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珠,吳家全,張永康,張朋旗,郭麗梅
(天津科技大學 海洋與環(huán)境學院,天津 300457)
現今中高溫油藏深度調剖技術發(fā)展較為成熟,而淺層油藏的堵水調剖一直是一項技術難題,導致低溫堵水調剖體系發(fā)展遲緩[1-4]。在低溫環(huán)境使用較多是HPAM/有機酸鉻體系和HPAM/酚醛體系[5],由于低溫環(huán)境物質活性低,HPAM與酚醛體系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慢,成膠強度較差,甚至會出現不能成膠現象[6-8];HPAM/有機酸鉻體系含有重金屬鉻離子,具有一定毒性,在低溫油藏使用受到限制[9-11]。因此研發(fā)成膠時間可控、凍膠強度好、低污染堵水調剖劑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本研究使用有機聚合物、無機聚合物、交聯(lián)劑、催化劑進行復配,制得強度好、成膠時間可控、低污染的低溫凍膠堵水調剖劑(以下簡稱凍膠)。
無機聚合物,工業(yè)級;有機聚合物,石油級;催化劑,實驗室自制,白色固體;有機鋯交聯(lián)劑(以下簡稱交聯(lián)劑),廣州市萬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無水硫酸鈉均為分析純。
JSM 6380 LV掃描電子顯微鏡(SEM);HAAKE MARS旋轉流變儀;TA.XT Plus質構儀;LGJ-10真空冷凍干燥機;ZQY-I型綜合驅油裝置;NDJ-5S旋轉黏度計。
在燒杯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有機聚合物、催化劑,加水攪拌混合均勻,充分溶解后,繼續(xù)加入無機聚合物、交聯(lián)劑充分溶解,將凍膠液裝入100 mL密封容器,放置30 ℃水浴候凝7 d。
由于現今石油行業(yè)缺乏凍膠型調剖劑強度評價標準,本研究嘗試使用質構儀對凍膠強度進行直觀評價[12]。將待測凍膠制成直徑40 mm,高45 mm圓柱體置于P/0.5測試探頭正下方,按照質構儀測試程序運行儀器,壓力感應器記錄測試探頭下壓凍膠8 mm時凍膠破裂的力,表示凍膠強度,單位“g”。
按照1.2節(jié)制備方法配制300 mL凍膠液,制備完成后置入燒杯中,使用旋轉黏度計測定室溫下凍膠液的初始黏度。
直觀法測定成膠時間:密封容器放入恒溫水浴鍋中,每隔5 h取出密封容器,水平方向傾斜45°觀察凍膠液是否具有流動趨勢,若無流動趨勢則認為凍膠液完全成膠,記錄為成膠時間[13]。
用自來水和不同礦化度的模擬地下水(以下簡稱模擬水,1 L 10 000 mg/L模擬水中鹽含量:0.865 g CaCl2、0.585 g MgCl2、2.635 g Na2SO4、5.915 g NaCl)[14],分別配制100 g凍膠液,水浴放置40 d,測定凍膠的析水量表征凍膠耐鹽性。
采用旋轉流變儀,測定凍膠的彈性模量和黏性模量。
填砂管長度為50 cm,內徑2.54 cm,清水飽和填砂管3 h,測填砂管初始滲透率;注入凍膠液 3 PV,系統(tǒng)溫度升高至30 ℃,候凝7 d;用清水反向驅替,測定封堵后填砂管的滲透率。封堵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封堵率,%;
K0——初始滲透率,%;
K1——封堵后滲透率,%。
控制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10%,催化劑質量濃度為0.04%,交聯(lián)劑質量濃度0.3%,改變有機聚合物用量,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研究有機聚合物用量對凍膠性能的影響,結果見圖1。
圖1 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對凍膠性能的影響Fig.1 Effect of organic polymer mass concentration on performance of gel
由圖1可知,隨著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不斷增加,凍膠強度持續(xù)不斷增加,凍膠初始黏度也不斷增加。由于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不斷增加,與交聯(lián)劑不斷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形成致密的三維網狀結構,無電荷膠體不斷填充三維結構,使得凍膠強度不斷增加。初始黏度不斷增加,首先由于有機聚合物高分子含有親水基團,高分子溶于水時,易與水分子形成氫鍵,使得高分子溶液具有一定黏度,隨著有機聚合物高分子濃度不斷增加,其親水基團與水分子形成越來越多氫鍵,使得凍膠溶液初始黏度不斷增加;其次有機聚合物濃度增大,與交聯(lián)劑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的底物濃度增大,形成非均勻拉伸的分子鏈,分子鏈間相互連接交互,形成多層結構,因此凍膠液呈現黏度增大。凍膠液黏度越大,其注入性變差,考慮到施工問題,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為0.2%左右。
控制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0.2%,催化劑質量濃度為0.04%,交聯(lián)劑質量濃度0.3%,改變無機聚合物用量,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研究無機聚合物用量對凍膠強度的影響,結果見圖2。
圖2 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對凍膠性能的影響Fig.2 Effect of inorganic polymer mass concentration on performance of gel
由圖2可知,隨著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增加,凍膠強度先緩慢增加,在12%~13%強度趨于平穩(wěn),繼續(xù)增加濃度,強度基本呈線性急劇增加。無機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解離出橋接基團,形成帶電荷網,隨著水解的不斷進行,多余的電荷被中和,產生無電荷凍膠顆粒,這種顆粒不斷填充到有機凍膠三維網狀結構,使得結構空隙越來越小,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維剛性結構,因此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越大,凍膠固體強度越強。但隨著無機聚合物濃度的增加,初始黏度也不斷增大,施工泵注壓力等相應增大,考慮到施工問題,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控制在12%左右。
控制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為0.2%,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12%,催化劑質量濃度為0.04%,改變交聯(lián)劑用量,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研究交聯(lián)劑用量對凍膠強度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交聯(lián)劑質量濃度對凍膠強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crosslinkers mass concentration on the strength of gel
由圖3可知,隨著交聯(lián)劑濃度不斷增加,凍膠強度先快速增大,然后緩慢增大。說明交聯(lián)劑在較低濃度時對凍膠強度影響較大,繼續(xù)增加濃度,對凍膠強度增加影響逐漸減小。由于有機聚合物與交聯(lián)劑發(fā)生可逆交聯(lián)反應,隨著交聯(lián)劑濃度不斷增大,交聯(lián)反應不斷正向進行,逐漸達到交聯(lián)平衡,因此凍膠強度受到交聯(lián)劑先迅速增大,然后緩慢減小,故而交聯(lián)劑濃度為0.3%。
控制交聯(lián)劑濃度0.3%,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為0.2%,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12%,改變催化劑用量,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研究催化劑用量對凍膠性能及成膠液初始黏度的影響,結果見圖4、圖5。
圖4 催化劑質量濃度對凍膠性能的影響Fig.4 Effect of catalysts mass concentration on performance of gel
圖5 催化劑質量濃度對初始黏度的影響Fig.5 Effect of catalysts mass concentration on initial viscosity
由圖4、圖5可知,催化劑質量濃度影響凍膠強度、成膠時間及初始黏度。由圖4可知,隨著催化劑質量濃度的增加,成膠時間不斷減小,由于催化劑促進無機聚合物水解,催化劑濃度越大,溶液中含有催化劑活化分子底物濃度越大,對無機聚合物水解作用越強,產生更多無電荷凍膠顆粒,加速凍膠形成,因此催化劑濃度越大成膠時間越低,說明在10~180 h范圍內,通過控制催化劑質量濃度可對成膠時間進行控制;催化劑質量濃度增加,凍膠強度不斷增加,由于催化劑使得電荷網中更多電荷被中和,提高無電荷凍膠顆粒生成效率,更多凍膠顆粒填充三維致密結構,因此凍膠強度不斷增加。由圖5可知,凍膠液初始黏度隨催化劑質量濃度增加,初始黏度不斷增加,由于催化劑也能促進有機聚合物與交聯(lián)劑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生成交聯(lián)分子鏈,因此凍膠液初始黏度不斷增大。初始黏度增大對施工泵注壓力要求高,因此考慮施工問題,催化劑質量濃度為0.05%。
控制催化劑質量濃度0.05%,交聯(lián)劑濃度0.3%,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為0.2%,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12%,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按照1.6節(jié)黏彈性測定方法測定凍膠粘彈性,結果見圖6。
圖6 掃描頻率與儲能模量/耗損模量的關系Fig.6 Relationship of between scanning frequency and storage modulus/loss modulus
由圖6可知,掃描頻率影響凍膠黏彈性,隨著掃描頻率增加儲能模量和耗損模量都不斷增加,掃描頻率低于2 Hz時,儲能模量迅速增大,繼續(xù)增大掃描頻率,儲能模量緩慢增大;掃描頻率低于1 Hz時,耗損模量迅速增大,繼續(xù)增大掃描頻率,耗損模量先減小后繼續(xù)緩慢增大。儲能模量遠遠大于耗損模量,說明凍膠固體始終表現軟固體性質。
各組分質量濃度按照2.5節(jié)配比,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100 g凍膠液,按照1.5節(jié)評價方法對凍膠耐鹽性進行評價,結果見圖7。
圖7 放置時間與凍膠析水量的關系Fig.7 Relationship of between placement time and water content of gel
由圖7可知,隨著放置時間不斷增加,凍膠析水量緩慢增加,總析水量低于3%,不同礦化度對凍膠析水量無明顯規(guī)律,說明凍膠具有良好耐鹽性。
各組分質量濃度按照2.5節(jié)配比,按照1.2節(jié)方法配制凍膠液500 g,以1.7節(jié)封堵評價方法對凍膠封堵性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實驗結果表明凍膠封堵效果良好,封堵效率達到97%以上,突破壓力梯度達到3.5 MPa/m左右。
表1 封堵性實驗結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plugging properties
(1)綜合多因素考慮,凍膠最佳復配比:有機聚合物質量濃度為0.2%,催化劑質量濃度為0.05%,無機聚合物質量濃度12%,交聯(lián)劑質量濃度0.3%,在10~180 h范圍內,通過控制催化劑用量可對成膠時間進行控制。
(2)通過凍膠性能的評價,儲能模量(G′)達到8 000 Pa以上,表現出良好軟固體性質;凍膠在礦化度低于10 000 mg/L的低溫油藏,具有良好耐鹽性。
(3)凍膠進行封堵性實驗,結果表明封堵性良好,封堵率達97%以上,突破壓力梯度3.5 MPa/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