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主問題”為核心,子問題設計有梯度,讓統(tǒng)整流暢的問題設計串起板塊教學,打造師生“共生”的智慧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設計;智慧課堂
在積極探索提升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設計為核心的“板塊式”教學設計結構已被很多教師所認可、接受,并在實踐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 設好主問題,關注學生的思維層次
“所謂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上隨意的連問,簡單的追問和習慣性的碎問而言的。它指的是閱讀教學中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
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在主問題的設計上動腦研究,設計成功的主問題,串起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一把解讀文本的鑰匙,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使每名學生能真正動起來,跳起來,從而摘到“蘋果”。
例如,在《口技》公開課,教者設計了探究口技之“善”這個主問題,圍繞這個主問題帶動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解讀:
板塊一:讀書須有道。聽范讀,加以揣摩,分別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字正腔圓;讀出節(jié)奏,緩急有致;讀出韻味,抑揚頓挫。通過朗讀品“善”。
板塊二:疑義相與析。要求學生用結合語境,借助成語,歸納等方法,準確譯讀,并結合難點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通過譯讀析“善”。
板塊三:奇文共欣賞。結合《揚州郭貓兒傳》引導學生扣住善字,對文中重點語句,構思之妙加以賞析。通過品讀賞“善”。
本堂課的教學,圍繞著主問題,按照文言文的解讀順序,分解成了三個子問題展開教學,操作性強。整個課堂在主問題的引領下激活了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者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漸入佳境地解讀品悟文本。引導學生理解名篇的構思之妙,用詞之工,旨趣之深,從面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二、 用統(tǒng)整流暢的子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向文本更深處漫溯
用統(tǒng)整流暢的子問題設計來推動教學進程,即以一以貫之的問題設計,簡化、整合板塊,使整個教學板塊一氣呵成,渾然一體,不但簡約了板塊間的過渡,而且推動了教學向縱深發(fā)展。
例如在執(zhí)教《紫藤蘿瀑布》,圍繞主問題“能歸納紫藤蘿的形象美,并說出對生活的感悟”,教者設計了三個子問題:
1. 從“花語”導入新課,請同學解讀玫瑰、向日葵、康乃馨等幾則花語,引出解讀紫藤蘿的花語,走進紫藤蘿一文的作者的心靈。
2. 解讀紫藤蘿的“花語”,學生先聽配樂朗讀后,并用文章中的一兩個詞語來說說對紫藤蘿的初步感受,再讀課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描寫紫藤蘿最美的一句話,并進行品析,最后為紫藤蘿寫花語。
3. 品讀“花語”的深層含義,理解作者的花語是獻給誰的。教師引入背景資料,引導學生以知人論世深度理解花語背景,解讀出紫藤蘿花語的現(xiàn)實意義。
這一課教者抓住了學生對新興事物感興趣,且善于思辨的年齡特點,巧妙設計了三個“花語”問題,形象生動,激起學生的無限興趣,使他們樂于回答。從起初花語的知識,到花語的分析,最后花語的寫作,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一以貫之,統(tǒng)整了板塊,推進了教學的過程。使教學的過程如行云流水,簡約而有實效讓學生曲徑通幽,讀出個性,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三、 問題設計有梯度,引導學生向文本更深處漫溯
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見的失誤有的是問不到點子上,有的是隨口而問,沒有針對性,還有的是滿堂問,沒有設計好追問,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維硬拉向教師自己的軌道上,結果越問越死,走向思維的死胡同。成功的問題設計在于圍繞主問題的子問題設計得具有層遞性,如高山石階,引導學生拾級而上,追問少而精,且追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序有效有品位地進行,不斷向教學目標推進國,把學生帶向一個又一個更高更開闊的境地,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教者問題設計如下:
1. 先請學生圈點勾畫,自讀課文,試用一句話說說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在明確“清奇峭拔;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泛濫著勞動人民智慧的想象?!边@一特點后,提問: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桂林山水是如何“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泛濫著勞動人民智慧的想象”?通過這一問題,學生挖掘出了文章的傳說故事體現(xiàn)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于助人的品質。
3. 最后問作者為什么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凄慘的故事呢?自然水到渠成,學生很快找出答案。
縱觀本課問題的設計,第一問解決了,教者并不是棄之如敝屣。而是用之“推波助瀾”,成為后續(xù)問題的最佳入口,支撐平臺。從引路到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有梯度,有層次,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
“問題乃通向理解之門”。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研究,是教者智慧化藝術化的活動,我們應從程式化、模式化,純技術操作的套路中走出來,善設問題、巧設問題,落實以問題為主軸的思想,將問題整合到教學過程中,成為課堂教學的入口、突破點,從而開發(fā)師生的智慧潛能,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和生成,打造師生“共生”的“智慧課堂”。
參考文獻:
[1]黃厚江.語文課堂尋真:從原點走向共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戴業(yè)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EB/OL]. https://www.doc88.com/p-037416136530.html.
[4]張正.初中語文問題優(yōu)化設計的嘗試與思考:初中語文教學問題優(yōu)化設計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84-85.
作者簡介:
顧永烈,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薛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