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
【摘要】新編科學教材三年級的《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是學生正式探索宇宙奧秘的開始,其中的第一課《仰望天空》更是直接承擔了這個任務,學生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和探究,才正式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本文以小學三年級科學《仰望天空》微課教學為案例,對如何推開探索宇宙的天窗作了系列探討。
【關(guān)鍵詞】微課;仰望天空;教學案例;小學科學
長久以來,人類對神秘的宇宙一直保持著極強的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欲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同樣的:抬頭就能見到的太陽和月球,它們?yōu)槭裁磿l(fā)光?太陽和月球上都有什么?月相變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有什么規(guī)律?這些問題都吸引著學生去不斷探索?!堆鐾炜铡纷鳛槿昙壙茖W《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的第一課,其設計意圖是了解學生對太陽、月球的認知水平,并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同時引出“太陽比月球大得多,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一樣大?”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經(jīng)歷像科學家一樣探索宇宙空間問題的過程,并且利用維恩圖收集和整理信息,達到了解相關(guān)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培養(yǎng)樂于合作與分享、及嚴謹求證的科學態(tài)度等教學目標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仰望天空》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的起始課,是學生抬起頭來,觀察天空的開始,而太陽、地球和月球則是人們最常見的三個天體?!堆鐾炜铡纷鳛閱卧谝徽n,學生要開始深入認識太陽和月球。首先是以分享的形式,讓學生探討已經(jīng)知道的關(guān)于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知識,并且整理提煉到太陽和月球的維恩圖中,有利于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接著通過觀察、比較照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更多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最后,圍繞“太陽比月球大很多,但為什么它們看起來一樣大?”這個問題展開探索,通過模擬實驗探索,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經(jīng)歷探索宇宙空間問題的過程,并完善維恩圖。學完《仰望天空》,學生將掌握圖片比較、模擬實驗這兩種探索天體的學習方法,以及利用維恩圖比較事物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對于太陽和月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會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太陽、地球和月球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例如知道三個天體都是球體,太陽體積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發(fā)光的……等等,但總體認識還是比較單薄、淺顯。每當孩子們仰望天空時,天空總是讓他們著迷、浮想聯(lián)翩,產(chǎn)生各種問題:為什么太陽和月球看起來一樣大?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缺?日食和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因此孩子們對于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探索會非常感興趣。
三、教學目標
第一,知道太陽可以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知道太陽和月球都是球體,但是它們的表面并不相同;理解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較遠,月球到地球的距離較近。
第二,能通過觀察、對比圖片的方式,收集、整理太陽和月球的知識;嘗試用模擬實驗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間問題;能利用維恩圖整理信息,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對天空產(chǎn)生好奇心,樂于探索宇宙星空;樂于陳述自己已有的認知,善于傾聽與接納別人的觀點,完善自己已有的認知,并且達成共識。
第四,了解和意識到太陽和月球是我們生存的天體環(huán)境的一部分,太陽和月球與地球朝夕相伴,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有很大的影響。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通過觀看視頻、傾聽同學發(fā)言、觀察對比圖片,收集和整理太陽和月球的知識。
第二,能利用維恩圖整理信息,比較兩個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嘗試用模擬實驗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間問題,理解太陽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不同的。
五、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圓形紙筒、大圓紙片、小圓紙片、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太陽和月球的對比照片和視頻材料、圓形紙筒、大圓紙片、小圓紙片。
六、教學過程
1.聚焦:引出課題
首先出現(xiàn)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的謎語:“一個圓球,掛在空中。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白天出現(xiàn),晚上不見。人畜沒它不健康,植物沒它不生長。(打一物)”“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打一物)”,讓學生猜謎。然后展示植物在太陽下茁壯成長和夜晚皎潔月光的圖片,暗示太陽和月球與地球朝夕相伴,并且對地球上的生命影響巨大。引發(fā)學生抬起頭來觀察天空,同時引出課題: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白天時常會看到耀眼的太陽,植物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我們都知道什么?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學生在回憶整理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的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把知識整理提煉,分別填寫在維恩圖中,指導維恩圖的填法并且使用關(guān)鍵詞。
2.探索
活動1:分享我們知道的太陽和月球的知識。在微課中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介紹太陽和月球的相關(guān)知識,比如太陽和月球的直徑、體積等。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觀看視頻等途徑,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的知識,很愿意在分享會上展示,從而增強自信,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
活動2:簡單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觀察太陽和月球表面的圖片,比較太陽和月球表現(xiàn)的相同和不同,知道太陽表面活動、變化頻繁,有太陽黑子、日珥等,而月球表面活動不頻繁,有環(huán)形山等知識,并且繼續(xù)填寫太陽和月球的維恩圖。同時,通過觀察,讓學生產(chǎn)生想要知道更多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知識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活動3:探索太陽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展示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實際大小的對比示意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太陽遠大于月球,引發(fā)“太陽比月球大很多,但是為什么兩個星球看起來差不多大呢?”的認知沖突,讓學生進行討論、陳述觀點,并追問如何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由此引出模擬實驗的概念,告訴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科學問題。(見下圖)。最后,分析實驗現(xiàn)象,歸納總結(jié)實驗結(jié)論,讓學生深刻理解“太陽比月球大很多,但是我們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大小差不多”的原因,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比較遠,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比較近。并且提醒學生把模擬實驗的結(jié)論記錄在維恩圖中,進一步完善自己對太陽和月球的認知。
3.研討
回顧整理本課的學習和探究,比較太陽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進一步提出“關(guān)于太陽和月球,你還想知道什么?”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太陽和月球還有很多的未知值得我們?nèi)ヌ剿?,為后續(xù)的學習和探究埋下伏筆。
七、教學反思
《仰望天空》一課通過模擬實驗、觀看視頻、動畫、圖片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學習和探究活動,能較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其中模擬實驗又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了科學家探索宇宙的過程和方法,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討論當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能通過維恩圖整理太陽和月球的相關(guān)知識,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