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媛媛
〔關(guān)鍵詞〕父母之愛;功能;包容;指導(dǎo)
前些日子參加了孩子們的Cosplay活動,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用卷紙把自己裹成木乃伊,顯得很有創(chuàng)意。旁邊有個孩子看了,去扯他身上的卷紙,還笑個不停。男孩有點兒生氣,也去扯對方。老師見了,把他們分開,了解情況后解釋說彼此都沒有惡意。男孩哭了,我拉他坐到我身邊,拍著他的背安慰他并試圖表達(dá)理解他當(dāng)下的感受。他朝我點了點頭。接著,他的媽媽趕來了,坐在旁邊,看著他的眼睛說:“如果你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就要能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然你完全可以像他們一樣,以普通的打扮來參加活動,這樣就不會有人注意到你并且笑話你了?!?/p>
這樣的情形家長們應(yīng)該也遇到過吧。我們是試圖理解并安慰孩子,還是直接告訴孩子該怎么做?在此,我試著用心理學(xué)的一些理論去解讀。這個案例中,愛的不同功能都得到了體現(xiàn)。例如老師,她及時處理,把兩個孩子分開,并且?guī)椭⒆咏忉?作為事情見證者的我,我包容了男孩當(dāng)時的不開心、小落寞,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抱持,行使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母親功能;男孩的媽媽則行使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父親的功能:“孩子,讓我來告訴你世界是什么樣子的,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些指導(dǎo)、示范、轉(zhuǎn)達(dá)和幫助。”
舉個例子,孩子被人搶走了一塊糖,媽媽的對策可能是:孩子,這件事讓你不開心,我來抱抱你吧。父親也許會說:走,我?guī)惆烟菗尰貋?或者是:我?guī)阍偃ベI一塊。這兩種支持都很重要。兩個角色發(fā)揮的功能不同,一個使孩子發(fā)展出與自己的痛苦和平共處的能力,一個培養(yǎng)孩子與世界做游戲的能力。這兩種功能都不可或缺。無法確定說究竟是爸爸給了哪個、媽媽給了哪個,只要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里有這兩種愛存在,就很好了。
如果一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中缺少“媽媽”,他可能沒有辦法溫柔地對待自己;如果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里缺少“爸爸”,他可能在適應(yīng)社會方面會遇到一些障礙。這里的“爸爸”“媽媽”帶上引號,指的是父母不同的功能,而不局限于具體的身份。很多時候,兩種功能無法作出嚴(yán)格的區(qū)分,父親給孩子溫暖的柔性的愛,母親充滿力量和掌控感、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沒有問題。父愛、母愛都是愛,沒法強求一致。如果嚴(yán)格計算配比的話,那就是強迫癥了。聰明的父母,可以在這兩種模式中切換自如。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xué)院第一附屬小學(xué),淮安,223001)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