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暉
摘要: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質量差、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把生活化經驗與數學知識統(tǒng)一起來,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诖耍疚囊躁P于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經驗的有效應用作為選題,探析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生活化經驗的有效應用,以其能為當前小學教師提供若干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經驗;應用
一、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作用
(一)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不同于語文,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和單調。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形式,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只有實現小學生活情境與教學模式相互統(tǒng)一,才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方式,讓學生自我發(fā)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比如購買商品找零問題、圖形識別問題等等。通過這種加深印象的方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樂于學習。比如說在講授長方體課程知識時,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長方體的物體,以紙板為依托,通過裁剪的方式來構建一個長方體盒子,通過這種手工操作,能夠極大地加深學生對長方體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夠增加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提高知識運用
如何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是教學的目的。實現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可以改變教學實踐與知識運用相互脫節(jié)的問題,讓學生從生活角度,對數學知識有重新的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來源于生活之中,學生要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實現數學價值。比如說數學上直尺的作用,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哪里可以用到直尺,學生要聯(lián)想生活中的案例,比如說裁剪玻璃、紙板等工作必須要依靠直尺進行丈量。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情景化教學,構建起生活與課堂相互溝通的橋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場景中遇到問題,從而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策略
(一)加強生活實踐
小學數學知識學習必然要應用于實踐,教室要實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例如,在學習小時、分鐘、秒和元、角、分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方式來重現生活場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角色扮演,一名學生扮演商戶,其他學生扮演消費者,用模擬道具來代替圓角分,商戶和消費者錢幣交換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圓角分有更深入地了解。在學習小時、分鐘和秒的知識點是,學生要學會看時間,實現實踐與教學知識的互通。
(二)以生活場景為基礎,為數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數學作為一門實用性科學,其一切運算都依賴于固定的計算模式,具有非對即錯的鮮明性,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十分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可以將知識點融入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小學生增加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如在學習算術時,可以將課堂模擬為一個菜市場:小明的媽媽讓小明到菜市場買5個西紅柿,小明在第一個攤位上買了2個西紅柿,那么他還要在其他攤位上買幾個西紅柿?再復雜一點,小紅的媽媽讓小紅到菜市場買兩個大西瓜招待客人,并說如果沒有大西瓜,買6個小甜瓜也可以,但小紅只買到1個大西瓜,那么她還要買幾個小甜瓜才足夠招待客人?這種生活化的場景會消除學生們的緊張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同時在現實場景中,也會不自覺地進行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三)以數學故事實現數學課堂的延伸,提升學習的廣度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利用數學故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不僅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并對數學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小學低年級的數學知識較為瑣碎,學生往往邊學邊忘,而且他們明顯不具備自行復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幫助學生復習。在階段復習時,教師可以將知識點巧妙的串聯(lián)成一個故事,真正實現復習效果的事半功倍。如在混合計算中,小玲的媽媽在水果店買了3個蘋果,2個梨子,2個李子,蘋果每個3元錢,梨子每個五元錢,l李子10元錢2個,那么小玲媽媽一共買了多少錢的水果?或者在倍數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將孫悟空的故事融入其中,孫悟空有一根金箍棒,這根金箍棒能夠縮放自如,孫悟空第一次在海底見到金箍棒的時候,它有10米左右高,但孫悟空很快就將孫悟空收服了,最小甚至可以縮小到繡花針大小,也就是2厘米左右,那么最大的金箍棒是最小的金箍棒的多少倍呢?這個故事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它不僅涉及了倍數的知識點,還關系到單位換算的問題,即1米=?厘米。這些場景故事看似簡單,但卻是一道綜合性極強的題目,學生一旦粗心大意就會犯錯,這種針對性地訓練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到高年級時也能利用這個方法自己進行復習。
再如,學生在學習圖形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們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物體,并且可以嘗試對這些圖形進行組合,看看能否得到一種新的圖形?;蛘咭蠹议L在課后帶領學生到水果店、菜市場獨立購買物品,在這個過程中使他們的數學思維更加敏捷,也更能理解數學的實用性特點,從而形成數學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以關于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經驗的有效應用作為選題,通過本文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習慣養(yǎng)成。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必須要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提升自身業(yè)務素質,學習新課標對學生的新要求,從內心深處認同新教學理念,并在實踐中予以運用,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賴華良.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8):75+77.
[2]吳玉海.小學低年級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20(04):69.
(湖南省武岡市迎春亭辦事處頭堂九年制學校?湖南武岡?4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