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劉哲宇
不論款式、風格,只說要購買一副光學眼鏡,你心目中的成本區(qū)間會是多少?有人把眼鏡視作一種投資,如同買一雙高端的運動鞋,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敦促自己跑步、運動,進而提升生活品質(zhì);有人把眼鏡視作一種必需品,一定要有,但不必太好,夠用就行。那么,作為一種披著快消品外衣的耐用消費品,一副眼鏡的服役周期是多久,上述兩種購買策略,哪種更符合理性經(jīng)濟人的選擇?
有兩個維度的因素決定了一副眼鏡的壽命:眼鏡本身與你自己。
目前,眼鏡的主要材質(zhì)是板材與金屬,無論是輕如蟬翼的純鈦鏡架,還是皮實、厚重的板材黑框,只要是符合市場售賣的質(zhì)量許可,往往都能至少佩戴3~5年。相對而言鏡片卻更脆弱,在長期不加保養(yǎng)的高強度使用下,鏡片表面的特殊涂層與鍍膜是最先受損的。涂層和鍍膜受損之后,鏡片表面更易沾染油污,對特定光線的反射、阻擋功能下降,若是有了劃痕,更是會直接影響佩戴者的視野。所以限制一副眼鏡實際使用壽命的主要是鏡片,一般認為,一副普通消費級鏡片的壽命在2~3年。并不是說在那之后鏡片無法再使用,而是光學性能下降,長期使用不利于眼部健康。光榮退伍,才是它們正確的歸途。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你的眼部處方。每個年齡段,我們都得應對視力狀況的變化。視光師與眼科醫(yī)生建議成年人每年到專業(yè)場所進行全面的眼視光和眼部檢查至少一次,處在眼部發(fā)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則是每半年一次。所以如果一年一次的驗光后,你的光度發(fā)生了變化,也得換一副新眼鏡,至少是新鏡片。除此之外,短期內(nèi)的用眼環(huán)境變化也可能會要求你更換一副新的眼鏡,如果生活中突然有較長時間駕駛、面對電腦屏幕,或是戶外辦公的需求,也應該根據(jù)這些用途選擇鏡片。
綜上所述,一副正確驗配、合理選購的眼鏡,其使用周期應該在1~3年左右。
那么,購買更貴的眼鏡,是否會因為更長的使用壽命而更劃算?這要區(qū)分來看。決定眼鏡價格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光度、折射率這樣的專業(yè)名詞,眼鏡作為臉上最顯眼的配飾,還具有很強的時尚屬性,尤其是鏡框。若是把那些時尚甚至是奢侈品級別的眼鏡考慮進來,就很難進行對比了,所以我們只需考慮消費級眼鏡的性價比。
首先是鏡框,鏡框承載了設計、材質(zhì)和工藝,是決定一副眼鏡觀感的最顯著因素。如前文所說,目前經(jīng)過廠商自檢、質(zhì)量部門抽查,經(jīng)由合法渠道在市場上售賣的光學鏡架,戴二、三年是沒有問題的。高端的鏡框在材質(zhì)和工藝上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的佩戴過程中不變形、少變形和對瞬時沖擊力的應對上。相比于低端眼鏡,質(zhì)量好的眼鏡在壓力下更不容易扭曲或者斷裂,也更容易維修和復原,但能把眼鏡摔壞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
鏡片是一副眼鏡中消費者最不能及時直觀感受到區(qū)別的部分,但卻是價格差的主要來源。鏡片材料主要分為玻璃、PC塑料和聚碳酸酯;目前鏡片界主要使用聚碳酸酯作為鏡片材料。高端的聚碳酸酯材料在面對沖擊時更堅固,但其最主要的優(yōu)勢,是在相同屈光度的前提下,制成的鏡片更薄、更輕。
同樣光度、同樣折射率的鏡片,除了品牌外,影響它們價格的主要因素往往是膜層。膜層是鏡片出廠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賦予鏡片抗劃傷、防油污的性能,還有對眩光、藍光的阻隔功能。鏡片是很難用“壞”的,但從嶄新出廠,到“不適合繼續(xù)使用”之間的閾值,就因“片”而異了。高端膜層的鏡片更難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跌落、碰撞而被劃傷,液體和水汽也更難在表面形成凝結,阻擋視線。低端鏡片與中端鏡片之間,耐用性有明顯區(qū)別,價格很低的鏡片,在日常使用中一不小心就會被劃一條口子,還能用,卻已不再適合使用。中端鏡片與高端鏡片之間的差距,往往在光學設計和額外功能上,高端鏡片會給你的視覺體驗帶來不同,但使用期限沒有明顯區(qū)別。
總結一下,如果沒有漸進、駕駛、高度近視等特殊需求,在選購眼鏡時,從經(jīng)濟實惠的角度出發(fā),應該遵從“鏡架可以省,鏡片高要求”的原則。在購買光學鏡架時挑選價格實惠、設計合理的款式;在選購鏡片時,跳過光度準確性陰晴不定、耐用性聽天由命的低端和極低端鏡片,從中端鏡片開始,根據(jù)個人用眼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這樣,一副眼鏡就能達到質(zhì)量、耐用性和價格三者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