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要】 目的:探討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對耳鳴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主觀性耳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口服銀杏葉提取物片,觀察組聯(lián)合使用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的59例主觀性耳鳴患者共痊愈17例,顯效20例,有效19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4.91%(56/59),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觀性耳鳴患者的72.88%(43/59)(P<0.05)。結論: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對于主觀性耳鳴患者具有比較顯著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主觀性耳鳴;治療效果
文章編號:WHR2020044072
主觀性耳鳴指的是外界并沒有相應刺激或者聲源的情況下,患者存在顱內或耳內的一種聽錯覺感受,在臨床上所有耳鳴中,主觀性耳鳴患者超過95%[1]。主觀性耳鳴的患病率大約占總人口數(shù)量的10%~15%,其中大約有1%~2%的患者嚴重受到耳鳴的影響,對患者的工作及社會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2]。目前,臨床上還無一種藥物干預方法被證實可以明顯減輕耳鳴。本研究對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對主觀性耳鳴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主觀性耳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齡24~75歲,平均(40.27±13.29)歲;病程1~12年,平均(2.27±0.46)年;單側發(fā)病的耳鳴患者40例,雙側發(fā)病的耳鳴患者19例。對照組59例,男20例,女39例;年齡24~75歲,平均(41.35±14.27)歲;病程1~10年,平均(2.36±0.47)年;單側發(fā)病的耳鳴患者41例,雙側發(fā)病的耳鳴患者18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口服銀杏葉提取物片(批準文號:H20090296;生產企業(yè):Dr. Willmar Schwabe GmbH & Co. KG),每次80mg,每天2次。聯(lián)合使用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進行治療:以患者在耳鳴檢測中所得到的耳鳴頻率作為中心頻率,總計由不同頻率的7個倍頻程的純音構成(8kHz、4kHz、2kHz、lkHz、0.5kHz、0.25kHz和0.125kHz)。背景噪聲:在上述混合純音頻率聲的基礎之上統(tǒng)一進行調幅,而且增加高斯噪聲(耳嗚頻率作為中心頻率的基礎上±2000Hz)。調節(jié)響度:對高斯噪聲的響度進行調節(jié),盡可能使主觀性耳鳴患者在主觀上感覺背景高斯噪聲以及調幅混合純音頻率聲的響度比較接近。調節(jié)總音量:調節(jié)上述混合聲音的總音量,以確保使治療聲正好可以掩蓋患者的耳鳴聲。療程:在進行聲治療期間,主觀性耳鳴患者必須戴頭戴式耳機,在特定工作場所或者家中等比較安靜環(huán)境內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允許患者同時進行散步、上網(wǎng)或者讀書等比較放松的活動,但是必須嚴格禁止接觸其他的聲音,患者需要集中注意力聽上述錄制好的聲音,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分別治療1次,每次治療30min,總計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評判治療有效率的標準如下:1)痊愈:主觀性耳鳴患者不僅耳鳴消失,而且伴隨的相關癥狀也基本消失;或者患者在所有的時間里可以完全適應。2)顯效:主觀性耳鳴患者的耳鳴響度顯著減弱,減弱幅度超過1/2,伴隨的相關癥狀的減弱幅度也超過1/2;或者不管耳鳴的響度怎樣改變,患者在80%的時間里可以達到適應的狀態(tài)。3)有效:主觀性耳鳴患者的耳鳴響度減弱1/3,而且伴隨的相關癥狀減弱幅度超過1/3;或者不管耳鳴的響度怎樣改變,患者在50%的時間里可以達到適應的狀態(tài)。4)無效:主觀性耳鳴患者的耳鳴沒有變化或者加重,伴隨的相關癥狀沒有變化或者加重;或者不管耳鳴響度出現(xiàn)怎樣的不改變,患者在所有的時間里都無法適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59例主觀性耳鳴患者共痊愈17例,顯效20例,有效19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4.91%(56/59),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觀性耳鳴患者的72.88%(43/59)(P<0.05)。見表1。
3?討論
主觀性耳鳴患者常伴有或者不伴有聽力下降、惱怒、心煩、焦慮以及注意力無法集中等不良的心理反應[3]。據(jù)患者的描述,耳鳴的聲音具有多種多樣的特點,有的表現(xiàn)為多種聲音混雜或者噪音,如蟬鳴聲,風吹樣聲,拖拉機樣聲以及鼓聲等,有的表現(xiàn)為純音,如滋滋聲、嗡嗡聲、唧唧聲等。耳鳴與中樞及外周聽覺系統(tǒng)均有關,如:額下回、腦島、前扣帶皮層、額頂葉、腦干、基底神經(jīng)節(jié)、杏仁體等涉及到注意力、情感及記憶功能網(wǎng)絡的連接出現(xiàn)改變等[4]。常用的治療手段如耳鳴掩蔽、認知行為治療以及習服療法等僅能增強主觀性耳鳴患者對于耳鳴的適應性,其臨床效果比較有限[5]。因此,尋找主觀性耳鳴更為有效的療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采取7個純音頻率進行混合,而且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一步構成混合刺激聲,從而可以更好地趨近于主觀性耳鳴患者真實的耳鳴頻率范圍。而且,為了保證所有的耳鳴患者都能感知到混合聲音中頻率的差異,防止相近的頻率會對問題造成掩蓋,本研究還設置了混合聲中的每一個純音的具體響度。然后適當?shù)胤嫡{制上述已經(jīng)設置好的混合聲音,以生成不同刺激強度的、周期性變化的以及多頻率的混合治療聲。從而,通過給予主觀性耳鳴患者額外的聲刺激,使得受到損傷的毛細胞獲得比較明確的聲信號,有效補償患者損傷毛細胞所對應的頻率聽閾,使異常的神經(jīng)同步活動被打破,有效重塑神經(jīng),進而發(fā)揮減輕或者治療主觀性耳鳴的效果。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4.91%(56/59),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觀性耳鳴患者的72.88%(43/59)(P<0.05),表明使用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可以使主觀性耳鳴患者的療效得到比較顯著的提高。
綜上所述,多個混合純音頻率聲對于主觀性耳鳴患者具有比較顯著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盧友琪.掩蔽治療和習服治療對慢性主觀性耳鳴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22):2275-2277.
[2] 蘇強,張劍寧,李明.迷走神經(jīng)刺激術應用于耳鳴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24(01):70-72.
[3] 代麗麗,陳朝輝,吳宏林,等.中老年慢性主觀性耳鳴患者焦慮和抑郁及睡眠障礙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8,37(06):683-686.
[4] 滿世偉,劉春江.早期高壓氧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突發(fā)性耳鳴耳聾的可行性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3(24):4885.
[5] 王靜,仝慶忠,陳珊珊,等.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