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杰
〔摘要〕心理教師在個案輔導中可綜合運用潛意識圖卡、沙盤游戲、家庭治療、ACT療法、正念技術、敘事療法等心理輔導方法,因地制宜地為來訪學生賦能,提高他們的覺察力、溝通力、行動力、生命力,激發(fā)他們身上的潛能,讓他們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實踐證明,這種賦能訓練法效果突出。
〔關鍵詞〕高效賦能;覺察力;溝通力;行動力;生命力;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4-0026-03
后現(xiàn)代諸多心理療法認為人本來是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的,只是暫時沒有被發(fā)掘出相關的資源或者潛能[1]。在個別心理輔導中,如果心理老師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來訪學生的癥狀看似緩解了,復發(fā)的可能性也很大。在多年的一線心理輔導工作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跳出問題看來訪者,發(fā)現(xiàn)他暫時沒有“長出來”的能力是什么,通過一定的方法賦能,增強他的這項能力,他原來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下面將通過四個典型案例來詳細闡述。
一、典型案例
【案例一】身體不適的女孩
小萌(化名),女,14歲,初二學生。初一時,因為媽媽要去外地陪爸爸工作,把她寄放在姑媽家。一開始她是同意的,但是漸漸地她每天開始情緒低落,莫名哭泣,無法學習。后來出現(xiàn)各種身體不適,如頭暈、嘔吐、發(fā)燒等,媽媽只能回來照顧她,而她的這些癥狀越來越嚴重,發(fā)展到不能上學。初一暑假,父母帶她去醫(yī)院,診斷結果是重度抑郁癥,遂來求助于心理老師。
【案例二】被家暴的男孩
小和(化名),男,15歲,初三學生。初三開學第一天,他來到學校,他的樣子嚇壞了班主任和班里同學。原來,他前一天晚上被爸爸暴打,打得遍體鱗傷,手腳腫得像孕婦一樣,滿胳膊都是傷痕,耳朵、臉上、膝蓋、指甲多處出血,慘不忍睹。班主任馬上聯(lián)系他父親,要求帶他去醫(yī)院驗傷,并告知不能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可是他的父親堅決不來。班主任說:“如果你不出現(xiàn),我們就報警!”局面一度僵持,校醫(yī)馬上聯(lián)系心理老師。
【案例三】不上學的男孩
小林(化名),男,12歲,初一學生。剛剛升入初中,無法適應學校環(huán)境,不肯上學,被家長強制送到學校后就各種身體不舒服,一直躺在校醫(yī)那里;在班里也是悶悶不樂,不與同學交往,獨來獨往。開學三周了,他的這種情況依然沒有好轉,班主任遂求助于心理老師。
【案例四】癡戀的女孩
小婉(化名),女,13歲,初二學生。她在初一的時候喜歡班上一個男生,兩人交往,后來對方不想和她在一起了,她沖動地跑到教學樓二樓,欲跳樓,被老師攔下;她很快又喜歡上班里另外一個男生,兩人交往,后來因男生父母的反對和阻止,該男生要和她分手,她難以接受,在班級歇斯底里地哭、跪,跑到男孩家樓下哭、跪,打這個男生,扔他的東西。班主任和家長都拿她沒有辦法,遂求助于心理老師。
以上四個案例,都是令人非常頭疼的案例,案主求助動機不明顯,是被老師和家長帶過來的;案主在認知、情緒、行為、人格、意志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偏差,有的個案已經(jīng)被明確診斷為神經(jīng)癥。我剛開始覺得壓力很大,無從下手。后來,我采取跳出問題的思路,通過高效賦能訓練來訪學生,讓他們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二、高效賦能訓練
高效賦能訓練一:覺察力
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可能出現(xiàn)暫時的迷茫和停滯,產(chǎn)生一些消極的想法和消極的情緒,當這個人被這些消極的想法勾住,就容易做出很多無效的行為,被拉進痛苦的泥潭[2]。生活中要發(fā)生什么事不在我們的掌控中,遇到逆境就聽天由命嗎?其實不是,拉你進泥潭的是你自己對問題的想法,而你卻茫然不知,這很有可能是你的覺察力不夠,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會這么痛苦。覺察即療愈,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不對,沒有任由自己越陷越深,就有重回正軌的希望。關于覺察力的練習,我用的方法很多,包括正念觀呼吸、正念身體掃描、正念身心轉化、ACT情緒的經(jīng)驗性接納[3]、OH卡、沙盤。我通過這些訓練技術,讓來訪者看見自己的現(xiàn)狀,活在當下,體驗此時此刻而不是過去或者未來,提升對自己整體狀態(tài)的覺察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不對勁,先趕緊“STOP”,把自己從“不對勁”的狀態(tài)里面抽離出來??梢匝杆僮鲆恍┡c當前狀態(tài)不一樣的動作,如深呼吸、肌肉漸進放松等,這些小技術可以讓人把注意力從頭腦放回身體,繼而從心理僵化的狀態(tài)里跳出來。
接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是我想要的狀態(tài)嗎?
(2)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我現(xiàn)在有哪些選擇?
(4)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現(xiàn)在可以做什么?
(5)現(xiàn)在的情緒讓我身體哪里不舒服?
(6)如果這個情緒有顏色和形狀,它是怎樣的?
(7)好好看看這個情緒,看看它會不會有什么變化,把它畫出來。
回答這些疑問,來訪者就會產(chǎn)生新的感受和思路。如果還是不清晰,心理教師可以借助OH卡或者沙盤探問來訪者的潛意識世界,引導其尋找答案。
在輔導那個身體不舒服的女孩時,我在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基礎上,將輔導重點放在增強她的覺察力上。我們通過OH卡做家庭排列,我發(fā)現(xiàn)她把自己的卡牌和父親的卡牌排在母親卡牌的下面。經(jīng)過談話,她覺察到原來自己是嫉妒爸爸搶走媽媽,但內(nèi)心又覺得不應該這樣,由此產(chǎn)生了巨大的內(nèi)心沖突。經(jīng)過兩次咨詢,她最后選擇將父親的卡牌排在母親旁邊,將自己的卡牌放在父母下面,回歸家庭正常的序位。此后,她身體的不舒服再也沒出現(xiàn)過。
高效賦能訓練二:溝通力
人與人的聯(lián)結是人心理健康成長的五大營養(yǎng)之一[4],許多人不曾好好地愛過身邊的人,也不曾被身邊的人愛,感受到的是冷漠和封閉的人際世界。有的人失去自己而迎合他人,這是人際關系最糟糕的狀態(tài)。如果人與人之間可以放下戒備和防御,把緊緊收攏的心放開一點,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那么壓抑的情緒便會得到釋放和宣泄。一次有效的溝通,肢體語言占55%,聲音占38%,語言表達僅僅占7%。如果只是通過講道理,溝通效果并不好。在進行溝通能力訓練時,心理教師要讓學生認識情緒,探索情緒背后的需求,學會表達情緒,少作評判,多表達感受到的、看見的和發(fā)現(xiàn)的。
在輔導那個被家暴的男孩時,我直接采用家庭治療的模式,讓孩子和父親面對面坐下來,通過OH卡,男孩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全面展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有這么多的壓抑和負面情緒,而自己卻茫然不知,只是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從來沒有走進孩子的心里。接著,我使用薩提亞溝通姿態(tài)雕塑,讓父子倆體會彼此內(nèi)心的感受,并將這些感受說出來。咨詢過程中,父親流下難過的淚水,男孩也泣不成聲。咨詢結束時,父親表示以后會好好和孩子溝通內(nèi)心的感受,少指責,不再動輒打罵孩子。
高效賦能訓練三:行動力
人不是問題,人對問題的看法才是問題[5]。問題被外化出來后,心理教師應引導來訪者明確自己的價值,并承諾相應的行動來配合價值的實現(xiàn)。讓來訪者不再糾結于問題,而是跳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資源和可能。
在ACT療法中有一個很好用的訓練方法叫作“成長之路”。心理教師首先和來訪學生探討他的價值,這里的價值是指每天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目標;每次咨詢先確定現(xiàn)狀分數(shù),詢問來訪者:如果能夠提高1分,你會做什么?在下一次咨詢時探討行動的效果及阻礙,慢慢向前滾動,來訪者行動的車輪就轉起來了。
在輔導那個不上學的男孩時,我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缺乏存在感,在班級中感受到的是孤獨、無助,所以不愿意來上學。我與他一起建立了“成長之路”,他給出的價值目標是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目前現(xiàn)狀分是1分,這1分是代表在班級中只有一個認識的小學同學,但是關系一般。如果達到2分,他說可以做的是主動和這位小學同學交流,幫助他;有可能遇到的阻礙是那個同學不喜歡和他玩,如果是這樣就試試和小組的其他同學發(fā)展友誼。三周之后,這個男孩高興地說自己現(xiàn)在有5分,因為那個小學同學已經(jīng)是他的朋友了,并且小組的同學也開始接納他了。
高效賦能訓練四:生命力
生命教育就是關懷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這種關懷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fā)展價值在“生命活動”實踐中的統(tǒng)一,使學生的生命質(zhì)量得以提升。一些來訪學生本身對生命沒有正確的認識,在情緒沖動的時候,容易作出輕生的決定。所以,應激活來訪學生的生命力,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明白人是如何在世界上運轉的。我使用的訓練方法是“生命金字塔”[6]。生命金字塔分為六層,分別是環(huán)境、行動、能力、信念、身份、系統(tǒng)。我和來訪學生仔細探討每一個層級,不清晰的部分可以借助OH卡和沙盤來呈現(xiàn),幫助學生理清自己面對困擾時的“生命金字塔”是如何運轉的,激發(fā)他的內(nèi)在驅動力來應對該問題。
在案例四中,女孩為了愛情想輕易了結自己的生命,用歇斯底里的方式發(fā)泄失戀的痛苦,其實都是生命力不足的表現(xiàn)。于是,我重點和她探討失戀這件事的“生命金字塔”,逐層引導她分析自己可以做什么,特別是在能力、信念、身份、系統(tǒng)這些比較高的層級上為她賦能,讓她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可能,發(fā)現(xiàn)生命不只有愛情一個主題,還有很多。經(jīng)過三次輔導,這個女孩基本走出失戀的陰霾,學會了勇敢面對生活。
三、結語
多年來,我用心陪伴每一個來訪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共同面對困難,不居高臨下地指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是用高效賦能訓練法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讓他們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我在咨詢的過程中引導來訪學生走向他們想要的世界,而不是逃離他們不想要的世界;用接納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與自己的想法解離而不是融合;運用自身的能量去解決當下的困難,明確自己的價值目標,做出承諾的行動;在更宏大的藍圖下接觸到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繼而用核心價值引導、促進、激勵自己,使自己真正有所改變,以開放的姿態(tài)接納所有經(jīng)驗,全身心地投入當前正在做的每一件事中。
參考文獻
[1]遲毓凱.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M].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羅斯·哈里斯.ACT就是這么簡單[M].祝卓宏? 等 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8.
[3]斯蒂芬·海斯.接納承諾療法 正念改變之道[M].祝卓宏等 譯.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6.
[4]貝克.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M].王建平 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5]保羅·漢圖.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和治療技術[M].駱宏 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
[6]鮑勃·斯塔爾,以利沙·戈德斯坦.正念生活,減壓之道:正念減壓工作手冊[M].張妍 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開發(fā)區(qū)中學,廣州,51073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