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錦逵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本褪钦f,要想學習好,必須心情舒暢,學得愉快,即“樂學”。我們如何學習、借鑒先賢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樂學”思想政治課呢?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踐行“兩點一線”:聯(lián)結知識點,讓學習效率“快”起來;調動興趣點,讓學習過程“樂”起來;圍繞育人主線,讓教學過程“動”起來。
【關鍵詞】思想政治;兩點一線;教學探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本褪钦f,要想學習好,必須心情舒暢,學得愉快,即“樂學”。我們如何學習、借鑒孔子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樂學”思想政治課呢?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踐行所謂的“兩點一線”:聯(lián)結知識點,調動興趣點,圍繞育人主線,讓學習效率“快”起來,讓學習過程“樂”起來,讓教學過程“動”起來。
一、聯(lián)結知識點,讓學習效率“快”起來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決定的?!笨梢?,聯(lián)結知識點的前提,首先是師生關系的聯(lián)結。聯(lián)結知識點,有利于節(jié)約學習時間,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的知識聯(lián)結,構建知識體系,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我在講《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內容時,我把提問學生的問題中的“我們”換成“你”,讓學生親臨其境,置身課中:“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了“你”有什么權利與義務?“你”作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則?由于學生感覺到問題涉及到自己,高深難懂的問題,卻是自己的身邊事。整節(jié)課學生都積極動腦,參與其中,思考關于“自己”的問題,以“我”為中心,通過提問、回答、討論、交流,學生們體會到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自己的口才、表達、書寫、膽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體現(xiàn)和鍛煉,政治課和社會、家庭、個人的關系是如此的密切,有意義的東西很有意思。從當場和事后的檢測來看,學生利用生活這根“紅線”能輕松把知識 “串聯(lián)”起來,讓學習效率 “快”起來,較好提升學業(yè)水平。
二、調動興趣點,讓學習過程“樂”起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笨鬃诱J為:“樂學”是治學的最高境界,以“知之”“好之”“樂之”這三種學習態(tài)度相比較,說明“樂學”是學習效果最佳狀態(tài)。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關鍵在于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坝H其師,信其道?!痹谌粘=虒W中,我親近學生,給學生留下好感,讓他們喜歡上政治課,這樣,學生就會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油然而生地感到學習政治課的快樂,愿意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講授《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一課時,首先,播放歌曲《國家》:結合出示幻燈片“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其次,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國與家誰是整體,誰是部分?問題一出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很多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再次,我順勢達道,形成共識:歌詞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國與家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其實何止國與家,我們所處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正因為如此,要求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堅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你說我說”的輕松課堂氛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很快進入參與課堂角色。輕松的心境催生了快樂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興趣點調動起來了,學習過程其“樂”無窮,讓學生享受課堂,從而使學生喜歡政治課、熱愛政治課,感受政治課學習中的快樂,使政治課都充滿學生綻放生命異彩。
三、圍繞育人主線,讓教學過程“動”起來
讓思想政治課“動”起來,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和要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思想政治課“生動”起來,學生“活動”起來。
圍繞育人主線,以問題驅動為中心,引導興趣著力點,把理論性強、難以理解、枯燥乏味的一些內容教“活”起來,讓課堂“生動”起來,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成功嘗試了三條讓思想政治課"動"起來的課堂教學方法:1.以協(xié)作學習為手段,以問題為驅動力,引導學生思考為著力點。2.設計生動教學導語,借用時政熱點導入,輔之于現(xiàn)實的、生動的、具體的人或事,充分調動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營造寬松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學習、思考、體驗和感悟,通過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和動表情等實踐活動,使教學達到“心求通而得之,口欲言而能達”的最佳境界。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學過程不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立德樹人。在教育實踐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研究、探索、分析、提煉和豐富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拓寬視野,適應未來現(xiàn)代化社會的生存發(fā)展。我們堅信,著眼提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讓高中政治課堂更加快樂與靈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18,1.
[2]陳珠宏.生命的智慧[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商務印書館,1976.
[4]劉嵐.給政治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范澤華.點撥中學生學習方法的112個故事[M].華夏出版社,2013.
[6]丁曉山.中國學生學習法[M].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
[7]朱熹.朱子讀書法[M].線裝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