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元淵 周東斌
關鍵詞:教師黨支部;課堂思政;同向同行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2019BK11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公平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政治教育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立德樹人”是一項必須調動一切教育資源、一切教育人員貫徹整個教育過程的系統(tǒng)性的任務,單靠一門“思政課程”是遠遠達不到要求所在的,只有強化“課堂思政”的理念,將思政課堂貫穿在所有的課程中才能真正的把握育人的規(guī)律,解決育人中出現的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三全育人”理念一樣,保證思政教育的連續(xù)性、階段性與持續(xù)性,貫穿所有教學課堂。就目前研究來看,針對高校教師黨支部在課堂思政中發(fā)揮作用的機制的相關研究中,僅僅集中圍繞當前教工黨支部存在的不足以及對“課堂思政”的重要性,沒有具體的將兩者有效的結合提出具體的方式和方法進而達到一定的效果,缺少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體系和理念。
加強對教工黨支部的思想政治引領,打造政治素質過硬、育人水平高的優(yōu)質黨員教師隊伍。充分發(fā)揮教工黨組織的政治優(yōu)勢和理論優(yōu)勢,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像基層延伸的新要求充分與支部建設相結合,強化教工黨員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支部建設和黨組織生活會為載體,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工黨支部的政治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和帶頭性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有效貫徹落實“守初心 擔使命 找差距”的要求,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自覺將“四個自信”轉化為教書育人的自信,自覺承擔起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時代重任,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加強教工黨支部的師德師風建設,強化課堂思政的價值引領。進一步明確教師黨支部的思想建設和紀律建設, 從嚴育黨管黨,強化教工黨支部的育人任務和職業(yè)素養(yǎng),規(guī)范黨內生活和紀律,在建設支部自身的同時將這些理念融入到課堂中去,以教學活動為窗口,把研究科研工作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通過潛移默化的課堂思政引領,深入推進“課堂思政”建設,實現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相互融合、協(xié)調發(fā)展,做廣大大學生行動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形成“師者當如是”的思想共識和政治擔當。把教書育人的使命落實到實處。
發(fā)揮教師黨支部的主觀能動性,形成 “黨建+”的工作模式,形成黨建和課堂思政的同向同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將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把“三全育人”的要求納入黨支部職責范圍,強化黨建工作和課堂思政的“同向同行”理念,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全體黨員創(chuàng)造活力的同時健全教工黨員的政治素養(yǎng),與“課堂思政”的建設一起推進,形成“黨建+教育教學”、“黨建+立德樹人”、“黨建+教師專業(yè)成長”等形式,讓每個課堂都有黨員帶頭人,扎實推進“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在完善黨員思想和行動的基礎上,團結一心、步調一致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高校教師黨支部在課堂思政中發(fā)揮作用的機制研究進一步建設能夠拓寬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關于黨建問題的研究思路。用好課堂教學這個育人主渠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根本性舉措,是對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初心與使命的價值回歸和生動實踐。教工黨支部的建設也是尤為重要的,它代表著一批先進領路人的排頭兵,更代表著思想的引路人,強化兩者“同向同行”的發(fā)展建設理念,強化思政育人的引領和帶動功能,讓兩者在這個過程中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使之在推進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發(fā)展的偉大實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焦連志,??黃一玲.構建“同向同行”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的意義【J】現代教育科學2017(10)
[2]高德毅.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0)
[3]戚鳳芝,陳肖東,充分發(fā)揮高校教師黨支部功能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5(04)
[4]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