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光 周東輝
摘要:本文對制動器檢測平臺進行設計,闡述平臺構成、硬件設計與軟件設計等內容,并對飛輪、電動機與轉矩等參數(shù)和類型的選擇進行介紹。最后在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上進行訓練和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一致,該檢測平臺確實可提高制動器的檢測效率。
關鍵詞:礦用車輛;濕式制動器;檢測平臺;設計方法
0 ?引言
在礦用車輛運行中,制動器性能對其具有重要影響。通常情況下,井下作業(yè)環(huán)境復雜,不但要求制動器具有制動力,還應具備抗污染、防水、防爆等性能。濕式制動器采用多片全盤式結構,摩擦面積較大,可放置在車輪減速器中,并設計出專用的檢驗設備,使工作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1 ?濕式制動器檢測平臺構成
該平臺包含內容較多,如電動機、飛輪、傳動軸、離合器、滾筒等等,各元件參數(shù)經過精準計算,電動機在離合器的驅動下使飛輪旋轉,飛輪輸出端與轉速傳感器相連,由傳動軸將傳感器輸出端與驅動鼓聯(lián)系起來,驅動鼓設置在制動器動殼中,并將加載油缸放在驅動鼓的上方,順著驅動鼓半徑方向,為制動器提供模擬加載。飛輪轉速與其實際轉速相等,旋轉動能與車輛運行動能相等,當飛輪轉速與設定值相同時,斷開電源,電動機暫停工作,飛輪仍然依靠慣性旋轉,此時開啟制動閥,使其產生制動力矩,飛輪制動開始,對車輛制動全過程進行模擬。與此同時,制動力矩的運行時間、油溫等數(shù)值與車輛運行的參數(shù)一致,由傳感器將制動作用力矩傳遞給主機,并將圖表數(shù)據在顯示器中展示出來[1]。
2 ?濕式制動器檢測平臺的設計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將重心放在制動器狀態(tài)監(jiān)測與可靠性分析方面,部分學者曾利用虛擬儀器技術對提升機性能進行檢測,但未在LabVIEW環(huán)境下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對數(shù)據精準度進行檢測。對此,本文在LabVIEW環(huán)境下,調動MATLAB人工神經網絡構建制動器檢測平臺。
2.1 硬件設計
在制動器檢測平臺中,檢測系統(tǒng)主要包括傳感器、上位機與信號調理三項內容,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在硬件系統(tǒng)中包括信號采集卡、主機、信號調理、傳感器與供電系統(tǒng)等等。
2.2 軟件設計
該系統(tǒng)在LabVIEW環(huán)境下設計研發(fā),首先為開始界面,點擊“數(shù)據采集”按鈕便可直接進入主界面,共計包括三個模塊,即數(shù)據采集、故障診斷、監(jiān)測系統(tǒng)。其中,數(shù)據采集系統(tǒng)針對油溫、油壓、制動壓力、空動時間等信息進行采集,尤其是空動時間,通過檢測位移傳感器的開始與停止時間差進行計算,剩余元素可通過采集卡對數(shù)據直接檢測。在MATLAB中人工神經故障系統(tǒng)借助BP網絡工具箱對故障數(shù)據進行處理,剖析故障的成因與情況,便于事故過程與原因的合理判斷,該模塊是利用MATLAB腳本節(jié)點調用BP網絡工具箱來運行,具體流程為:利用MATLAB將計算算法編譯完整,直接導入LabVIEW中,也可以將MATLAB程序段寫入程序框圖中,然后運行。在制動系統(tǒng)中,制動器屬于重要裝置之一,對其進行故障診斷與分析十分重要。現(xiàn)階段,礦山企業(yè)應用最多的便是盤形制動器,由蝶形彈簧為驅動力。當處于制動狀態(tài)時,閘瓦壓向制動盤的正向壓力對缸內油壓起到決定作用,可見對彈簧力與油壓的檢測十分必要[2]。
2.3 元部件選型
2.3.1 飛輪選型
在臺架實驗中,應始終保持飛輪與車輛行駛速度間的對應關系,公式為:
1000/60·v=2πnr
式中,v代表的是車輛行駛速度,單位為km/h;r代表車輪半徑,單位為m;n代表飛輪轉速,單位為r/min。將單位統(tǒng)一換算后,得出飛輪轉速為:
n=(v/r)2.65
式中,v取值為30km/h,r取值0.386m,由此計算出飛輪轉速為200r/min,單功能計算公式為:
(1/2)mu2=(1/2)Iw2
式中,w代表的車輪角速度,單位為rad/s;I代表的是車輛等價轉動慣量,單位為kg·m2;m代表的是質量,單位為kg;由上述公式可對試驗臺動能與車輛實際動能間的關系進行推導,公式為:
式中,G0代表的是車輛在空載狀態(tài)下的質量,單位為kg;Ga代表的是車輛在滿載狀態(tài)下的質量,單位為kg;r代表的是車輪半徑,單位為m;v0代表的是制動初期車速,單位為m/s;v1代表的是制動完畢的車速,單位為m/s;δ代表的是空車質量值。當G0的數(shù)值為50000g,Ga的數(shù)值為80000g,δ的數(shù)值為0.07,r值為0.386m時,整車等效轉動慣量的計算公式為:
將各項數(shù)值代入公式后,得出最終I的數(shù)值為1244kg·m2。與整車轉動慣量相比,飛輪的轉動慣量僅為1/4,數(shù)值為311kg·m2,總質量值為1200kg。
2.3.2 電動機選型
由上述飛輪選型計算結果可知,飛輪轉動慣量為311kg·m2,飛輪轉速與車輪轉速的數(shù)值相等,二者均為30kW/h,飛輪的角速度為21.6rad/s,根據實際需求,飛輪在啟動60s后便應達到規(guī)定轉速,由計算可知電動機的輸出轉矩為112N·m。在礦用制動器構件中,磁調速電動機為無極變速類型,調速范圍較廣,速度調節(jié)較為平滑,啟動轉矩較大,控制功率較小,額定功率為30kW,轉矩為189N·m,轉速范圍在132-1320r/min之間。
2.3.3 轉軸選型
根據制動器額定制動力矩可知,力矩的最大值為6000N·m,沖擊系數(shù)為1.5,轉軸傳遞轉矩的最大值為9000N·m,工作轉速為206r/min。轉軸采用型號為40Cr的鋼制造,調質處理。由轉軸結構可知,危險截面時矩形花鍵的根部,計算可知,該處的安全系數(shù)為1.44,與強度要求相符[3]。
2.3.4 其他元件選型
當飛輪、電動機與轉軸等元件類型均確定后,與制動器廠家實際生產情況相結合,對檢測平臺中的剩余元件類型與數(shù)值進行確定,如液壓離合器的最大扭矩為1544N·m,最大轉速為2200r·min-1;萬向聯(lián)合軸的最大扭矩為17000N·m,最大轉速為5000r·min-1;鼓形齒式聯(lián)軸器的最大扭矩為32000N·m,最大轉速為3550r·min-1;轉矩轉速傳感器的最大扭矩為10000N·m,最大轉速為4000r·min-1。
3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制動器故障診斷
在制動器檢測平臺中,具有LabVIEW的支持,操作簡單方便,有助于人機交互,同時還可在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故障診斷。神經網絡算法不但可被訓練,還具有自適應性、自修改功能,在信息并列處理與推理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與傳統(tǒng)方法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可在神經算法的基礎上進行網絡故障診斷,使制動器的故障問題得到有效診斷。
3.1 故障診斷流程
在制動器故障診斷中,人工神經網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在故障識別、診斷、圖像處理與系統(tǒng)管理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在利用神經網絡法進行故障診斷時,首先應獲取相應的信息,由專家提供各類制動器的故障現(xiàn)象與成因實例為學習樣本,數(shù)據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來訓練網絡,剩下部分用來測試。將訓練數(shù)據根據一定順利編碼后,分別賦予網絡傳入、傳出節(jié)點,利用神經網絡學習法進行樣本學習。通過網絡內部對自適應算法的不斷修正,使學習精度滿足規(guī)定要求。同時,專家知識與經驗在眾多神經元之間分布開來。待到訓練結束后,將測試數(shù)據由原始狀態(tài)進行推理,將故障結果與實際數(shù)據對比,如若誤差較小,意味著網落權重確立準確;如若誤差增加,意味著網絡權重構建有誤,應再次開展網絡訓練。待到樣本訓練結束后,便可對制動器故障情況進行診斷,當實際輸入與某一訓練樣本輸入模式相似時,可產生與之相近的學習樣本結果,這便是自聯(lián)想功能的實現(xiàn)。同時,網絡計算還可同時進行,一旦機器出現(xiàn)異常情況,網絡學習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系統(tǒng)同樣會得出準確的分類結果。此時將新得到的數(shù)據輸入網絡,便可實現(xiàn)系統(tǒng)自適應。通常情況下,學習故障實例樣本數(shù)量越多,故障診斷便越精準[4]。
3.2 提取故障模式特征
由于制動器故障類型不同,應制定故障模式與機制,對各類故障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故障模式包括兩種,一是制動正壓力不足,用X1表示;原因為摩擦系數(shù)降低,記為Y1;閘瓦間隙過大,記為Y2;制動彈簧失效,記為Y3;制動油缸卡缸,記為Y4;殘壓過高,記為Y5;液壓站失壓,記為Y6;二是制動力矩過大,記為X2,產生原因為殘壓過低,記為Y7。通過理論研究可知,三層神經網絡可對常規(guī)機器故障模式進行診斷,對故障位置進行識別。在制動器故障機理中,主要故障模式為X1與X2,尤其是X1對制動器應用效率產生極大影響。對此,將不同故障成因作為訓練樣本進行學習,構建故障模式與成因間的映射關系,使特征參數(shù)與成因間相互映射,通過輸出節(jié)點數(shù)值計算故障發(fā)生概率,在三層神經網絡基礎上進行故障診斷與特征提取。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神經網絡輸入特征參數(shù)用P表示,包括P1至P6,輸出故障成因用Y表示,包括Y1至Y6,故而輸入與輸出神經元的數(shù)量均為6個。按照Hebb公式進行計算,神經網絡中的隱層節(jié)點數(shù)量為:
H=(N+M)0.5+Q
式中,N代表的是輸入節(jié)點數(shù)量;M代表的是輸出節(jié)點數(shù)量;Q代表的是常數(shù)值,范圍為從1至10的任意一個,由此可計算出隱層神經元數(shù)量范圍,在4-13之間。
3.3 仿真訓練
借助MATLAB神經網絡工具箱進行樣本訓練與仿真。根據仿真結果可知,當訓練至295步時,與目標要求相符合,因此收斂速度相對較快。同時,在訓練中還應采用學習算法,以動量梯度下降法為主,學習效率為自適應,此種方式在系統(tǒng)中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當輸入值為0.36、0.09、0.89、0.50時,輸出值為0.97、0.004、0.009、0.010。由此可見,對應故障為Y1,診斷結果正確。在行車制動過程實驗中,將踏板力設置為500N,制動時間為1s,制動頻率為10,剩余參數(shù)不便。對行車制動過程進行仿真實驗,此時前橋制動器未參與其中,可認為其發(fā)生故障,在實驗結束后,取前6s的實驗結果,由仿真結果可知,3次行車制動壓力均在3MPa左右,壓力最大值為3.1MPa,后橋制動器不受前橋影響,可正常運行,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相同,滿足使用要求[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煤礦企業(yè)發(fā)展中,通過構建制動器動力模型,對路面工礦進行分析與模擬加載,使?jié)袷街苿悠鞯臏y試要求得以滿足,測試工藝與流程更加精簡,測試成本降低,測試效率與制動綜合性能得到顯著提升,與當前市場需求充分符合,為企業(yè)節(jié)省大量投資,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郝亞星,陳賢忠,王治偉.礦用車輛濕式制動器檢測平臺設計[J].煤礦機電,2019(6):83-85.
[2]王淵,苗旺.礦用膠輪車濕式制動器液壓系統(tǒng)設計[J].煤礦安全,2019(06):121-124.
[3]苗旺.礦用膠輪車全液壓多功能濕式制動器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8.
[4]胡江平,楊務滋,彭國普,等.300t礦用自卸車全液壓濕式制動系統(tǒng)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32(3).
[5]劉暢.礦用膠輪車濕式制動器ABS控制策略研究與仿真[D].南京南開大學,2019.
基金項目:“焦作市物料輸送設備關鍵件制造工藝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助項目;焦作市2019年焦作市科技計劃項目“礦用車輛濕式防爆制動裝置的研制”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田曉光(1978-),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黃河交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制造、高等教育研究;周東輝(通訊作者)(1976-),男,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車產品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