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秀嬋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89醫(yī)院核磁共振室,河南 洛陽 471000
三叉神經痛(TN)是臨床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以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發(fā)生劇烈疼痛作為主要特征[1]。目前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MVD)是治療該病常用手段,具有微創(chuàng)、恢復快等優(yōu)點,被臨床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以往臨床對于血管壓迫性TN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進行推測,缺乏科學性及準確性,故給予其安全有效診斷方式,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基礎[2]。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磁共振成像技術不斷被臨床應用,并取得一定診斷價值,其可判斷神經與周圍血管之間關系,提高疾病檢出率,進而為MVD提供指導[3]。雖然目前臨床對其具有一定研究,但結論尚未統(tǒng)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3.0 T磁共振三維穩(wěn)態(tài)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聯(lián)合三維時間飛躍(3D-TOF)血管序列在診斷血管壓迫性TN中的應用價值,具示如下。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89醫(yī)院收治的行MVD治療的97例血管壓迫性TN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47例,女50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53.12±2.46)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15±1.02)年;其中左側62例,右側35例;其中責任血管分類:53例小腦上動脈、21例基底動脈、12例小腦前下動脈、8例小腦后下動脈、3例巖靜脈。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MVD手術證實為血管壓迫性TN;(2)臨床資料均完整且影像學資料清晰;(3)患者對本次資料采集及閱覽知情;(4)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2)合并惡性腫瘤者;(3)因占位、脫髓鞘及炎癥等因素引起的TN病變;(4)腫瘤引起的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
1.3.1 磁共振檢查法: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SignaHDx3.0 T超導磁共振,用8通道頭顱正交線圈,取患者平臥位,3D-FIESTA序列、3D-FIESTA血管序列定位一致,均選取軸位,且以腦橋為中心進行三叉神經橋前池段三維容積掃描。其中3D-FIESTA序列掃描參數(shù)如下:TE為1.5 ms、TR:4.9 ms、翻轉角為60°、矩陣為256×256、層厚為0.8 mm、掃描視野為21 cm×21 cm,無層間距,平均采集4次。3D-TOF序列掃描參數(shù)如下:TE為6.3 ms、TR:25 ms、翻轉角為20°、矩陣為320×192、層厚為1.4 mm、掃描視野為21 cm×21 cm,平均采集1次。兩種序列單獨檢查后,給予其聯(lián)合檢查,根據腦正干正中矢狀面于橋腦中斷水平三叉神經出腦干段作橫斷面成像,此后處理工作站對軸位源圖像進行多平面重組(MPR)。
1.3.2 圖像分析法:由2名或者以上經驗豐富影像學醫(yī)師、神經科醫(yī)師進行閱片,采用共同盲法讀片,判斷三叉神經與相應血管之間關系,當醫(yī)師意見不統(tǒng)一時,共同討論得出一致結果。
(1)無接觸:在3個不同方位影像學均顯示神經血管最小間隙超過血管管壁的厚度;(2)可能接觸:在1個方位層面上可顯示血管與三叉神經腦池段有接觸;(3)接觸:2個或者以上不同方位層面上可顯示血管與三叉神經腦池段有接觸。陽性判定結果為神經血管接觸或可能接觸,無接觸為陰性。
數(shù)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手術結果為依據,3D-FIESTA對責任血管陽性檢出率為74.23%,3D-TOF檢出率為69.07%,聯(lián)合檢出率為94.85%。聯(lián)合檢查對責任血管陽性檢出率高于3D-TOF、3D-FIESTA單獨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0T磁共振3D-FIESTA、3D-TOF血管序列及聯(lián)合檢查與MVD結果 例(%)
以手術結果為依據,3D-FIESTA檢出40例小腦上動脈、16例基底動脈、10例小腦前下動脈、6例小腦后下動脈、未檢出巖靜脈血管;3D-TOF檢出34例小腦上動脈、17例基底動脈、10例小腦前下動脈、6例小腦后下動脈、未檢出巖靜脈血管;聯(lián)合檢查檢出52例小腦上動脈、21例基底動脈、11例小腦前下動脈、7例小腦后下動脈、1例巖靜脈血管,見表2。
表2 3D-FIESTA、3D-TOF血管序列及聯(lián)合檢查對責任血管種類顯示情況 例(%)
血管壓迫性三叉神經痛在3.0 T磁共振3D-FIESTA序列及3D-TOF血管序列中的影像學圖像。患者信息:性別女,年齡67歲,右側面部陣發(fā)性劇烈性疼痛,MR示:右側三叉神經腦池段存在血管袢影,見圖1-圖3。
圖1-3 右側三叉神經腦池段存在血管袢影
TN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以面部三叉神經出現(xiàn)劇烈陣發(fā)性疼痛為主要特征,常使患者因疼痛無法進食,導致其出現(xiàn)精神抑郁等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5]。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常采用MVD手術治療,雖然可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具有一定療效,但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且因手術視野限制,術中責任血管判定錯誤可能會導致手術失敗,預后一般[6]。因此,給予血管壓迫性TN患者早期積極有效診斷方式十分重要,可為臨床后期手術治療方案提供重要參考價值。以往臨床主要依靠患者臨床表現(xiàn)進行預測,其缺乏一定科學性,結果不準確。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磁共振成像成為臨床診斷TN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磁共振斷層血管成像(MRTA)應用更為廣泛。近年來,臨床研究證實,三叉神經腦池段中存在血管袢影接觸或者壓迫征象,因三叉神經腦池段受到異常血管的壓迫,使得神經纖維出現(xiàn)脫髓鞘改變,進而導致原發(fā)性TN發(fā)生,二者存在密切聯(lián)系。而MVD手術成功關鍵在于準確定位責任血管及其類型,故術前準確評估三叉神經腦池段周圍責任血管性質,可為臨床手術方案提供重要依據。3D-FIESTA血管序列是一種完全平衡的穩(wěn)態(tài)一致成像脈沖序列,該成像對脂肪及水較為敏感,與其他成分具有一定對比性,因采用較短時間TR、TE,可使得高亮腦脊液信號下的血管及神經顯示更加清楚,但其分辨目標小血管鄰近神經能力較差,單獨應用效果不佳。3D-TOF被稱為“白血法”序列,其在低信號的腦脊液下,可較好對比血管及三叉神經,可清晰顯示神經周圍大動脈及其與神經關系,但是對于血流相對較慢的小靜脈表現(xiàn)出中等或者低信號,給診斷增加一定困難。研究表示,將兩種序列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診斷價值,其均采用三維容積掃描,具有較高分辨率,可為后期處理重組提供重要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查對責任血管陽性檢出率高于3D-TOF、3D-FIESTA單獨檢出,提示將兩種序列聯(lián)合應用,可較好判斷三叉神經周圍責任血管,利于臨床確定手術方案。
綜上所述,3.0 T磁共振3D-FIESTA序列聯(lián)合3D-TOF血管序列在診斷血管壓迫性TN中具有一定價值,可提高三叉神經痛責任血管檢出率,對MVD術前評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