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存 阿蓮鄔娜
魏伯良將軍,是從海軍潛水艇獨立大隊“新中國一號”潛艇中走出來的一位老首長。他的軍旅生涯,豐富多彩;他的將軍翰墨,遐邇溢香。
軍旅情懷 歲月滄桑
魏伯良將軍,1935 年2 月生,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15 歲參加工作,在鄉(xiāng)、區(qū)、縣工作3 年。18 歲參加人民海軍,是新中國潛水艇學校第一期學員。1955 年,他以全優(yōu)成績畢業(yè)分配上艇,擔任潛艇電工班長,開始輾轉于北海、東海、南海,游弋于驚濤駭浪之下的潛艇生涯。
魏伯良將軍在海軍部隊服役42 年,單在潛艇部隊就整整工作了30 年。30 年間,他先后在三型六艇上工作過。說起當年潛艇艇員的海上生活,那真是令人難忘。潛艇在水上航行,艇員首先要過暈船關。遇到大風大浪,有的同志連膽汁和蛔蟲都吐出來了。但如果這時戰(zhàn)斗警報一響,大家仍像猛虎般撲向戰(zhàn) 位,互相關心、互相鼓勵,堅持完成每一個戰(zhàn)斗號令。到了水下,又必須接受高溫、潮濕、缺氧三大考驗。當時的常規(guī)潛艇還很不先進,空間狹小,設備擁擠, 沒有空調,大家只能不分晝夜地蝸居在近40 度高溫的狹小空間里戰(zhàn)斗和生活。由于溫度高濕度大,不 少同志出航兩三天就開始長痱子,然后由小變大,變成膿皰,連成一片。因所帶淡水有限,除飲用外,每 人每天只能用一茶杯水刷牙洗臉,更別奢望洗腳洗 澡。加之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許多同志甚至長出 滿嘴皰瘡。等到一個多月返航歸來,不少同志體重 大減,頭重腳輕,甚至連內衣褲都爛成片狀。
潛艇部隊的前輩們,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憑著建設強大海軍的堅定信念,憑著自己鋼鐵般的意志和決心,硬是從艱難困苦中走出來了,從驚濤駭浪中走出來了,為祖國安全貢獻了力量,為潛艇部隊建設積累了經(jīng)驗。
魏伯良將軍在潛艇部隊,完成了從普通士兵到 班長、到軍士長、到部門長、到艇政委、到支隊領導的轉變。其間多次立功受獎,1957 年被評為海軍首屆積極分子代表,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 中央領導接見。先后到解放軍政治學院、國防大 學、中央黨校學習深造,后來又擔任快艇支隊政委、廣州基地政委、東海艦隊副政委。1988 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3 年當選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這些轉變背后,我們清晰地看到,是艱苦的考驗、不 懈的努力,是忠誠和睿智、責任和擔當,成就了魏伯 良將軍一生的榮耀。他也因此成為故鄉(xiāng)母校仁壽 一中校園里的勵志榜樣。
刻苦磨練 筆墨生花
魏伯良將軍能夠成為受人喜愛和尊崇的書法家,真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將軍出生于四川偏僻農(nóng)村,剛滿4 歲,就跟著鄰居小兄弟進了私塾學堂,并對寫寫畫畫情有獨鐘。 6 歲那年父親去世,因家境貧寒,母親無力供給其充足的紙筆墨硯,他就常常在一張紙上翻來覆去地 寫,照著字帖反反復復地練。每每學校舉辦比賽, 他都是書畫皆優(yōu)、獨占鰲頭。后來參了軍,除完成 緊張的戰(zhàn)備訓練,他對書法練習也從未釋手。每逢 節(jié)假日,部隊出墻報、寫春聯(lián),他都積極參加,籍此 練習書法。再后來走上領導崗位,他仍然一如既 往,在兢兢業(yè)業(yè)做好工作之余,把大部分業(yè)余時間 都用在了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碑帖臨習上,一有機 會就尋師訪友、登門求教。他曾說,北京的劉藝、張 ?道興,上海的周志高、劉一聞,杭州的劉江、余正,廣 ?州的連登、周國城,廈門的謝澄光、鄭景賢等先生都 ?是他的良師益友,與他們結識,真是受益匪淺。
由于他的堅持和努力,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迎來了一個大豐收。這期間,他不僅在各級報刊雜 志上發(fā)表不少作品,還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展并獲 獎,并經(jīng)劉藝、張道興兩位先生介紹加入中國書法 家協(xié)會。當我們祝賀他夢想成真,成為國家級書法家時,他卻淡淡地說:“中國書法博大精深,萬里長征這才走完第一步,還差得遠呢!”后來有幾位好 友勸他辦書展、出專輯,并為他承擔一切費用,也都 ?被他婉言謝絕。他認為,自己水平不高,怕的是“魚 ?目混珠,誤人子弟,污染文化環(huán)境,敗壞社會風氣”。于是又經(jīng)過幾年磨練和積累,在家人和朋友再三勸說下,他才勉強同意分別在家鄉(xiāng)和上海辦小型展覽,權當做個試驗。
在這兩次展出的120 多幅作品中,就書體而言, 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就內容講,大體有這樣幾部 分:一是毛澤東主席、習近平主席等偉人的詩詞文 章,體現(xiàn)他對領袖人物的崇敬和熱愛;二是古今軍 事名言和軍旅詩詞,體現(xi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情懷;三 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原創(chuàng)詩詞,出于對故鄉(xiāng)熱土 的眷戀和感恩;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tǒng)名 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根基。大幅作品豪氣端莊, 彰顯出軍人的豪邁氣概;小幅作品精致典雅,隱含 著一種儒將風度。在書體和內容選擇上,很好地發(fā) 揮了書法的表情達意作用。解放軍原總政治部副 主任童世平上將題詞“名家墨韻,將軍風骨”,應是 對這次展覽的最好褒揚。還有22 位將軍在這次展出的10 ? 幅丈二巨作上鈐印留念,也是這次展覽中的一大亮點。
融合傳統(tǒng)精神 獨具個人魅力
魏伯良將軍的書法作品,既融合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精髓,講究來龍去脈和經(jīng)典傳承,又兼具個人閱歷和思維創(chuàng)新,獨具個人魅力,深受社會各界喜愛。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顧問劉藝先生與魏伯良將軍是多年老朋友,他在評價將軍書法時說: 他在從事軍隊工作期間,熱愛生活,崇尚藝術,以“二 王”為宗,以碑帖為師,眾采百家之長,在書法藝術上 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成就。他從一名士兵,最終成為一 名將軍,并將這種革命精神及思想性體現(xiàn)到書法當 ?中,把軍人風格和書法藝術融合一體,以書法藝術弘 揚傳統(tǒng)文化、彰顯軍人氣質,著實讓人敬佩。
我們欣賞魏伯良將軍的書法作品,感觸頗深: 一是他的傳統(tǒng)功底深厚,筆力遒勁,揮灑自如,張弛 ?有度。既有軍人雄偉壯闊之境,亦有文人清秀淡雅 之風;既有對經(jīng)典法度的繼承,也有對大眾作品的 創(chuàng)新。從他身上,可以看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 深。二是他的作品立意高遠,富于變化,大氣磅礴, 有軍人風度。他寫的大幅榜書和丈二巨作,有氣 勢,有沖擊力,實際上是他幾十年軍旅生涯在書法 作品上的寫照。三是他的作品大氣典雅,含蓄靈 動,剛柔相濟,別有一種美感。這與他多年在艦艇 部隊和政治機關的歷練密切相關。四是他的書法 作品講究法度,少有硬傷。從運筆、結字、章法、落款、鈐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力求規(guī)范,有章可循。這正是他品行端正、辦事嚴謹、長期堅持、忠于傳統(tǒng),努力在基本功上下功夫的結果。五是他的原創(chuàng)詩格調清新、語言明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976 年, 他率領潛艇巡邏南沙群島返航途中,即興作的《南沙小景》:“驕陽當頭烈,輕風過臉熱。天邊細浪涌,堆起隆冬雪”,就充分表達了對祖國萬里海疆的眷戀與熱愛。這些年他為家鄉(xiāng)寫了許多詩詞對聯(lián),頗受好評。
傳播正能量 一直在路上
毛澤東主席說:“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绷暯街飨瘡娬{:“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睂④娚羁填I悟其中蘊含的道理,既重視書法的藝術性,更重視書法的方向性。退休20 多年來,他行走于各地,為不少地方留下無數(shù)幅墨寶。他多次參加公益慈善捐贈活動,從不計較名利報酬。他親臨邊遠山區(qū)小鎮(zhèn)、農(nóng)家、學校為老百姓寫春聯(lián)送“福”字,不辭辛勞。2016 年春節(jié)前夕,他參加眉山市文聯(lián)組織的百人送萬?;顒?,冒著山區(qū)的冷雪寒風,為洪雅縣高廟鎮(zhèn)群眾寫春聯(lián),一寫就是兩個多小時。別人都收場了,他還腰酸背疼地堅持著,勸他休息,他卻說群眾的要求沒理由拒絕。
隨著時間推移,全國各地以各種方式來求墨寶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是將軍還是士兵,是官員還是百姓,是親朋好友還是素昧平生,是上門求還是寫信要,只要張了口,他都有求必應;并且根據(jù)不同對象的不同要求,書寫不同的詩詞歌賦、警句名言,慷慨相贈。
將軍今年83 歲。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和地方省市各類展覽,并多次獲得榮譽。他的書法作品走進了全國城鄉(xiāng)的千家萬戶, 給大家送去了祝福和榮耀。他的書法作品在廣東、福建、四 ?川、黑龍江等數(shù)十個省市縣的館堂景點刻碑留存。他走到哪 ?里,就把筆墨揮灑到哪里,把幸福和榮光留在哪里。真可謂朋 ?友遍天下、筆墨壯河山。
(林云存系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退休干部,阿蓮系四川省洪雅縣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民族宗教委員會副科級干部,鄔娜系上海市四川商會黨務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