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對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重視與改革,使中職生圓夢大學成為可能,同時也對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與挑戰(zhàn)。本文從學生的思想攻堅工作、日常的課堂教學以及信息化手段等幾方面闡述了中職英語教學如何與高職高考進行有效的對接。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高職高考;有效對接
【作者簡介】徐彩勤,肇慶市四會中等專業(yè)學校。
隨著中職生學歷提升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中職生想通過參加“3+證書”高職高考實現(xiàn)自己的大學夢。一直以來,中職英語教學以職業(yè)需求為導向,有了高職高考這一新的指揮棒,中職英語教學不但要遵循學生就業(yè)需求,同時也要兼顧與高職高考備考的有效對接。這成了中職學校英語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新要求和新挑戰(zhàn)。
一、入學前期的思想攻堅
部分中職生在入學前就渴望能通過高職高考這一途徑進一步深造,但由于文化科基礎普遍較差,對高考仍深存疑慮。且相當一部分對英語已失去興趣與信心的學生,幾乎已放棄英語。因此,在開學初,很有必要幫助新生明確在中職學校學習英語的目的意義,讓新生進一步了解國家對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歷提升的有利政策以及本校近幾年高考上線率逐年提高的情況,強化本課程的學習目標與要求,激勵學生在新的起跑線上奮力起跑。
二、課堂教學的有效對接
中職英語科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 《英語》(基礎模塊1、2),該教材各單元有八大構成部分,其中重難點學習的是Listening & Speaking, Reading & Writing, Language in Use這三大部分。如何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服務于高考的備考?以下是筆者所做的一些探討:
1.聽說教學的有效對接。高職高考英語卷第一大題是日常交際用語選擇題,此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日常英語的交際運用能力。而中職英語聽說部分的教學目標正是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及在某些職場中的英語交際能力。實踐證明,運用小組合作法、聽說法及虛擬環(huán)境法等,通過觀看視頻——問題討論——文段釋疑——角色朗讀——歸納拓展——編演對話與點評——連線高考這一模式可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在開口講英語方面,中職生普遍缺乏自信,需要教師不間斷的鼓勵與引導,需要小組成員齊心協(xié)作、以優(yōu)帶差、共同進步。除了生生對話,還可進行師生對話、人機對話等,力求讓學生在仿真的語言環(huán)境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另外,在對話教學中還應注重西方文化背景的滲透,以避免出現(xiàn)中文式的英語。對話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連線高考,讓學生即學即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應用和應試能力。
2.詞匯與語法教學的有效對接。詞匯與語法是高職高考必考的基礎知識,而持之以恒的積累是夯實基礎知識、提升閱讀、翻譯、寫作等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前提。大多中職生成績不理想并非是因為智力問題,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毅力等才是問題根本所在。據調查了解,中職生常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也不太注重學習方法,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因此,要打好基礎,必須從細節(jié)抓起。為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在開始每單元的教學之前,可引導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預習本單元需要使用到的詞匯。上課時,通過圖片法、接龍游戲法等,不但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還能激趣導入新課。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攻克詞匯關,學單詞時不妨滲透一些單詞記憶方法,如:(1)音節(jié)記憶法;(2)構詞法記憶;(3)分類記憶法;(4)上下文記憶法; (5)形似、音似詞匯辨析記憶法;(6)同音異詞辨別記憶法。另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應要求學生及時復習學過的內容并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堅持每天背單詞。背單詞時注意循序漸進,鞏固拓展齊下,日積月累,逐漸豐富詞匯量。
對于英語語法的學習,學生常有畏難心態(tài),很多語法規(guī)則比較細碎、枯燥。因此,要通過多種方法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歸納對比法。例如,學習英語的各種時態(tài),可結合例子從其時態(tài)意義、謂語動詞的構成、常用句型、常見時間狀語等幾方面進行歸納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種時態(tài)的用法。2.交際法。例如,在學習There be句型時,可帶動學生猜猜各自的書包里有什么;在學習一般過去時時,可鼓勵學生彼此了解剛過的周末或假期活動。3.口訣法。朗朗上口的口訣能簡化繁雜的語法規(guī)則,使學生學起來更有信心,如Be動詞的用法口訣、基數詞變序數詞的口訣等。4.圖片法/現(xiàn)場描述法。例如,在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時可以展示多個圖片,描述圖片中的人物正在進行的不同動作。而師生現(xiàn)場扮演不同的動作進行描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連詞成句法、翻譯法、據句型造句法等則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高考中所需要的翻譯及書面表達能力。
3.閱讀教學的有效對接。高職高考也很注重對英語閱讀能力的檢測,而閱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要培養(yǎng)中職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要夯實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在閱讀教學中還應注重以下幾方面:(1)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有些學生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出聲讀、唇讀、逐字讀,用手指著字句讀等,這些習慣會直接影響閱讀的速度。因此,每次閱讀時應要求學生聚精會神,整句甚至整段地掃讀閱讀材料,并通過反復訓練,形成一種閱讀習慣。(2)注重閱讀策略和技能的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材的閱讀材料雖篇幅短小,但卻涵蓋了不同的文體。有實用性較強的應用文體如簡歷、電子郵件、廣告等,還有話題貼近生活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在閱讀教學中,應結合不同文體的表達特點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如,對于應用文體,熟悉其特有格式有助于快速理解其內容。而在閱讀記敘文過程中,應抓住五個“W”(即what,who,when,where,why)和一個“H”(how)把握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而理解文章的主旨與寓意。另外,還應運用好帶著問題掃讀、跳讀、研讀等閱讀技巧去解決不同類型的閱讀理解題。(3)注意因材施教與因人施教。中職英語教材里閱讀材料所配置的練習題多為判斷對錯題、填空題、問答題等,選擇題較少。而高職高考的閱讀理解題都是選擇題,因此,在備課時可結合材料適當配置一些選擇題,通過課堂上更有針對性的限時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另外,在閱讀教學中,還可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即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配置難度不同的訓練任務,以此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成就感。
三、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利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在英語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和各種網絡平臺,不但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地提升其學習效果。在現(xiàn)代教育中,生動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PPT、音頻、視頻、微課等媒體。而借助QQ或微信平臺,課堂教學還可以得到更好的延伸。一些智能網絡學習平臺,如iSmart、MOOC、 翼課網等,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還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開發(fā)的iSmart平臺里,不僅提供了與中職英語教材配套的教學材料,同時還融入了相關的微課、慕課等教學資源,教師可根據自身教學的需要,在MyCourse模塊中配置與課堂同步的課程,也可以通過DIY模塊設置個性化的在線課程。教師在課堂上可靈活利用課程中的資源進行授課,還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平臺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檢測。學生在平臺課程中不但可以獲取相關詞匯、語法的學習,還能通過系統(tǒng)配套練習和教師設置的個性化活動與檢測得到強化訓練。通過平臺的DASHBOARD與系統(tǒng)智能測評,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相關不足之處進行查漏補缺,并通過問答欄進行課余輔導。而翼課網中則有海量的閱讀資源,學生可以任意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在擴大閱讀量的同時開拓視野,綜合提升英語閱讀水平??梢?,網絡平臺學習能顯著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但符合中職英語新課標和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還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當前職業(yè)技術教育革新的喜人形勢下,作為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水平,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中職一二年級的教育教學中,把握好學生“就業(yè)+深造”這把雙刃劍。只要有計劃地實施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相信實現(xiàn)與高職高考的有效對接將不是一件難事。
參考文獻:
[1]嚴俊艷,董輝.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iSmart+ 線下課堂”教學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9(01):92-94.
[2]楊春燕.淺談翼課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 (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