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華
摘要:語文一直都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通過學習語文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高效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閱讀教學,通過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學生就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從而促進自身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很多事物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學生無法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對于自己的重要性,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愛說話,愛搞小動作的情況。為了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何提高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教師需要全面認識到現(xiàn)存的閱讀教學問題,然后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黃金時期,處在該階段的學生很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而且十分擅長模仿,如果能夠?qū)W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并不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嚴厲的管教,以一種強硬的模式進行教育只會讓學生更加抵觸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十分柔和,學生也能更好的接受。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此時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理念顯得非常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盡早形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如果學生一直都十分依賴教師則會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影響。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學生正確的規(guī)劃自己的閱讀時間,同時也能懂得如何進行更加高效的閱讀學習,這遠比教師對學生進行強行的指導要更加高效。長此以往,即使不用教師的指導,學生也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這對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都十分有益。
(三)高效學習其他學科
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它更像是一個工具,能夠建立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橋梁,學生通過閱讀,自身的理解能力能夠得到大大提高,理解能力的提高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點,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審題解題。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在教學前全面了解小學中高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為切入點來展開高效的閱讀教學。想要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則應該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通過課前的高效預習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方式來查閱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為后續(xù)學生學習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當前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來看,學生所學習的部分閱讀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較大的差距,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還不完善,因此想要對與現(xiàn)實生活差距比較大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則會顯得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就需要對閱讀文本進行認真篩選,盡可能選擇一些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內(nèi)容,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內(nèi)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閱讀作業(yè),讓學生去了解與文本有關的故事背景以及作者信息。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林沖棒打黃教頭》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前期去了解與《水滸傳》有關的內(nèi)容,通過對相關信息進行查詢,學生能夠基本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這能為學生掃清部分閱讀障礙,在教學前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影片來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通過這樣的方式都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豐富閱讀內(nèi)容,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之所以不盡人意,是因為教材內(nèi)容較為單一。學生的知識面很難得到拓展,而且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還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不斷的豐富,根據(jù)教學需求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例如學生在學習《趙州橋》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趙州橋的一些優(yōu)美景色用圖片或者是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這樣能夠?qū)W生的感官進行刺激,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下進行閱讀。
(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進行高效閱讀的前提基礎,在展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對語言進行分析、判斷以及探索,學生反復的經(jīng)歷這個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學生在閱讀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首先讓學生明確文章的大體含義,其次要求學生必須要靜心進行閱讀,當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一些困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不懂的內(nèi)容標注出來,在通讀之后對不懂的地方進行反復閱讀,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四)做好課后的閱讀擴展工作
在完成閱讀教學工作以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技巧,通過總結(jié)能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重點知識,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完成閱讀教學工作以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相關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批注,然后在下次上課之前讓學生分享閱讀的心得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鞏固前期所學的知識,同時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意識到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采用更加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展開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祁成存.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才智,2020(07):181.
[2]胡廣美. 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C]. .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