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華
摘要:通過分析部編版教學識字教學、拼音教學的編排,提出部編版教材中的識字教學與拼音教學要有機融合教學,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的論點。為解決拼音教學這一難題提出教學策略。
2017年秋期開始,小學語文走進了一個嶄新的里程:教育部要求全國中小學語文課本統(tǒng)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專家、一線教師傾注心血編寫的教材。我通過參加培訓、翻閱教材教參,查閱了大量的部編版的教學策略,經(jīng)過教學探索,發(fā)現(xiàn)部編版一年級識字與拼音可以融合一體進行有效教學:識字促拼音、拼音促識字,如果有機融合地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并且這教材擺正了拼音教學是“識字、學普通話的工具。”的位置。
關(guān)鍵詞:部編版;識字與拼音;融合教學
一、教材編排凸顯識字為學拼音做鋪墊的策略。
一年級第一冊教學重點是拼音教學,這是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問題。但在部編版中,教材編排出現(xiàn)了一個新亮點:先識字再學拼音,拼音教學時間后置,先編排“我上學了”和第一單元為識字。其實這很適合兒童識字規(guī)律,比如說一個兒童在上學前,都認識了一些字,家長已經(jīng)教會兒童寫自己的名字,如“李明”,他就認識了“李”字、“明”字;帶到超市,會認識“超”、“市”等等。上學后,在學習教材上的“我上學了”章節(jié)后,能認識“我是中國人”“小學生”“愛學語文”幾個字,課本發(fā)到手,會認識了“語文”、“數(shù)學”這幾個字。雖然他們可能還不會寫,但他們會認識,見到這幾個字,就會認得,就會讀。在學習第一單元后,就認識了“天地人”“你我他”…學會了這些字,他們就有了發(fā)音的基本要素,為后面學習拼音打下了語音的基礎(chǔ)。為學好拼音做好鋪墊。這是部編版教材的一個凸顯的特點。學生有了漢字口語發(fā)音作基礎(chǔ),再學拼音,枯燥的字母符號以及拼讀規(guī)則也就有了可“著陸”的依靠。
二、部編版教材在拼音教學嚴格履行課標要求。
課標在第一學段拼音教學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生學了所有拼音后,集中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讓學生對這學期所學拼音有一個全面的綜合認識,但在提出的認識要求上,是“讀一讀,記一記,再說說你的名字里有哪些聲母和韻母。”這是一個溫馨的、人文性的綜合認識。教學時,我們老師可以除了說出自己名字中的聲母韻母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老師家庭成員的名字中有哪些聲母韻母。沒有讓學生把聲母韻母按順序默寫記憶。這就是課標中的“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苯档土藢W習難度坡度,有達到了課標的要求,嚴肅了課標的教學目標要求。
三、拼音教學聯(lián)系生活的強化運用。
拼音編排部分,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變身。拼音教學方式以情境圖為主,當然,以前的教材也有情境圖,而這次部編教材都是以情境圖的方式呈現(xiàn)。但部編版的情境圖有獨到的亮點。每幅圖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加上想象,它可以有很多的情景。細細推敲,它不僅每一幅圖一個故事,它還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兩幅情境圖就存在著聯(lián)系。如“z c s”和“zh ch sh ri”。單獨的插圖,本身就有以圖發(fā)音、以物識音的功能,兩幅插圖內(nèi)部還有聯(lián)系:前一幅刺猬能認真學習,后一幅,刺猬則在椅子后面玩耍不學習。然后是示音示形。這是第一個變化,第二個是將“教本”變成了“讀本”。教材中除了“b p m f”剛開始學拼讀和“j q x”要揭示與ü相拼的規(guī)律其他的其他的都不是以射線的方式呈現(xiàn)其實這樣的教本已經(jīng)變成了一本讀本。
四、識字中學拼音,學拼音中識字。
剛才已經(jīng)談了識字在前,拼音推后,也談到拼音中生活聯(lián)系的強化作用。那么,怎樣融合識字與學拼音的互相促進呢?首先,利用情境圖來識記字母,在識記字母的同時識字。拼音情境圖有示音示形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插圖來幫助識字字母。我們還可以利用情境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識字能力、說話能力。在學習“zh ch sh ri”這幅圖中,粗看只有長頸鹿,獅子,刺猬,猴子,但是細細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長頸鹿的脖子上掛著牌子,上面寫著“值日”,包含本課中“zh”“r”,引導學生認識“值日”二字,小猴子這邊還有一只蜘蛛,引導學生認識“我們教室里有蜘蛛網(wǎng)嗎?”這些呢只有細心觀察的小朋友才會發(fā)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引導學生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利用情境圖學拼讀。
再次,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學得輕松。首先我們可以鏈接熟悉的物品。如學習“ge”時,可以聯(lián)系哥哥,鴿子等;學“he”時,可以聯(lián)系荷花,小河等等這些熟悉的物品來幫助學習拼音。認識拼音的同時,也認識了字。學“hua”、“gua”時,由于是第一次接觸三拼音,對孩子來說拼讀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認識圖片中的事物,不斷地,反復念帶有花和瓜的事物,才能慢慢地會拼讀。
最后,利用兒歌游戲,使拼音教學變得有趣。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編一些兒歌或順口溜。這些相信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都在用。在教材中也有這樣的兒歌,兒歌中往往包含了新學的音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圈一圈,讀一讀。我們還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
五、拼音學習伴隨長期的識字中鞏固。
以往我們都有這樣的困惑,學生一年級學習拼音的時候,能記能默,當?shù)搅硕昙壢昙壣踔粮吣昙?,很多學生不認識拼音,不會拼讀。這是我們教師忽略了拼音是長期需要溫習鞏固的東西。部編版教材的編排也需要這樣的要求,部編版教材安排先識字再學拼音,學了拼音再識字,這樣的編排,正是凸顯了拼音教學的重要及艱難。
部編版教材只安排了兩個單元的拼音教學,看似削弱了拼音的教學,其實卻是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欲揚先抑,揚后再抑”。先“抑”------先識一部分字階段、再“揚”-----學習拼音階段、后“抑”-----識字閱讀階段。在后面是識字、閱讀階段,要不斷地溫習鞏固拼音,我們觀察后面的幾個單元中的每篇課文、每個漢字都標有拼音,靠拼音識字,靠拼音閱讀。還有每個語文園地中,都有拼音的鞏固練習。
部編版教材的識字與拼音教學的編排,是一個新理念,為熱心教學的教師解決了拼音教學的一個難題,解決了拼音難教、難記的難題,只要我們熱心于教學,善于發(fā)現(xiàn)新教材的編排意圖,領(lǐng)會編者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有機地把識字教學和拼音教學融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打好基礎(chǔ),為語文教學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張洪玲、陳曉波主編)
(靈山縣伯勞鎮(zhèn)中心小學 5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