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萍
摘?要: 幼小銜接問題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分析幼兒進入小學后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適應現(xiàn)象來加強人們對幼小銜接的認識,探討怎樣使幼兒更順利的實現(xiàn)由學前向小學過渡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幼小銜接;教育;兒童發(fā)展;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733(2020)22-0233-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進入小學前,我們就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小銜接工作是幫助幼兒較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有著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所謂“幼小銜接”,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可視為幫助幼兒銜接幼兒園和小學前后學習環(huán)境所需付出的準備。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zhuǎn)折,所以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幼兒園的幼小銜接不能停留在改變課桌的擺放形式、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減少,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等表面工作,而應重視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交際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1?積極情感態(tài)度是幼小銜接的前提
情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主觀態(tài)度或主觀反映,屬于主觀意識范疇,而不屬于客觀存在范疇。從性質(zhì)上看,有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之分。針對幼兒入小學的情感態(tài)度德國的哈克教授曾做過一次調(diào)查,有30%-40%的幼兒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很不適應,常常在心理上產(chǎn)生緊張。因為幼兒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不適應,幼兒才會出現(xiàn)厭學、孤僻等現(xiàn)象。原因是忽視入學態(tài)度、情感方面的準備,可見培養(yǎng)幼兒積極情感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
1.1?多種途徑,激發(fā)向往小學的愿望。
參觀小學,了解小學,激發(fā)幼兒向往小學的愿望。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了解學校與幼兒園的異同,觀摩小學的升旗儀式,了解小學生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如每天上幾節(jié)課,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么等。播放小學生快樂的生活短片給幼兒看,如小學的課間10分鐘、小學生上課、小學生入隊儀式的片段給幼兒欣賞,這樣既可以讓幼兒了解小學的生活,同時也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1.2?開展相關的活動課程,解決幼兒的擔憂。
由于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幼兒都是在大人的細心呵護中長大,心里承受力比較差,所以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為此,我們設計相關活動課程與幼兒商量共同解決擔憂。如談話活動《擔憂的問題有哪些》,幫助幼兒明白上小學后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針對這些難題我們又設計活動《讓我們來解決它》,然后組織幼兒共同討論解決辦法,這樣既排除了幼兒的擔憂,又教會幼兒遇到問題要思考解決的辦法。在大班期末我們還進行“離園倒計時”,“我要上小學啦”等主題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小學向往之情,同時讓幼兒全面了解小學生學習情況等,使幼兒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學準備。
2?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小銜接的基礎
《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健康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學習生活自理技能。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我們跟小學教師交流后得知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幼兒比掌握知識多的幼兒快適應小學生活。所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小銜接的基礎。我們的做法有:
2.1?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提供交往平臺。我們通過各節(jié)日、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如同年級班級結(jié)對的慶新年的包餃子、端午節(jié)包粽子活動,組織大班幼兒帶小班幼兒做游戲或表演節(jié)目給小班的幼兒看;冬天大班的幼兒去教和幫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脫衣服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關愛他人的情感,又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示范模仿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需要借某樣東西要說什么?用完他人的東西要說什么?不小心碰撞同伴怎么辦等?我們通過每月評選禮貌寶寶來養(yǎng)成幼兒有禮貌的習慣。還組織幼兒玩玩辦家家的游戲,扮演客人或主人,讓幼兒學會了與人合作,提升了社會交往的經(jīng)驗。
學會自已處理矛盾。幼兒在交往中發(fā)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當幼兒之間產(chǎn)生矛盾時我們首先讓幼兒一起分析原因,自行商討解決的辦法,兩人達不成一致意見時老師才介入,讓幼兒學會自已處理矛盾。
2.2?增強幼兒的責任心
給任務,敢承擔。讓幼兒向家長傳達通知等,通過家長的反饋對傳達的結(jié)果進行記錄和評比。還有讓幼兒在擔任流動“班長”、 區(qū)角管理員、值日生的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責任感。再有幼兒損壞圖書、玩具或弄傷其他小朋友,我們讓幼兒知道由于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后果,應當自已去修補、賠償和道歉,從而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2.3?學會獨立自主生活
開展系列提高幼兒自理能力活動。我們通過生活課程:“整理小書包”,讓幼兒掌握整理書包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整理能力。改變幼兒愛磨蹭的習慣。在做事前跟幼兒約定好完成的時間,改變幼兒愛磨蹭的習慣。
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的保障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的保障。表6調(diào)查結(jié)果告訴我們幼兒入小學后傾聽能力較差、書寫姿勢不正確等。所以我們就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使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1?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
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的學習非常重要,特別到了小學后,幼兒學習的量大幅增加,如果不善于傾聽就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但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愛講、愛表現(xiàn),為此我們通過自律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與幼兒共同討論商量制定教學活動中的傾聽要求:不能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做到先舉手后發(fā)言,盡量做到課堂上只有一個聲音,我們還設置了相應的獎勵制度,上課認真傾聽者加一分,一周累計加5分的幼兒可以得到獎勵!
3.2?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興趣
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幼兒進入小學后閱讀寫作,數(shù)學題目的理解能力?!毒V要》明確要求“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p>
幼小銜接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基礎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小學、幼兒園、家庭四方通力協(xié)作,并且從政策、理論、實踐各方面同步進行才行,它不是幼兒園一方的事情。本文只是初步的經(jīng)驗闡述,要解決根本地問題還需要各方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金建生、王玉生.學前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