三種求證的方法:文獻研究、實驗研究和觀察研究。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三種方法,我們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引導。了解文獻研究法時,我們將學生帶到圖書館,認識圖書館,了解圖書分類,熟知書脊、目錄等相關知識,教學生學著利用“圖書檢索信息臺”迅速查找所需書目,根據(jù)目錄指引尋找答案,摘抄在“文獻卡片”上,回學校后再整理到自己的論文中,最后標注參考書目。了解實驗研究法時,我們在“讀寫教室”中展示各種實驗研究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實驗操作來檢驗,通過一個或多個變量的變化來評估一個或多個變量產(chǎn)生的效應。了解觀察研究法時,我們帶學生實地考察身邊的建筑,告訴學生可以通過走訪、訪談等方式獲取資料。
“走讀城市”項目活動涉及的古建筑研究并不需要準確數(shù)據(jù),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文獻研究法和觀察研究法。據(jù)此,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對資料進行了閱讀、鑒別,最終明確:“藻井”通常位于室內(nèi)的上方,呈傘蓋形,由細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上面一般都繪有彩畫、浮雕;藻井與普通天花板一樣都是一種室內(nèi)裝修,但藻井只能用于尊貴的建筑物,像神佛或帝王寶座頂上。
在研究藻井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走讀城市·走街串巷探尋老寧波”的暑假讀寫作業(yè),讓學生實地走訪寧波老建筑,通過觀察求證自己的猜想。作業(yè)包括“讀書”“行走”“分享”三個板塊的任務(見下頁圖)。
“讀書”板塊,“讀寫教室”為學生提供了各種題材的與寧波老建筑相關的參考書,方便學生查閱?!靶凶摺卑鍓K,讓學生走訪自己感興趣的古建筑,如塔樓、寺廟、橋梁等?!胺窒怼卑鍓K,讓學生確定要研究的方向,之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古建筑的
走讀城市、走街串巷探尋老寧波在閱讀中,我們見證了趙州橋的歷史,感受了蘇州園林之美,還“游覽”了北京的故宮。而七千多年的歷史沉淀,我們的家鄉(xiāng)寧波也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財富。親愛的小蝸牛們,就讓我們來一場有趣的古建筑之旅吧!
讀書書目作者/繪者出版社《寧波老建筑》徐文浩寧波出版社《老寧波古韻》金皓、王峰學苑出版社《寧波老城》周時奮寧波出版社《鼓樓鐘聲》周東旭寧波出版社《靈現(xiàn)千年》水銀寧波出版社《寧波老墻門》周時奮、相棟寧波出版社備注選擇1—2本作為你“古建筑之旅”的參考書目行
走地點:類別:塔樓□寺廟□橋梁□
其他()選擇你想走訪的古建筑以及類型分
享內(nèi)容:外觀 背景故事 建筑特色
游記 你可以從這些地方獲取資料:
1.閱讀 參考書目:
紙質(zhì)或網(wǎng)絡資料
2.訪談 對象:
3.實地考察□選擇1—2個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記錄外觀、背景、特色等展開針對性探究,并整理探究成果。優(yōu)秀的探究成果成為“走讀城市”項目活動的亮點。
二、依據(jù)閱讀主題創(chuàng)設讀寫氛圍
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中提到:每一個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自愿的、渴望的,而最為重要的是——有思想的閱讀者”的成年人,包括老師、家長、圖書管理員,需要了解如何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環(huán)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與意愿?!白咦x城市”項目活動中,我們通過主題書籍布展以及功能區(qū)域設置,為學生提供舒適、自由、自主閱讀的環(huán)境。
(一)主題書籍布展
根據(jù)活動主題,我們專門設置了“城市建筑”主題的圖書箱,用來放置主題圖書。我們收集了100本與建筑有關的繪本、圖書以及旅行手冊,以國家為類別放置在布展區(qū),還設置了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個閱讀區(qū)域;與寧波月湖景區(qū)管理委員會合作,為學生提供月湖景區(qū)的宣傳手冊以及手描畫冊。所有的書籍都完全開放,供學生在課間自主翻閱。
(二)功能區(qū)域設置
除了書籍布展,我們還設置了三個功能區(qū):主題分享箱、影音播放區(qū)和文化展示區(qū)。
主題分享箱。圍繞“走讀城市”的主題,“讀寫教室”設計了主題分享卡,上面設置了四個問題:“你去過哪些城市?”“哪個城市是你最想去的?”“你有哪些美好的旅行見聞?”“你最喜歡本次展覽的哪個部分?”圍繞這幾個問題,學生可以自由分享。例如,有的學生閱讀了《寧波老建筑》一書后,特別想看一看寧波老建筑的屋頂;有的學生不打算參加“走讀城市”演講,便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旅行見聞,投入主題分享箱內(nèi)。這樣的形式,讓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分享活動中。
影音播放區(qū)?!白x寫教室”精心挑選了“玩轉(zhuǎn)地球”“未發(fā)現(xiàn)的中國”“90分鐘環(huán)游地球”“搭車去柏林”等有關旅行的紀錄片,在圖書館大屏以及四臺電腦上滾動播放。學生可以趁午休或課間觀看。他們興致勃勃地跟隨鏡頭“走讀”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了解世界的奇妙之處。
文化展示區(qū)?!白x寫教室”將學生到各地旅行帶回來的紀念品匯集到一處,為它們配上相關城市的圖書,署上旅行學生的姓名。對于分享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展示方式是一種激勵。學生會主動站到教室前方,展示自己旅行時帶回的紀念品,介紹自己的旅途故事,讓其他學生感受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差異。文化展示區(qū)還會展示一部分學生根據(jù)旅途見聞自制的手抄報、海報等。
三、多元輸出跟進讀寫評價
圖書館“讀寫教室”的讀寫活動,通過多元輸出、分層評價的方式,提升教學活力,促使學生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發(fā)展。
課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建筑進行研究。環(huán)境布置上,“讀寫教室”展示了100本有關建筑、旅行的書籍,學生可以自行翻閱。進行課程研討時,讓選擇同一建筑的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搭配,組成1-3人的研究小組。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些研究能力較強,有些制圖能力較強,有些表達能力較強,在小組研究活動中,他們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展示了豐富、多元的讀寫成果。對于學生的讀寫成果,“讀寫教室”團隊鼓勵他們以文字稿、海報、演講等多種形式加以呈現(xiàn)。
文字稿主要以投稿的形式投到“我的走讀城市腳印”郵箱,“讀寫教室”團隊擇優(yōu)在微信公眾號上展示,讓所有學生、教師和家長都能閱讀、點贊和評論。海報統(tǒng)一布展在文化展示區(qū)。海報上會展示相應的讀寫標準,供學生隨時對照,判定自己是否符合標準。演講通過兩個階段進行分享。第一階段,班級分享。三年級各班“讀寫教練”利用周五項目課程的時間,組織學生先在班級分享旅行見聞。分享后,由“讀寫教練”推薦兩名學生作為班級代表參加校級演講。第二階段,校內(nèi)演講。演講要求全程脫稿,而且配合幻燈片。“讀寫教室”團隊約請專業(yè)人員為優(yōu)秀演講者錄制視頻,在微信公眾號、學校大屏幕上推送分享,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全方位審視進行讀寫反思
項目活動是“讀寫教室”邁出的重要一步。全方位審視此活動,我們進行了深度反思。
首先,自主選擇,激發(fā)參與興趣?!白咦x城市”項目活動強調(diào)自主選擇合作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己選擇伙伴,組成研究小組。在小組中,學生的交流意愿更強,挑戰(zhàn)的信心更強,小組活動的銜接也更緊密。這項活動也強調(diào)研究對象的自主選擇,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有交流價值的問題作為范例進行教學。此外,在成果展示上,“走讀城市”項目活動也提供了文字、海報、演講三種形式,供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選擇,豐富了活動的內(nèi)涵。未來的項目活動,我們要開發(fā)更豐富的讀寫內(nèi)容和更多元的讀寫形式,讓學生有更廣的選擇領域和更大的選擇權。
其次,多元分享,讓評價更豐富。借助文字、海報、演講等多種形式,不僅能展示成果,也是課程的評價方式之一,能夠有效促使師生主動參與課程研究。其間,學生的資源整合、歸納、表達等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學生受到同伴文稿的啟發(fā)后會主動選擇閱讀相關書籍,并研究課程以外的內(nèi)容。海報在圖書館展出,能吸引學生駐足欣賞,取長補短。登上演講舞臺的學生會在下一次項目活動的參與中更加自信、更加積極。下一步,我們會探索更合理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融合的方式,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讀寫活動。
再次,環(huán)境與課程融合,讓活動更深入。環(huán)境是課程的一部分,課程也是閱讀環(huán)境的一部分。在“走讀城市”項目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各類關于建筑、旅行的書籍供學生翻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愈加濃厚。我們還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建筑的各種紀錄片,在墻上張貼學生自制的各類海報,努力使閱讀環(huán)境更自然、更美好。在這方面,我們也有必要再動腦筋。
在“讀寫教室”的探索中,我們將做更深入的思考,讓讀寫活動為學生素養(yǎng)提升助力。
參考文獻:
[1] 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M].許慧貞,蔡宜容,譯.??冢耗虾3霭嫔?,2007.
[2] 露西·麥考密克·卡爾金斯.如何創(chuàng)設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與課程?[M].祝玉娟,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 王國均,方美青.“讀寫教室”:小學讀寫教學的一種演進[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6).
[4] 徐靜靜,“讀寫教室”圖書資源的開發(fā)與更新[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