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林
摘要:智育與德育相互關聯(lián)、相互滲透、互為一體。對于小學生來說,智育與德育是小學生健康成長、茁壯成才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也是打造智力水平高、道德品質好、團隊意識強的班級共同體所必需的兩大法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為了避免智育與德育失衡,使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德行品質能夠均衡發(fā)展,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習慣、能力、興趣,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兼顧智育和德育教育,與學生合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智育 德育 小學班級管理 共同體
班級共同體以“民主”“平等”“共融”為主題,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人性化管理、德育理念滲透等形式,使學生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進而構建一個和諧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在打造班級共同體過程中,只有將文化知識傳授與道德品質培養(yǎng)融合到一起,才能凸顯班級管理成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興趣培養(yǎng),快樂體驗
小學生年齡偏小,理性思維弱于感性思維,想問題、做事情往往直來直去,更喜歡從個人興趣點出發(fā)。因此,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以及開展德育教育時,應當始終將學生放在核心位置,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使學生在接受智育與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聽得進去、學得進去、悟得進去,為打造班級共同點打下堅實基礎。
1.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增強合作意識
游戲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管理方法。為了在游戲當中滲透德育理念,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圍繞著德育主題,設置一些針對性強、趣味性高、適合學生參與的游戲活動。通過集體游戲,增進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以“坐地起身”團隊合作游戲為例。首先,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4~6個合作小組,每個小組的組員人數(shù)為8~10人。在游戲開始前,學生需要認真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深呼吸、拍臂捶腿、小跳躍等,以避免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抽筋等意外情況。接下來,每個小組先選擇四位學生,圍成一圈,坐在地上背靠背,在不用雙手支撐的情況下站立起來,并逐步增加游戲難度。即增加小組成員的數(shù)量,直到數(shù)量達到上限為止,最后比一比,哪一個小組參與游戲的人數(shù)最多,起身速度最快。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肢體語言,而且使小組成員在游戲中能夠擰成一股繩、心往一塊想、勁兒往一塊使,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大有幫助。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收集更多有趣的游戲項目,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文化知識與德育知識,進而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
2.深入學生群體,走進學生心里
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主體對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與班級榮辱密切相關。比如,部分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學習成績差,導致班級的整體學習成績嚴重下滑;或者個別學生自律能力差,個人意識濃厚,集體主義觀念淡薄,也會給整個班集體抹黑,而使班級失去了評選優(yōu)秀班級的資格。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主動深入學生群體當中,與學生打成一片,通過一對一溝通、點對點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脾氣,掌握學生的個人興趣與愛好、個人優(yōu)勢與特長,并根據(jù)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使智育與德育并行,為打造班級共同體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在班級中,有的學生學習意識淡薄,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始終提不起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單獨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通過與其他學生進行側面了解,找到學生不喜歡學習的根源。同時,教師在調查與溝通過程中,應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圍繞學生的興趣與個人優(yōu)勢,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比如,有的學生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是特別喜歡繪畫,教師可以在自習課上為這樣的學生預留出畫畫的時間;有的學生喜歡朗讀,教師可以預留出朗讀的時間;有的學生喜歡探尋神奇的大自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定期為學生播放與大自然相關的教學視頻,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這樣一來,學生的個人優(yōu)勢能夠逐步展現(xiàn)出來,其信心也會倍增。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躍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最終實現(xiàn)打造班級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二、愛心教育,貫穿始終
一個富有愛心與善心的班集體,是學生成績提升、快樂成長的堅實后盾。因此,教師應當將愛心教育貫穿于班級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開展愛心實踐活動的方法,將班級學生聚合成為一團火,使學生在溫暖的集體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1.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
愛心教育主要包括學生間的噓寒問暖、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快樂分享,也包括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助人為樂精神、誠實守信精神、與人為善精神等。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愛心主題的方式,讓學生圍繞主題,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演繹一個真實的故事情境,將其他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使其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與善行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真實情境:“學生甲在打籃球過程中,不小心被學生乙撞倒,膝蓋受了傷,并流出鮮血。請同學們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將后面的愛心故事情節(jié)以情景短劇的方式表演出來,比一比,哪些同學表演得更加形象和逼真?!比缓螅處熯x擇一組學生進行表演,演繹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這種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愛心意識,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之間也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為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提供了堅實保障。
2.愛心實踐活動,共建和諧集體
愛心培養(yǎng)作為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元素,但僅憑借理論灌輸,學生只對“愛心”一詞產生膚淺認知,而無法將其付諸實踐行動,這就使得班級共同體建設形同虛設,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與管理效果。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當引領學生走進社區(qū),走進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機構組織,為老人、兒童義務獻愛心,為這些弱勢群體排憂解難。這樣的愛心之舉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整個班集體也充滿了正能量。
以“愛心義賣社會實踐活動”為例,學生可以將平時不看的各種書籍、用過的舊文具、穿過的舊衣服、玩過的各種小玩具向有所需求的群體低價出售,所得的錢款可以如數(shù)捐給敬老院或者孤兒院等社會福利機構。類似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能夠享受到義賣過程的樂趣,在將愛心傳遞給孤寡老人以及孤兒時,又受到了精神洗禮,接受了一場生動的愛心教育,在共建班級共同體過程中,也會將個人熱量奉獻給整個集體。
三、人格教育,價值突顯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校園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由此可見,實施人格教育能夠端正學生的道德品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是打造班級共同體的實踐依據(jù)。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現(xiàn)有的教學工具與資源,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為共建和諧班集體加油添薪。
1.導入視頻課件,端正學生品行
多媒體教學設備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高科技載體,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一載體,將與人格教育息息相關的內容轉換為視頻教學課件,以正面案例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瀏覽和關注更多的具有卓越人格魅力的典型人物形象,受到心靈啟迪,進而產生精神促動作用,端正個人品行。
比如,全國道德模范許月華的故事,教師可以收集許月華的先進事跡,以視頻課件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認真觀看,并做好觀看筆記?!霸S月華1956年生于湖南湘潭板塘鄉(xiāng),1歲時喪父,12歲喪母,母親去世后,為謀生計,偷偷跑到鐵路上撿煤渣,不幸被火車的車輪奪去雙腿。沒有雙腿的她開始用兩個四角板凳支撐著,學習一手一步地向前行走。每天天沒亮,她就開始練習。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摔倒、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來……最后,許月華終于重新學會了走路,成為福利院編外保育員。這期間,許月華親手帶大了138個孤兒。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來了?,F(xiàn)在,這些孩子不少都已成家立業(yè),他們在填履歷表時,在母親一欄里,寫的都是一個共同的名字:許月華?!碑斠曨l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感受,談談如何正確理解和評價許月華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這樣一來,學生在受到人格教育的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將不斷端正個人道德品行,進而為整個班集體做出更多的貢獻。
2.布置特色作業(yè),陶冶道德情操
教師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既要抓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又要抓學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為短暫,這就使學生受德育教育的時間大打折扣,教育成果也不盡如人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將教育教學課堂延伸到課外,通過布置特色課外作業(yè)的方法,讓學生對道德品質教育產生更深的印象,繼而為班級共同體的構建注入源源不斷的內動力。
教師可以圍繞“端正個人道德品行”為主題,布置一項課外特色作業(yè),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一件好人好事,并將做好事的過程與結果以寫日記的形式與其他學生和教師分享。比如,在上下學乘坐公交車時,學生主動給車上的老人讓座,得到了老人的表揚,學生可以將這一內容記錄到個人日記當中。同時,學生要融入自己的想法,針對當今社會中,對不給老人讓座的行為進行點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鑒別是非的能力,并且在做好人好事的同時,學生榮譽感倍增,這對規(guī)范個人行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學生將這種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用于班級共建當中,則會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智育與德育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確保二者之間協(xié)調平衡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科學統(tǒng)籌、精心安排、精細管理,利用多樣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將班級學生的心聚攏到一起,共同鑄就班級共同體的藍圖好夢。
參考文獻
[1]郝少蕓.例談歸因訓練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7):105-106.
[2]秦苗立,梁飛.小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角色的形成與扮演[ J ].教學與管理,2019(18).
[3]劉小雨.中小學班級德育日常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J ].基礎教育研究,2019(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